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和字词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44188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和字词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和字词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和字词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和字词基础知识.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及字词基础知识劝学(荀子)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废弃)。青,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同煣,用火烤使木材使之弯曲)以(介词,把)为轮,其曲中规(圆规)。虽有(同又)槁(枯)暴(晒 ),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经过墨线比量)则直,金(指金属制的刀斧)就(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连词,表递进,并且)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通智,见识)明(明达)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

2、不如须臾(一会儿)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后跟)而(连词,表修饰)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连词,表顺承)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劲疾)也,而闻者彰(清楚)。假(借助、利用)舆(车子)马者,非利足(善于奔走)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于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天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也。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的心怀)备焉。故不积跬(半步)步(跨两脚 ),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劣马 )十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 ),功在不舍(停止、止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泥土、尘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蟹钳)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托身、安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

4、,行动不犯错误了。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达到千里。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8.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文化常识:君子: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春秋末年,逐渐成为“有德者”的称谓。在儒家系统里,君

5、子是“圣人之下,富有礼仪规范的人”。劝学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金:在古代,“金”的含义较广,不单指黄金,古代铜为贵重金属,很多时候称“铜”为“金”,“金”可泛指钱财,也可泛指金属制品。“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驾:马拉车一天叫一驾,“驽马十驾”中的“十驾”指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师说(韩愈)古之学者( 求学的人 )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 )传道受(“授,教授,传授”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代词,知识和道理)者,孰( 谁 )能无惑?惑而(表假设,如果)不从师,其(那些)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 )先

6、乎吾,吾从而师(意动,以为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学习 )道也,夫庸(表示反问语气,哪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尊师学习 )道(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疑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 )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们);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表转折,却)耻( 意动,以为耻 )学于师。是故圣益( 更加,越发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大概 )皆出于此乎?爱其(自己的 )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自身,自己 )也

7、,则耻师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不是)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通晓),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小的方面)学而大遗(放弃,丢弃 ),吾未见其明(明智)也。巫医,乐师百工之( 这 )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这类人),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像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可,够得上 )羞,官盛(高,大 )则近谀(谄媚奉承)。”呜呼!师道之不复(恢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今其智乃(竟、却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 固定的)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

8、徒(同类的人),其贤(才德优秀)不及( 赶得上,比得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一定)贤(超过)于弟子,闻(领会)道有先后,术业(学术技艺)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罢了)。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全面地)习之,不拘于( 被 )时,学于(向)余。余嘉( 赞许)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赠送 )之。【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 受 )业解惑也。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9、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向有看到那种人的明智之处。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 )。翻译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 ),今其( 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欤 )!翻译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6.余( 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 )之。翻译我

10、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文化常识】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百工:各种手艺。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游玩)于赤壁之下。清风徐(缓缓)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吟咏)窈窕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放任,任凭)一苇之所如( 往,去 ),凌(越过 )万顷之( 的 )

11、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凭”,乘)虚(太空)御风,而( 却 )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飞升成仙)而登仙。 于是( 在那时 )饮酒乐甚,扣舷而( 表修饰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 )流光。渺渺兮予(我的)怀,望(眺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依,循 )歌而和( 伴奏 )之。其(代指箫)声呜呜然,如( 像 )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细丝)。舞( 使起舞 )幽壑(深谷)之潜蛟,泣( 使落泪 )孤舟之嫠妇( 寡妇 )苏子愀( 容色改变的样子 )然,正( 整理 )襟危( 端正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曲调)然也?

12、”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不是)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缭”,盘绕、围绕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被 )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 名作动,东下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固(本来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哪里 )在哉?况吾与子渔( 捕鱼 )樵( 打柴 )于江渚之上,侣( 以为伴侣 )鱼虾而友( 以为朋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劝、请 )。寄( 寄居)蜉蝣于天地,渺( 小 )沧海之一粟( 米粒 )。哀吾生之须臾(短暂),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一

13、下子,很轻易地)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理解)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水 ),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 月亮 ),而卒( 终究 )莫(没有)消长也。盖将(表示假设)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否定词前,加强语气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假如 )非吾之所有,虽( 即使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无人 )禁,用之不竭(完,穷尽 )。是( 这 )造物者(自然界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享受 )。”客喜而笑,洗盏更(再)酌。肴核既(已经)尽

14、,杯盘狼藉( 凌乱)。相与枕藉(横七竖八地倒或躺在一起)乎( 在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已经 )白(明亮)。【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翻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翻译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翻译箫

15、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翻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翻译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

16、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文化常识】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朏:农历每月初三。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

17、、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四方守护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官中的星宿名。“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白虎”:奎、娄、胃、觜、毕、昴、参七宿;“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

18、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阶段。9.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称羽化成仙。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 山南水北,泰山南面),汶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其阴(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济水东(名

19、词作状语,向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介词,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在,介词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chng(冒着)风雪,历(经过)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 ,指城墙),至于(到达 )泰安。是(这 )月丁未(干支纪日法),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 山脚 )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 ),其级七千有(同“又”)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省“之”,指中谷)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 ),越中岭,复循(沿着)西谷,遂至其巅(顶峰)。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

