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4947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9课一、素养达标1(2022江苏南通期末)东汉的墓葬中开始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当时的建筑上还有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这表明(B)A汉朝和罗马开始了官方直接往来B中西方之间已有文化交流C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的墓葬中出现西方的建筑样式,说明这一时期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朝和罗马的官方往来,A项错误;仅凭墓葬中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和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并不能说明“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D项错误。2(2022河北武安一

2、中)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B)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依据“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安全,因此这些举措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B项正确;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旨在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并不是仅仅为了攫取经济利益,排除A项;汉朝招募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显然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商业发展,不能说是抑商政

3、策的延伸,排除C项;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显然有别于郡国体制,排除D项。3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秦统一岭南时的造船遗址,80年代发现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90年代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这三项重大发现,被誉为广州秦汉考古的三大发现。据此论断正确的是(C)A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B广州是当时我国唯一的外贸港口C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D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已领先世界解析:在广州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说明秦朝和非洲、波斯有经济交流,据此论断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排除A

4、项;材料也不能体现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外贸港口,排除B项;没有世界其他国家造船业的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4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C)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解析: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玉米传入中国,故B项错误;汉代纺织业已出现绒类织物,罗马金币经由汉代丝绸之路流入中国,故C项正确;定窑孩儿枕属于北宋定窑的代表性瓷器,故D项错误。5仓颉篇是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20世纪以来,在今新疆和田地

5、区的尼雅遗址、甘肃玉门和敦煌等地陆续出土了仓颉篇木简,其内容与在安徽阜阳等地出土的汉简仓颉篇相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D)A中央政府对西域有效管理B文字统一利于各地文化交流C内地与西域交流异常活跃D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展到西域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西域仓颉篇木简,其内容与在安徽阜阳等地出土的汉简仓颉篇相似,说明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展到西域,故选D项;内容相似不能体现管辖问题, 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字统一问题,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内地与西域交流异常活跃,排除C项。6季羡林在佛教的倒流中指出,佛教是经过中亚和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但玄宗时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传回了印度,为印度人所“亲仰”;另一方面,唐代织

6、锦采用纬线显花,在纹样上盛行西方式的植物纹(忍冬纹、葡萄纹等)。由此可知(C)A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B古代“中学西渐”的社会影响深远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异变解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方盛行的植物纹也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证道歌又回传至印度,这体现中西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故选C项;“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是“中学西渐”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异变,排除B、D两项。7(2022天津和平期末)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

7、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D)A传统基督教文化非常崇尚节俭B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C罗马人以穿中国丝织品为奢侈D西方纺织技术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西方人能够将中国的丝织品拆解重新纺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西方人的纺织技术有一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节俭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古罗马人面对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而“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的方式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纺

8、织品,没有体现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的内容,排除B项;通过题干无法得出罗马人认为穿中国丝织品是奢侈行为,排除C项。8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C)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 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说明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

9、伸至朝鲜半岛,故C项正确。材料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项错误。9(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

10、、气候变化、耕作技术、农作物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2)示例: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矛盾的紧张,农民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评分原则:能够阐述某一时段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2个以上相关史实说明该时段社会生活的状态)解析:(1)趋势: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秦至明供大于需

11、,清朝供小于需;从人均的数量可得出,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根据所学,可从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农作物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角度概括。(2)示例: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主题为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根据所学,从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矛盾的紧张,农民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

12、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二、能力提升10(2022天津和平期末)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满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选择A;“皮毛路”和“

13、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排除B;材料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排除D。11有学者认为,世界最早的且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是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丝绸销售到印度洋,得到作为古代货币的数千枚印度洋的齿贝。丝绸从四川经云南、缅甸、孟加拉湾到达恒河平原。汉代张骞在“大夏”发现印度商人转销“蜀布”。由以上材料可知(C)A地缘政治是古代东西方交流必要条件B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C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解析: 题干中“印度洋”“恒河”“印度商人”都在强调在丝绸之路贸易中

14、印度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不是强调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B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D项错误。12(2022长春期末)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C)A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解析: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将中亚的乐舞、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

15、纸、技术传到西方,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这些国家的商业活动是朝贡贸易,服务于政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对唐朝的政治清明的描述,B项错误;沙漠九国宣誓臣服后的“商业交流”与唐朝在西部地区的“有效统治”不符,D项错误。13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收集了中朝两国医书153种,尤其是收集了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40余种。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金蒙礼等人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纂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D)A“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D中朝

16、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解析:15世纪中期,朝鲜政府组织医官翻译、注释和模仿中国医书,使40余种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得以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通过朝鲜的医书,了解宋朝时期的医方著作,反映出中朝交流利于保留医学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医学成就领先于世界,B项错误;中医学引起东方国家关注夸大了事实,C项错误。14(2022天津蓟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

17、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

18、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答案:(1)原因: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南宋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

19、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蓬勃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2)历史影响: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此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时代特征: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解析:(1)原因: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战乱阻断了原来繁盛的陆上丝绸之路、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2)历史影响:主要从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主导变成了欧洲主导、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海上丝绸之路从和平友好往来变成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等方面作答。时代特征:作为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主要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