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密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密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讲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密07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2020年山东卷2019年、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均未涉及,但是本专题仍然是重点知识,未来会从其他角度考查。【知识解密】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制内阁。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2、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一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2)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1)从专制到民主 “光荣
3、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由人治到法治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3)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4)选举权不断发展完善 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4、二两党制、文官制(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政党政治并最先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围绕詹姆士公爵(后来的詹姆士二世)的王位继承权问题,产生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利益)。1688年,两党由于反对詹姆士二世而走向联合。辉格党因在“光荣革命”中起主要作用而执政近半个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使英国统治阶级普遍感到恐惧而趋向保守,托利党得以大行其道。1832年议会改革后,在两党基础上分别组成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党通过竞选议会席位,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逐步衰落的自由党,与保
5、守党轮流执政。两党制有力地防止了执政党的专横和权力的滥用。(2)两党在前台竞争,文官却保持稳定。文官指“事务官”,是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无过失长期任职的国家公务人员。他们不参与党派之争,不与内阁共进退,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在内阁经常发生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通常以1870年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三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与制衡的表现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制宪会议上各方最终妥协,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1)解决联邦政府
6、内部的权力结构: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法院。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运行机制和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即“分权与制衡”原则。(2)解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3)解决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国会实行两院制,调和各州议员分配比例。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4)解决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承认黑人奴隶制,奴隶人口按比例计算(即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5)两
7、党制的分权制衡:按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和总统的竞选分别进行,两者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国会的多数党。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少数党发挥制衡作用。两党相互制衡,互有竞争,监督力度加强。四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认识(1)特点: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2)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
8、体的争斗。五、德国代议制民主形成的原因(1)历史原因: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现实原因: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中同他国展开竞争。【考法解密】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2020年浙江7月选考,17,2分)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
9、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年1月议会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
10、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B 项;“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I,33,4分)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
11、定,联邦政府权力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宪法修正案中“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3(2020年江苏卷,15,3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
12、未健全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B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D项。4(2020年浙江7月选考,20,2分)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
13、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答案】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等大权,可连选连任,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C;宪法赋予参议院很大权力,总统和内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授权组成高等法院行使司法权,可以审判总统,参议院有权同意解散众议院,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84年议会把“共和国形式不得动
14、摇”和“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因此B项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34,4分)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权力的强大,B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