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176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练案37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3江西新余)二战前,法国的教师和其他工会组织了“我们不要战争”的和平请愿活动。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他们要求政府“拒绝接受有可能爆发的战争”,“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A法国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B法国民众希望政府制止法西斯扩张C国联在维护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出现了缓和趋势解析据材料“老兵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尽一切可能奉行和平与和解政策”可知法国民众反对战争,希望尽可能和平解决争端,说明法国绥靖

2、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法国民众反对战争,并未提到其对制止法西斯的希望,排除B项;国联在维护和平的作用微乎其微,排除C项;二战前法西斯势力在欧洲气焰嚣张,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新疆乌鲁木齐)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消息传到英国的那天,举国欢庆,以至于当时的英王乔治六世都将这一天称之为“伟大的一天”,有人曾称赞张伯伦“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危急时刻以伟大的气魄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事业”。这一现象表明( A )A英国对绥靖政策抱有幻想B慕尼黑协定能够制止战争C英国庆幸能避免卷入战争D英国未认识到战争必然爆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材料信息表明

3、英国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上,这表明英国对绥靖政策抱有幻想,A项正确;慕尼黑协定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不能制止战争,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遭到德国侵略,被迫卷入战争,排除C项;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正是由于看到了战争的威胁而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福建三明)在纳粹德国,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1933年1月,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这一变化反映了( B )A亚欧战争策源地已正式形成B经济危机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C英法绥靖政策

4、助长侵略野心D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解析据材料“纳粹党员从1928年的10万人发展到1932年的100万人,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的选票从1928年的81万张,增加到1932年的1374.5万张”可知,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为纳粹党上台提供了契机,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希特勒上台,而亚欧战争策源地还包括日本,排除A项;绥靖政策出现于1938年前后,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而材料叙述的是法西斯上台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河南期末)1927年12月,日本陆军省整备局的永田铁山作了论国家总动员的报告,明确地提出必须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精神的与物质的

5、,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日本( C )A遭到经济危机重创 B逐步废除独裁统治C企图进行对外扩张 D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解析依据材料“(精神的与物质的,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可以看出日本在加强对资源的协调控制,谋求对外扩张,C项正确;经济危机是19291933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逐步废除独裁统治,排除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党魁后,又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2年底,通过竞选,该党成为德国国会第

6、一大党。该材料最能说明( C )A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B法西斯政权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C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D民主程序掩盖了纳粹党专制本质解析据题意可知,虽然纳粹党的名称带有工人、民族、社会主义等字样,但他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说明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正工人阶级的诉求,排除A项;法西斯政权并不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排除B项;党名的变更与民主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列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C )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

7、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A.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D西方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解析材料“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体现的是二战前夕,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一触即发,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此时二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山东聊城)如图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画

8、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 C )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夕,英法等西方国家面对法西斯的对外扩张而推行的政策是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其中材料中的“身披米字旗的狗”象征着英国,希特勒嘲笑“吠犬不咬人”,即表达了对英国绥靖政策的不满,C项正确;此时英国对外政策并未改变,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排除B项;材料与轴心

9、国集团瓦解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河北期末)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 A )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B德日两国改善经济要求强烈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D两者均以维护和平秩序为主解析材料中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其日耳曼民族最优秀并且要取得世界霸权,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要求以本民族利益为前提,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二者均主张以自己国家和民族为中心,建构新的国际秩序,带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

10、,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日两国对当时国际秩序的不满,而不是改善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日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没有体现他们对苏联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揭示了德日两国称霸的野心,要求打破旧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维护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河南期末)1939年1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美国新中立法的通过与实施( D )A表明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B加剧了同盟国与美国的矛盾C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D

11、为美国发战争财创造了条件解析根据“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可得出美国通过新中立法可以向交战的双方售卖武器,大发战争财,D项正确;新中立法不是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标志,排除A项;美国也会给同盟国售卖武器,并不会加剧矛盾,排除B项;新中立法给轴心国售卖武器,并不会加速二战的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黑龙江哈尔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希特勒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群岛的前奏,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丘吉尔这一表态( D )A表明英苏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B意在敦促美国注

