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43959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品味思想情感品味思想情感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古诗考查的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考点剖析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01感知高考感知高考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2022年浙江卷)两首诗歌的情感对比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

2、2年新高考卷)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20全国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23年新高考卷)某一段或一句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20年江苏卷)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2022年天津卷)某个词、某个典故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02错因分析错因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

3、以迁移运用。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03知识卡片知识卡片六、儿女情长类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一、忧国忧民类二、建功立业类五、送别漂泊类四、生活杂感类三、思乡怀人类一、忧国忧民类分类示例1.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5.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直人士的呼声,反映现实生活杜荀鹤山中寡妇二、建功立业类分类示例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

4、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类分类示例1.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思乡之情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2.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思念亲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5.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6.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杜甫登高四、生活杂感类分类示例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5、王维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情怀姜夔扬州慢3.借古讽今的情怀刘禹锡乌衣巷4.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五、送别漂泊类分类示例1.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2.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思乡念亲之情李白渡荆门送别5.漂泊哀伤之情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六、儿女情长类分类示例1.对恋人的挚爱诗经静女2.对自由幸福的追求韦庄思帝乡3.对负心者的不满氓4.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孔雀东南飞记忆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方向(或悲或喜)记忆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方向(或悲或喜)喜自然(1)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

6、爱;(2)对春夏秋冬的喜欢;(3)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人生(1)隐逸生活闲适、自由;(2)政治得意,功业有成;(3)热爱祖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4)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5)对征战沙场的无畏;(6)保家卫国的壮志;悲对国家(1)山河沦丧,权臣当道,报国无门;(2)有心报国,无人举荐;(3)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对官吏贪婪的厌恶,戍边将领腐败无能。(4)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3)对战争的厌弃;对人民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同情百姓苍生。对亲人儿女情长,闺中怀人,相思不得相见,离别却又担忧。对友人(1)依依不舍的留恋;(2)离别漂泊的忧愁

7、;(3)遥遥无期的相思;(4)被贬边疆的挂念和担忧。(5)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悲对历史(1)昔盛今衰,王朝兴替;(2)借古讽今,以史为鉴;(3)缅怀先贤,怀才不遇;(4)统治阶级昏庸,英雄无用武处;(5)国家沦丧,对国家离乱的哀叹,壮志未酬等。对人生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1)科场失意,仕途坎坷;(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3)年华已老,壮志未酬;(4)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客居他乡,羁旅愁思,旅途劳顿,孤独寂寞;(5)人生无常,伤春悲秋。(6)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7)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担忧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04题型探究题型探究 题型三 评价观点态度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题

8、型二 整体情感题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3题型典故情感题 意象情感题 诗句含意题解题技巧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2.关注作者、朝代。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了解作者所处朝代的特点,能帮助读者快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3.抓住注释。命题者给出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

9、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解题技巧4.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把握情语,显性情感词)5.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意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的意思;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醒:掌握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关注意象前的修饰语 注意

10、意象构成的意境氛围解题技巧6.抓典故。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含蓄委婉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提醒:明白典故本身的含义 明白作者使用典故所表达的意思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金陵望汉江。7.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解题角度】标题显情感(提示诗歌题材;情感类词语)作者推情感(知人论世,关注作者个人生平、思想、风格)注解点情感(借助注解疏通诗歌大意;联系注释中关于作者的境况)情语明情感(愁、悲、恨、孤、客、别、思、乡)意象寓情感,

11、景物融情感(积累常见意象的寓意)典故含情感情感的把握要全面,纵观全诗,切忌以偏概全【解题步骤】思想情感+描述内容(结合诗句及其运用的表达技巧)诗歌情感题答题思路分点答题,答题规范。答题必须全面有条理,结合相关诗句指出情感仔细阅读题干,把握答题方向,明确是分析全诗还是某一联或某一句的思想感情认真读诗,判定诗歌情感类别,抓住诗中透露诗人感情态度的词语,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准确把握情感选用正确的情感词概括【典题体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

12、: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读标题:题画写意诗,点明对象。诗歌鉴赏题材复习题画写意诗概念内涵壹什么是题画诗?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写。诗的内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抒发作者的感

