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学案-4.3.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740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学案-4.3.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学案-4.3.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学案-4.3.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2届新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学案-4.3.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课 程 要 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知识梳理】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1)重要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_。民族文化起着维系_、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_。(2)体现:_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_,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2文化具有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_。(2)形成原因:各国和各民族的_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

2、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_繁荣的必然要求。(4)要求:要在坚持各_的基础上,_差异,理解个性,既要_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_。(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_,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3、的_,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2)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_、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_、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_,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自主练习】判一判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民族文化对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3民族文化只体

4、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5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6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7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8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9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10文化的差异与不同,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1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锋而丰富。()12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13人类通过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

5、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14只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返回孔孟之道,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建成文化强国。()15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核心考点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考点精析】1.准确把握文化多样性(1)从表现形式看,从世界范围而言,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之分;从地域范围而言,有不同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2)从重要性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具特色的文化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3)文化多样性不同于文化多元化,前者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形式、内容

6、各具特色,后者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倡导文化发展方向、指导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从客观现实看,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从意义和价值看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在竞争中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在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具有多样性,才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表现各民族文化之间存

7、在着差异,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联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世界文化(文化是世界的)文化 民族文化(文化是民族的)错误倾向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2【命题考向】考向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12019全国卷2019年3月2

8、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B CD考向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22020全国卷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

9、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AB CD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1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B民族文化在异彩纷呈中渐趋融合C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D体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命题点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22020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10、。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B CD核心考点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考点精析】1.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需要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

11、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我们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借鉴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的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2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融(1)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同的

12、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2)文化交融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3)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3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1)二者的界定和表现不同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和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

13、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冲突碰撞之后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2【命题考向】考向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2018全国卷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14、)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C D考向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22020全国卷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

15、发展A BC D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2020江苏卷,19越来越多的国产综艺节目以更流行通俗的表达,将文化自信融入一茶一饭、一物一景,在平实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A BC D命题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22020天津卷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奧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

16、领世界体育发展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核心考点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考点精析】1.正确认识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1)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它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和封闭主义的表现,是完全错误的。(2)全盘西化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2如何对

17、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命题

18、考向】考向一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胡适曾说,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一主张要求文化创新应()A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B交流借鉴以至趋同C积极接纳外来文化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向二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22018海南高考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

19、求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A BC D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要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中西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反对全盘西化论需要体现时代精神要全盘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A BC D命题点二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2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A要彻底

20、拒斥外来文化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易错点1文化交流中要坚持文化的多元性提醒文化多元性在性质上泛指多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矫正训练1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B CD易错点2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提醒文化交流并不会减少文化差异。矫正训练2“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语言竞技、文化交流为基础加强中外青年互动,讲好中国故事。

21、自2002年启动以来,从最初的21个国家49名选手参赛到现在130多个国家上百万名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6 000多名各国选手来华参加决赛。“汉语桥”比赛的发展()反映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证明了中华文化因传播范围扩大而更有价值减少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满足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青年的需要A BC D易错点3文化发展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一切提醒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有益成分、积极成果。矫正训练3“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一切文化不断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22、差异和竞争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A BC D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一步知识梳理一、1(1)标识社会生活精神根基(2)价值观生活方式2(1)丰富程度(2)政治、经济(3)世界文化(4)民族平等尊重认同求同存异二、1(1)重要动力(2)多样性相互借鉴三、1(1)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2)有益经验积极成果2(1)具体国情(2)中华文化立场自主练习1提示:2提示: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3提示:民族文化既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也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族习俗等物

23、质载体层面,同时体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物质层面。4提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5提示: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6提示: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7提示: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8提示:9提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

24、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10提示: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1提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12提示: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13提示: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14提示:这种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5提示:对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二步核心考点一2命题考向1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5、,使学生关注文化遗产、具备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相互融合问题,排除。正确切题。本题选A。答案:A2解析: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材料中的名篇经典和重要的发明创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说明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正确。说法错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是文化创作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能规定文明发展的

26、进程和趋势。答案:B3逐点过关1解析: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体现了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故A正确。B、C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答案:A2解析:通过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实现了共享茶文化的目的,体现了互联网让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符合题意。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符合题意。中“集中表现”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观点错误。答案:D核心考点二2命题考向1解析:材料的中心是“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这个“提升”表现为汉语拼

27、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也表现为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等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关注度,这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变化”。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中“取决于”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在国外知名度高,并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排除;汉语拼音“中为洋用”,以及新时代政治词汇等在国外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变化发展,正确;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新兴词汇和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助力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正确。答案:D2解析: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这一举措是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开

28、展交流互鉴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取长补短,使两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没有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符合题意。答案:C3逐点过关1解析:国产综艺节目能够呈现文化的深度和内涵,这有利于增强我国民众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正确。国产综艺节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正确。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且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选。答案:C2解析: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

29、中华文化在国外传播,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故D符合题意。武术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有利于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但A中“引领世界体育发展”说法错误。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关,B排除。武术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与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无关,C排除。答案:D核心考点三2命题考向1解析: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完全摒弃,A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借鉴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不是趋同,B错误。胡适的主张不是积极接纳任何外来文化,而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C错误。虚心接受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正确。答案:

30、D2解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排除。答案:C3逐点过关1解析:要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中西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要反对全盘西化论,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全盘接受”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答案:B2解析:材料中“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强调了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B符合题意;A属于文化复古主义;C在材料中未体现;

31、继承外来文化不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D说法错误。答案:B第三步矫正训练1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符合题意;中华文化走出去,并不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会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错误。故选D。答案:D矫正训练2解析:“汉语桥”比赛的发展反映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利于满足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青年的需要,符合题意;夸大了“汉语桥”比赛的发展的作用,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汉语桥”比赛的发展并没有减少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错误。故选B。答案:B矫正训练3解析: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我们不能包容一切文化,错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我们不能消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竞争,错误。故选D。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