12、意纳粹的威胁C表达了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D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解析丘吉尔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也就是威胁英国和美国,说明苏联、英国和美国都面临着纳粹德国的威胁,这就为英美苏等国建立共同对付纳粹德国的联盟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项正确;英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A项;丘吉尔的这一表态并不是在敦促美国注意,排除B项;丘吉尔并不是在表达对苏联社会制度的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黑龙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罗

13、斯福所述事件( B )A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D促使日本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解析根据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可知,这指的是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直接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德国入侵苏联就意味着二战的规模在扩大,排除A项;中途岛海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C项;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辽宁期末)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之租

14、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这一规定体现了雅尔塔会议( C )A以加强战后中苏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宗旨B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延续C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D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国际会议解析依据材料“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可以看出雅尔塔会议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体现大国强权色彩,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中苏合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绥靖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此会议以苏联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科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等媒介全面构建苏联作为敌人的形象,同时将美国描绘成独一

15、无二的自由国度,而苏联则沉沦在暴政和奴役之中。美国的宣传( C )A为对苏联冷战制造舆论准备B加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团结C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D意在推动东西欧间的对抗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开始了对苏联的冷战政策,材料中美国利用媒体极力丑化苏联而美化自身的做法是适应冷战战略需要的表现,C项正确;此时美国已经开始对苏联冷战,美国媒体的宣传是为了宣扬冷战的合理性,排除A、B两项;美国冷战政策推行后,东西欧间的对抗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吉林期末)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

16、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该投票机制纠正了国际联盟的( C )A和平安全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C全体一致原则 D委任托管原则解析依据材料“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可以看出安全理事会的决议需要九个理事国投票表决才能生效,这体现了“大国一致”原则,纠正了国际联盟的“全体一致”原则,C项正确;和平安全原则是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共同点,排除A项;民族自决原则强调民族平等、民族独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委任托管原则强调对战败国的管理,材料并未

17、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3吉林期末)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B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解析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雅尔塔体系实际确立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强调战后和平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争夺,不属于大国合作,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两国

18、激烈对抗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3云南昆明)据保守估计,二战中苏联死亡人数达2000万。在苏联人的眼中,正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没有减轻德军对苏联造成的压力,才使苏联的损失加剧、苏联领导人也对美国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苏联人上述印象的形成( A )A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B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C成为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诱因D使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严重,导致苏联人对美国产生疑虑和防范,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二战后美苏利益的冲突和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排除B项;两大阵

19、营形成的重要诱因即冷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德国以军事上的必要为借口,蔑视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破坏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英国等国同样破坏了国际法规定的海域的中立。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扩大它的战时禁制品名单,以阻止中立国货物运往德国。德国方面则无限制实施潜艇战政策。潜艇在水下航行不能够押送其所捕获的船舶和船上战俘,只有将敌船击沉。这种潜艇作战“使传统的战时国际法有穷尽应付之苦”。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趋于全面化,它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

20、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虽有一些关于陆战和海战的规定,但对于空战法规确实一片空白。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但是,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指出国际社会的应对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社会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答案

21、(1)挑战:中立法遭到全面破坏;旧国际法无法应对新的武器和作战方式产生的破坏;全面战争针对平民的伤害破坏了旧国际法原则。举措:成立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出台新国际法来阻止和废弃战争。(2)原因:经济危机严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本身的缺陷,没有制止战争的有效力量;绥靖政策的影响。解析(1)挑战:根据材料“1914年,德国以军事上的必要为借口,蔑视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破坏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英国等国同样破坏了国际法规定的海域的中立”得出中立法遭到全面破坏;根据材料“这种潜艇作战使传统的战时国际法有穷尽应付之苦”得出旧国际法无法应对新的武器和作战方式产生的破坏;根据材料“交战国人

22、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得出全面战争针对平民的伤害破坏了旧国际法原则。举措: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得出成立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根据材料“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得出出台新国际法来阻止和废弃战争。(2)原因: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本身的缺陷,没有制止战争的有效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矛盾、绥靖政策等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