13、情。这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题 画 诗 特 点 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变无为有,虚实结合 借题发挥,抒发情感 描绘感觉,赞赏画技贰即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 一川烟雨过渔矶,减瘦山围水漫圻q。白鹭低飞知羽重,花红乱坠润人衣。化静为动虚写变无为有,虚实结合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

14、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实),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实写想象借题发挥,抒发情感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化静为动比喻描绘感觉,赞赏画技着重从画家的画风着笔,予以适当的赞美。或者触嗅视听感觉交融,或者正面侧面互相辉映。但要注意,这种赞美

15、要切合实际,不宜过分夸大,不然流于庸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铺垫对比化静为动生动形象这首诗运用联想想象,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哪些是画外之景、想象之景。诗歌展开联想想象,不仅写出画面上有的景物(实),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化无为有虚实结合叁鉴赏策略围绕

16、绘画的特点和给人感受作答。一般要答出逼真、生动形象,引人联想,给人怎样的感受等等。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借题发挥抒发情感描绘感觉赞赏画技【典题体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

17、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读标题:题画写意诗,点明对象。读作者+读注释:暗示时代。诗人观画,首先看到的是盈目的江水,“苍然”写尽山之远对画家的评价和赞美构图精妙具写苍茫暮色中的树木浮云,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用衬托手法,表达对画家作品的由衷赞叹 C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1

18、.准确理解关键字词,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2.结合表达技巧甚至全诗主旨来理解诗句的深层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1.释句意。紧扣关键词(含典故的词,含意象的词),由表及里揭示其含意。2.表感情。把句子放在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来分析其意义。解答理解诗句内容类试题的方法(1)含意:“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 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2)评价: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对点训练】(2020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赠赵伯鱼(节选)韩 驹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

19、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

20、分析。【典题体验】(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三维设计p198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

21、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读标题:酬答唱和诗,“戏赠”暗示情感基调诗歌鉴赏题材复习酬赠唱和诗概念内涵壹什么是酬赠诗?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包括送别、赠答及唱和诗。酬赠诗产生于魏晋时期,为适应诗人之间社会交往和传情寄意的需要,诗歌成为一种社交工具应酬投赠工具。特色:以眼前之景起,以胸中之情结。

22、酬 赠诗 特 点贰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或抒离别惆怅和别后相思之情;或抒写友情,勖勉志节;或告诫后辈,劝勉后学;或谈诗论文;或商榷时事。特点: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鉴赏要点: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读懂书面意思,把握言外之意。试比较:节妇吟 近试上张籍水部 酬朱庆馀 三首的立意构思叁 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本诗塑造一个怎样的妇女形象?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

23、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请联系背景分析作者写此诗的意图是什么?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相关资料】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各地藩镇皆喜招揽文人,以增强与朝廷抗衡的实力。李师道是当时潘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等头衔,炙手可热的人物。张籍当时是唐中央政府的水部员外郎,颇有诗名。张籍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从写作背景可知这首诗完全是个比喻。张籍已经接受了别人的聘任,而李师道又派人用厚礼来请他去参加幕府。张籍就写了这首诗辞谢他。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

24、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对应关系呢?主人公:妾第三者:君“我”丈夫:良人赠珠还珠还珠理由:节妇之节表面内容: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张籍 李师道 皇帝(国家)李师道邀他任职之事谢绝邀请 臣子之节实质目的: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和对藩镇的痛恨修辞手法 比喻 节妇吟塑造一位既重情又知义的节妇形象,全诗以比喻手法,将节妇自比,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落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

25、入时无?作家作品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长庆中应举入京,以诗谒水部员外郎张籍,籍爱重之,广为延誉,由是知名。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近试上张籍水部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分析。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停留置。点放,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待等待天明,拜见公婆。低声诚恳。入时征求意见。重视比喻。朱庆馀临到考试了,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从而表达一名应