20、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 )不可登。及(等到 )既上,苍山负( 覆盖 )雪,明烛(照亮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 )雾若带然(的样子 )。戊申晦( 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鼓( 五更 ),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弥漫 ),稍(逐渐 )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定语后置)立者,山也。极( 尽,尽头 )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 有人 )曰:此东海也(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21、有的 )得日或否,绛(红色)皓( 白色 )驳( 错杂 )色,而皆若偻(弯腰曲背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 这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模糊,缺损 )。僻(偏僻 )不当(在 )道,皆不及( 来得及 )往。山多石,少土。石苍(深青色,深绿色 )黑色,多平方(平整的,方正的 ),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石缝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翻译句子】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正在它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2、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道路都是石板

22、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5、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明亮的雪光照亮了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飘带一样。6、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 也。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

23、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7、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8、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9、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又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10、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文化常识积累】。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

2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晚上7时至9时为一更,9时至11时为二更,11时至1时为三更(即“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四更,后半夜3时至5时为五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行宫: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处所。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阳:山之南为阳,河之北为阳。阴:山之北为阴,河之南为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坐着)。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已”用)也。

25、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用,做)哉?”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千乘(车辆)之国,摄(迫近,指夹在中间)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也。”夫子哂(微笑)之。“求!尔何如?”对曰:“方(纵横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富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

26、礼帽),愿为小相(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司仪官)焉。”“点!尔何如?”鼓(弹奏)瑟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铿尔,舍(舍弃,指放下)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为政的才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吹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成,同意)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27、“唯求则非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 )吾以也。翻译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大就不畅所欲言。2.千乘之国,( 摄 )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 )。翻译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国内又发生饥荒。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 )也。翻译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老百姓勇敢无畏,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4.( 方 )六

28、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 之 ),比及三年,可使( 足 )民。翻译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5.如其礼乐,以( 俟 )君子。翻译至于礼乐教化,要等待君子来实施了。6.鼓瑟希,( 铿 )尔,舍瑟而( 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 )。翻译(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站了起来,答道:“我的为政才能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7.子曰:“何( 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翻译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啊。”8.( 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 ),咏而归

29、。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沐浴更衣,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雨。9.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 )点也!”翻译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 10.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哂 )之。翻译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11.赤也为之小,( 孰 )能为之大?翻译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使知道)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讲述)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流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乎?”曰:“德

30、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古代君主、王侯对自己的谦称)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从哪儿)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往)?对曰:将以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王曰:舍(释放)之!吾不忍其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曰:然则废(废弃)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有诸(“之乎”的合音)?”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确实)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齐

31、国虽褊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对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理所当然的)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这)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因此)君子远(远离)庖厨也。”王说(同“悦”,高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之。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32、)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禀报)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举起)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视力)足以察(看清楚)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认可)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偏偏、却)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因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被)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何以(怎么、用什么)异(区分)?”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敬

33、爱)吾老(老人),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小孩),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丈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考虑)之!“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王兴甲兵,危(危害)士臣,构怨(结怨)于诸侯,然后快(痛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

34、足于口与?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开辟)土地,朝(使来朝见)秦楚,莅(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而抚四夷(泛指四方少数民族)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爬)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谁)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35、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集聚)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同“盍”,何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之欲疾(憎恨)其君者皆欲赴诉(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明事理,糊涂),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帮助)吾志,明(明白地)以教我。我虽不敏(聪慧),请尝试之。”曰:“无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处

36、罚)之,是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养活)妻子,乐岁(丰年)终身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向,往)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容易)。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足,够),奚暇(顾得上,有时间做)治(讲求)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慎重办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教,申(申诫,告诫)

37、之以孝(善事父母为“孝”)悌(敬爱兄长为“悌”)之义,颁(同“斑”)白者不负戴(用头顶着物件)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重点句子翻译】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翻译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2.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翻译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3.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因为吝惜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您这么一说)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啊。4.不

38、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翻译不肯做与做不到的表现有什么区别?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翻译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翻译称了,才能知道轻重;量了,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请您考虑一下吧!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翻译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然后才心里痛快吗?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39、,犹缘木而求鱼也。翻译是想开拓疆土,使秦、楚来朝拜,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翻译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文化常识积累】1.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2.牲: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如:三牲、献牲。3.夫子:古代对男子的

40、尊称。4.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亦泛指外族、外国。6.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序”,周称“庠”。8.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庖丁解牛庖丁为(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肩之所倚(倚靠),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砉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然,莫不中(合乎)音。合(合乎)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会(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好)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

41、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完整的)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用)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依乎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同“隙”,空隙),导(引导)大窾,因(顺着)其固(本来的)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尝试),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更换)刀,割也;族(众,一般的)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彼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

42、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轻)。謋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张望,看),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揩拭)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翻译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没有不是(

43、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翻译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翻译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文化常识积累】1.庖丁,

44、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2.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切中肯繁: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

45、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

46、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一说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晋侯、秦伯围

47、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翻译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翻译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4.若舍郑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