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冲刺-高中生物六法妙解高考生物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冲刺-高中生物六法妙解高考生物选择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法妙解高中生物选择题一、方法一:“陷阱”排除法1.技法指导“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设置伎俩,答题时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及根尖细胞(无叶绿体)等应具有高度警戒,切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病毒则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不具独立代谢功能,只能营寄生生活;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生成CO2等。2.典例引领【例1】与平静状态相比,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分解等量葡萄糖时,耗O2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本题陷阱在于“剧烈运动”,在其引领下易将思路带入“添加无氧呼吸,
2、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误区,事实上,本题述及的是“人体细胞”,作为动物细胞,无论无氧呼吸进行与否,CO2只能产自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二、方法二:“题眼”突破法1.技法指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务必认真读题,找准题眼,如题目中告知“豌豆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交”,而玉米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由交配”。2.典例引领【例2】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
3、物。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答案:C。解析:本题题眼为“人工鱼塘、某淡水鱼”,作为人工鱼塘,其能量输入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有人工输入的鱼饵中的能量,作为“某淡水鱼”应属同种鱼,属种群范畴,其不同水层的幼鱼、成鱼与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垂直分层有本质区别,故C选项不正确。三、方法三:信息转化法1.技法指导选择题的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表格、坐标和图解等,各种形式之间有时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息相互转化使复
4、杂的不便于理解的转化为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形式,往往有助于题目的解答。常见的信息转化法有图与文字之间的转化、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转化。因此,解答此类问题时,应准确找到题示信息之间的联系,并迅速进行信息的转化,从而破题。2.典例引领【例3】如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达到S5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加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进出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已通过坐标图给出了刺激强度与膜电位的关系。由图可知,刺
5、激强度S5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项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峰值不变,B项错误;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上为静息电位,该电位主要靠K外流来维持,C项错误;S5S8期间,细胞膜上的电位处在不断变化中,D项错误。四、方法四:逆向分析法1.技法指导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试题,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规思维顺序的特点,即一般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
6、项。2.典例引领【例4】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宜采用逆向分析法,即先假设进行有丝分裂,则连续分裂2次,DNA复制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2N,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不确定(02N),再假设进行减数分裂,则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细胞应连续分裂两次,
7、但DNA只复制1次,则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都带标记,故只有D选项正确。五、方法五:就“生”避“熟”法1.技法指导给予生的新情境,考查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变通能力是近年高考的“热衷”题型,思维定势、生搬硬套是错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成因,防止出错的最佳途径是“仔细审题、明察秋毫、务必跟着题干信息走新路,防止走熟路、走老路,力避思维定势”。2.典例引领【例5】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环节,该环节常需A、B两种工具酶,而且与A相比B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则A、B依次为A.解旋酶、DNA连接酶 B.限制酶、DNA连接酶C.DNA连接酶、限制酶 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答案:
8、C。解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两种工具酶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顺手写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即选B项。然而本题将“熟”换为“生”,即与A相比,B具特异性识别功能,由此,B应为限制酶,A为不具特异识别功能的DNA连接酶,故C正确。六、方法六:就“熟”避“生”法1.技法指导就熟避生法常用于解答新信息、新情境类试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往往会与前沿科学相联系,介绍一些新技术、新名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造成迷惑。其实这类试题往往是外表华丽,背后却仅仅考查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要学会应用“就熟避生法”,从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开生疏知识和名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9、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2.典例引领【例6】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新情境干扰题,借助前沿科学技术考查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采用就熟避生法。树突状细胞是个新名词,学生比较生疏,但是“通知”T细胞的过程我们比较熟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负责“通知”T细胞的是具有摄取、处理、传递功能的吞噬细胞,因此本题实际是对吞噬细胞相关功能的考查。A项,全能性的体现,起点应该是“细胞或组织”,终点必须是“个体”;B项所描述的是一种合理的展望;C项,体液免疫过程中也有吞噬细胞的参与;D项,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