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2219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十五单元本单元围绕两条线索进行纵向梳理,注重中外比较学习。1.两条线索:一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二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纵向梳理:(1)关于“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注意从“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三个角度进行纵向梳理学习。(2)关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注意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两部分进行分阶段纵向梳理学习。3.比较学习:对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又从中西对比的角度,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2、”进行分析。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重要功能和主要特点1.发展演变:(1)战国:开始建立户籍制度。(2)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3)汉朝:“编户齐民”户籍制度。(4)隋朝:实行“大索貌阅”政策。(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6)宋朝:实行主客户分籍。(7)元朝:户籍制度按职业“诸色户计”。(8)明朝:实行户籍档案制度“黄册”制度。(9)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重要功能:(1)征发徭役。户籍是徭役征发的单位,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征发徭役。(2)基层治理。户籍管理与基层区划合二为一,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主要特点:(1)等级性。例如,秦朝的户籍,分

3、为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2)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官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3)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4.重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分裂势力。(2)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展延伸】明代户籍的管控路引、户帖、黄册(1)“路引”制度。明代的路引,大致类似于现在地方政府所开具的介绍信,以便人们外出经商、务工乃至进城探亲。譬如工匠、商人外出务工和经商,无论是道途远近,还是走水

4、路、陆路,都应该在路引上明白开明,并在外出之时,随身携带路引。(2)明初所定户籍制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一家一户所备的“户帖”,相当于现在每家的户口本,由本户自己收执。二是户籍,也即所谓的“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黄册是户帖的汇总,即10户为一甲,110户为一里,以地方府州县为统计单位,而后汇总并收藏于中央的户部。【思维特训】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说明古代户籍()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B.是兼并战争的重要手段C.与土地国有制度相适应D.是严刑峻法的重

5、要体现【解析】选A。材料“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A符合材料,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此作为兼并战争的手段,B错误;商鞅变法中废除土地国有制度,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制,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严刑峻法”,D错误。纵向贯通二: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特点和重要作用1.发展演变:(1)秦汉时期,实行乡里制度。县下设乡和里。乡有三老,里设里正。(2)唐朝时期,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3)宋朝时期,实行保甲制。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4)明清时期,实行“保甲制”。以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由

6、此建立起了封建王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2.主要特点:(1)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2)宗法关系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法性与行政性高度整合。(3)体现了户政、治安、行政、司法等多种职能,地方自治色彩鲜明。3.重要作用:(1)节省了国家的行政开支。(2)稳定了基层的社会秩序。(3)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拓展延伸】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保甲制度(1)保甲制度是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2)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基本内容是: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3)实行保甲法的目的:除盗,加强户籍管理,维护社会治安。与募兵相参,建立军事储备

7、,部分恢复征兵制,保证兵员充足,提高军队战斗力。省养兵财费,减少军费开支,减轻民众负担。(4)保甲法推行后,保甲制度替代了乡里组织。【思维特训】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以自治进行基层社会治理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解析】选D。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

8、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A不符合题意;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横向比较一:比较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与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的不同1.不同点:中国西方国家面对的问题不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生活缺少保障工业革命发展带来的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参与的方式不同出现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组织志愿者,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基层组织不同里甲组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2.相同点:慈善组织都在救助过程中产生作用。【思维特训】(2020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光绪初年以前,民间赈灾几乎

10、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富绅救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材料三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

11、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

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可知分类定级,分类扶持;由材料一“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可知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由材料一“宋代政府开展临时性救助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知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由材料一“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可知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光绪初年以前,民间赈灾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富绅救济本地的贫民。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

13、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可知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及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第二问,材料二中有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这是因为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根据史实可知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因而光靠政府扶贫存在难度;由材料二“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可知原因有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由材料二“江南士绅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可知原因有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由材料二“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

14、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可知原因有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第(3)题,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3)意义: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

15、质要求;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横向比较二: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与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英国苏联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全民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思维特训】材料(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16、。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根据材料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解析】第一问“原因”,从材料“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等可以分析出政府的福利开支大;从“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等可归纳出挫伤工作积极性;从“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可分析出社会不满等。第二问“角色”可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作答。答案: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

17、加;社会不满。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拓展延伸】“福利国家”的出现(1)含义:“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3)特点: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公民权利:立法和制度保证。福利种类: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评价:积极方面: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消极方面: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