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31 群落及其演替作业.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172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31 群落及其演替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31 群落及其演替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31 群落及其演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31 群落及其演替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质量评价(三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海南卷)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C解析: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

2、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因此灌木群落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2(2020江苏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C解

3、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的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C解析:不同物种利用的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A正确;同

4、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生态位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4科学家Keith根据对动物周期波动的研究提出了雪兔及其相关动物10年周期波动的模型(图)。其中猞猁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雪兔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B第3年榛鸡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植物嫩枝的减少C第8年,猞猁数量的下降提高了雪兔的出生率D猞猁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有重要作用C解析:雪兔及其相关动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

5、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由于榛鸡以植物枝叶为食,第3年,植物嫩枝减少导致榛鸡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猞猁以雪兔为食,猞猁数量下降,减轻雪兔的生存压力,主要降低死亡率,种群数量得到恢复,C错误;雪兔以植物为食,猞猁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5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

6、型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B解析: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甲、乙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A正确。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错误。t4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据题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小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D正确。6(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

7、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B解析:由题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C正确;据题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7下图1所示为在裸

8、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C解析:题图1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由题图2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由题图2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前4年,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D错误。8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

9、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垂直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C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题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9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

10、窗。研究表明,林窗形成后,林窗内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发生了迅速变化,对此处的林木组成、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大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单位质量土壤中微生物的质量)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林窗的形成可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小林窗提高了秋季和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夏季偏少,不可能与夏季凋落物少有关A解析:林窗形成后改变了林木的密度,影响了森林结构、光照条件及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会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能够推动森林的演替,A正确;由图分析可知

11、,与对照组相比,小林窗提高了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降低了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B错误;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题中只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无法从生物量多少推测丰富度,C错误;四个季节中,夏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比其他季节都低,可能与夏季树木生长旺盛,落叶等凋落物较少有关,D错误。10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

12、精溶液中C解析: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错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1全国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

13、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14、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

15、的物种竞争共存。答案:(1)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2)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12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与北方的荒漠、黄土和冻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级群落阶段。(1)群落演替是指_。对该地区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取_法。(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顶级群落阶段,动物有明显的分层

16、现象,主要与_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阶段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_。(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居民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效益不显著,专家建议这一地区改玉米种植为牧草种植,发展畜牧业,形成“牧草牲畜沼气牧草”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答两点)原理。有同学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你是否赞同,并解释原因:_。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调查植物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2)引进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由于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因

17、此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在题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阶段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物种最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的阶段,即顶级群落阶段。(3)改玉米种植为牧草种植,发展畜牧业,形成“牧草牲畜沼气牧草”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和整体原理。应为牧草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牧草吸收,该过程中能量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牧草不能循环利用能量,因此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样方(2)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顶级群落阶段(3)循环、整体不赞同,因为牧草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牧草吸收,能量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牧草不能循环利用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