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63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63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B C D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A是民族
2、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
3、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5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这说明()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融合发展6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数千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
4、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材料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继承是其发展的前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A B C D7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薪火相传、博大精深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 B C D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5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完(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据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 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
6、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2)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三条建议。答案精析1A材料表述的是中华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面向周边文化博采众长,在交流中发展,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选。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2B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C、D表述与题意不符。3D题干关键词: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综合之,说
7、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只说明了第一层意思,A、B与题意无关。4C错误,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未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5D各种文化碰撞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碰撞融合表明中华文化又渐趋融合,D符合题意。A是对外而言,材料没有体现。B强调源远流长,与题意强调博大精深不吻合。C强调独特性,与题意强调地域性不符合。 6B题干体现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围棋的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的区域性,也没有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选。7B木卡姆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
8、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符合题意。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1)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或答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亦可)。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2)答案示例: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展览。开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出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著。(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