26、试举子在近试前的不安和期待。诗歌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深意?酬朱庆馀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馀: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当地多出美女。镜心:绍兴镜湖的湖心。齐纨:齐地出产的贵重丝绸。菱歌:采莲歌。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运用比喻手法,把朱庆馀比作越地的采莲女(朱是越州人),以齐纨比其他考生的才华,以菱歌比朱的才华。称其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委婉含蓄地达了对朱的赏识,同时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张籍的回答能否安抚朱忐忑的心呢?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

27、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路途遥远,书信不通感到欣慰病:不仅包含身体上的病痛,且指出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唐)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唐)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

28、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主旨)【典题体验】(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三维设计p198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29、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读标题:酬答唱和诗,“戏赠”暗示情感基调首:诗作自我评价颔:传达深厚情谊颈:抒写人生感慨。蕴含着因命运遭际而生成的悲凉、辛酸的自嘲;对自己诗作才华自矜、自信的自慰。尾:表达编成心情。诗集编排完成的轻松愉悦得意之情。CD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

30、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标题显情感(提示诗歌题材;情感类词语)“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作者推情感(知人论世,关注作者个人生平、思想、风格)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讽谕,针砭时弊,触怒权贵,被贬江州。在苦闷愤激中,将约八百首诗作,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编成十五卷,集成后题写了这首诗。注解点情感(借助注解疏通诗歌大意;联系注释中关于作者的境况)联系注解“伏:服气。”情语明情感(愁、悲、恨、孤、客、别、思、乡)“每被”“偷”“苦教”“伏”文学成就之高“应无分”“合有名”“莫怪”现实境遇的不满与无奈意象寓情感,景物融情感(积累常见意象的寓意)“长恨”“秦吟

31、”“诗成”点明文学成就典故含情感【答案】(步骤一:概括情感)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步骤二:联系相关诗句分析)颔联指元稹“偷”格律,说自己的诗作让李绅服气,尾联自傲自夸,(步骤三:表达情感)通过诙谐的态度,表达自得之意。(步骤一:概括情感)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步骤二:联系相关诗句分析)颈联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发出了当今富贵与我无关,姑且在身后以文名聊以自慰的牢骚之语,(步骤三:表达情感)充满了诗人对现实境况的不平、辛酸和自嘲。【对点训练】(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三维设计p198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

32、,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

33、患的疾病是目疾。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题型解读设问方式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1.(2019江苏卷)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辽宁卷)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3.(江西卷)这首

34、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题型二: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古代文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兼济天下功成思想寄托国家起用良将保家卫国的美好理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远大抱负身处逆境、身单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满怀抱负,报国无门的悲慨和郁闷。独善其身高洁品性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志行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身退思想刚正不阿,义薄云天,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坚贞不屈,坚忍不拔;隐逸脱俗,闲适恬淡;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典题体验】(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

35、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

36、“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尾联:点名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读标题:酬答唱和诗首联:点题南丰先生颔联:使用拟人,肯定曾巩出山的态度颈联:对比,对隐居生活充满向往读注释:注解 1 情感“敬重仰慕”;注解 2 疏通词意;注解 3 形象超凡脱俗C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读题干: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事件、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如何强调方法;“仕”与“隐”的关系暗示要明确两者关系。(曾巩)解题方略:明确观点+结合诗句分析 从颈联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从尾联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

37、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对点训练】(2021高考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

38、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核心内容 思维导图】把握思想情感类型 内涵: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感时伤逝(熟悉诗歌题材)表达:情感单一型,情感丰富型,情感变化型,矛盾统一型(共同文化背景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儒释道、穷达、用舍行藏)基调:喜乐、悲愁对象:自然、自我、他人、国家、历史途径从语言入手:抓直接情语,抓间接情语(景象)从位置入手:标题,首尾,中间从方式入手:抓景语,抓物语,抓“典语”,抓人语从辅助入手:看作者,看背景,看注释 审题一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分几个层次,局部型要分析词,句,联,片乃至全篇。二看局部型在词中的位置和内部层次 答题 一定:定题型,明确是分析还是概括二答:表述要规范情由/情境+感情基调(使用术语:惜别之情,关怀之情,亡国之愁,闲居之愁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