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练74群落的结构.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214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练74群落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练74群落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练74群落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练74群落的结构.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练74群落的结构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D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群落的丰富度越大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某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

2、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4如图中的a曲线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图中的b曲线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群落中生产者数量的变化C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D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同B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C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

3、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C优势种D营养结构7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8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有人在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A啮齿

4、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影响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9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10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垂直方向上

5、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 BC D11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

6、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专练74群落的结构1C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属于多个物种。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多个物种,既不构成种群也不构成群落。3A竹林中的所有竹子所属范

7、围不是群落,A错误;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栖息空间、食物有关,由植物分层决定,B、C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4C根据题图可知: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所以b可能代表的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5D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同,A正确;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B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正确;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6A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

8、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7B8D根据题干信息“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再结合题图可判断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未移除啮齿动物时,蚂蚁种群数量在19741977年间变化不大,而移除啮齿动物一段时间后蚂蚁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移除啮齿动物后,大粒植物个体数量增多,植物(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蚂蚁的食物来源减少,这说明啮齿动物可以通过影响植物间的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B、C正确;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并不呈“S”型

9、增长,D错误。9D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由于鱼苗在此期间没有进行繁殖,且鱼苗之间存在种内斗争、鱼苗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同时鱼苗需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此该鱼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丙曲线符合;投放初始时鱼苗的个体重量小,随着鱼苗的生长,个体重量逐渐增加,达到该种鱼的最大重量后可保持相对稳定,乙曲线符合;投放初始时鱼苗的个体重量小,种群总重量也小,随着鱼苗的生长,种群总重量逐渐增加,但由于空间、资源等有限,后期会不断有鱼死亡,因此种群总重量逐渐减小,甲曲线符合,D正确。10A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正确;森林群落中自上而

10、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错误;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正确;群落结构的形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正确;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除了光照,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错误。11(1)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有限的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双小核草履虫占有优势(2)时间、位置(合理即可)(3)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而进化导致资源利用方式出现差异的物种可以长期共存解析:(1)据题干信息可知,为了验证竞争排斥

11、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竞争排斥发生在资源受限制的条件下,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竞争中,大草履虫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增加,故当实验出现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双小核草履虫占有优势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两种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的雀科鸟经进化后能达到长期共存,说明二者在取食的种子方面存在差异,如取食的种子的大小不同、种子的硬度不同、种子的位置不同,还可以是取食的时间不同等。(3)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竞争排斥会导致某一物种灭绝,而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物种在生存空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出现差异,从而能减弱种间竞争而达到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