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评.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宋朝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D项正确。2.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宰相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朝时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A.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C.突出了科举
2、制度的重要性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人在宋朝政治生活中居于突出地位,反映了宋朝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3.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三司,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C项与题意相符。
3、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A.西夏B.辽C.金D.蒙古答案C解析两宋之际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故C项正确。5.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世袭制度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D.控制官吏任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废除世袭制度,这属于现象,不属于
4、目的,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加强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目的是抑制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D项表述属于表象描述,并非目的,故错误。6.元朝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5、,原属于巴蜀的汉中地区被纳入陕西行省后,其风俗习惯中西北关中的氛围愈加明显,这体现出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7.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棉花在南宋后期传到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古代中国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麻等成为人们衣
6、被的主要材料,故D项正确。8.元史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忽必烈说:“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B.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C.蒙古族与汉族的矛盾尖锐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北藩王使者的这段话,表面是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故选D项。9.据记载: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朝()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
7、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D项正确;交子的流行并不是因为金属货币不被认可而是因为交通不便,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0.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朝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而不是冲击,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主旨是要求子女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但B项说法以偏概全,
8、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合流,故C项错误;僧人“借佛陀之口”与“孝顺父母”结合,体现了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故D项正确。11.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制定制C.推行四等人制度D.统治者继承中原文化答案D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项;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项;C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故D项正确。12.程朱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
9、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程朱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B解析A项是程朱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错误;程朱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程朱理学重视辩论教育,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程朱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13.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朝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10、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朝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大学中庸孟子”得出宋朝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14.在宋朝,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朝()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看,宋词是种“文化消费”,是可供市民们“娱乐”的,反映了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故B项
11、正确。15.唐朝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朝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化教育的兴盛C.崇文抑武的政策D.印刷成本的降低答案D解析唐朝的印刷品主要为官方印刷的儒、佛、道的经典,而宋朝印刷内容大多与市民生活相关,说明印刷范围扩大,这得益于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成本降低,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前期)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分工;在管辖权限内,决策、执行一体化
12、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保证了各个门类之内事权的相对集中,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摘编自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材料二两宋近三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些措施也确实达到了宋朝封建统治者所预期的“内外相维,上下相制”之目标。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再无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充分证实了宋朝立国之策对于历史发展所起到的进步作用。摘编自李治安主编中国五千年:中央与地方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中央官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治国之策的进步作用。(12分)参考答案(1)特点:从事权角度对相权进行分割,相互制衡;不同部门事权相对集中。(2)进步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彻底根除唐
13、末五代以来地方拥兵自重、分裂割据的隐患;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崇文抑武,科举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政务范围不同”“决策、执行一体化”“事权的相对集中”等信息分析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朝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
14、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结合三国到隋唐时期关羽的形象指出宋朝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分)参考答案示例变化:从隋唐的普通军人形象到宋朝的勇武、忠义的化身。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特质,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综上所述,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变化;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关羽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武将。而宋朝的关羽形象已经向代表着勇武、忠义形象的神的方向发展。论述这一变化需要从宋朝政治局势、主流思想、社会阶层等角度分析。从而说明关羽形象的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是时代的变化,寄托了世人对理想化人格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