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5讲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069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5讲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5讲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5讲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5讲课题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课题 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了解历史上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了解中国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经济的发展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手工业劳作方式(1)生产模式: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2、选择性必修 2第 4 课 P23)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经济发展的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思维深化明清徽商、晋商形成的原因明朝中期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他们凭借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链接选择性必修 2P6769中国

3、古代的交通(1)中国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陆路原始社会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朝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水路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 1 800 千米,为世界之最辨析比较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驰道:驰道

4、是首都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有两条驰道。直道: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起点是咸阳附近的云阳,终点在包头。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仅能容下一辆车马通过,故名“五尺道”。新道:新道顾名思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为了开发和经营岭南。(2)中国古代海洋探索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明朝时期,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罕见。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5、海上丝绸之路”。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1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朝中期陆王心学兴起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明朝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

6、行了批判思维深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其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面,仍然没有跳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它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角度时代主要成就特点或地位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

7、学的高峰戏曲明清代表作家: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舞台演出方面,昆曲长期流行。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3科技科技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地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西方科技传入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归纳总结明清科技呈现的特点从内容看: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

8、界领先地位;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清代高产农业的发展材料阅读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材料导读清朝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据图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试答:_答案状况:新型农作物广泛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刺激人口增长。明清时期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与制约农村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1)变化:农业技术进步(如出现总结性的农书农政全书)和农作物产量增长;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种植;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

9、品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得到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明显。(2)制约因素: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的压制和阻碍;经营方式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技术并未出现突破性变革;封建性质的租佃关系大量存在;国内外市场的制约;重农抑商等政策的抑制。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如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明朝中后期的某些记载文献记载内容太函集卷四十七(徽商吴荣让在浙江桐庐)部署土著,以身先之,度原隰使田(低湿的地方),度山林使种树,山林故多薪木于是易处茶漆樝栗之利居二十年,居士(吴荣让)自效百万。太函集卷五十四(徽州人汪道昆认为)古时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盖诎者力不足于

10、贾,去而为儒,赢者才不足于儒,去而归贾,此其大抵也。从先维俗议卷一(太仓人管志道认为)开国以来之纪纲,唯有日摇一日而已。于是民间之卑胁尊,少凌长,后生侮前辈,奴婢叛家长之变态百出,盖其所由来者渐矣。材料导读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对于此现象的出现,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徽州地区的地理特征上理解。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试答:_答案历史现象:徽州商品经济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升,同时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解释: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和科举制陷入僵化;徽州山多地少,不利于发展农业;徽州地区形成重商风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

11、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2)阶级: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了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材料孔子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范仲淹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主动担起

12、社会重任。顾炎武针对当时治学风气,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材料导读材料涉及孔子的周游列国、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顾炎武的“明道救世”思想,核心是儒家的“入世”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试答:_答案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与人生,引导人们积极地解决所面临的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入世”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孔子身处乱世,奔走列国,宣传“仁”“礼”“为政以德”,体现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范仲淹主持“

13、庆历新政”,整顿吏治,虽然失败,但他胸怀天下的政治情怀,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儒家的入世精神,将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高度统一,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到今天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弘扬儒家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爱国忧民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影响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

14、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2021山东高考)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解题揭秘找准题眼:“受雇于坊刻”分析材料: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此时的画本属于市民画本明确答案: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画本和添

15、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这是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的体现,故选 D 项阅卷点评失分 1夸大其词。题干只提到了画本这一知识传播的载体,并没有与其他载体的比较,没法得出画本是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 A 项;明中叶之后,理学和心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 B 项失分 2无中生有。题干仅提到了画本的流行,这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没有提到阶层的分化,排除 C 项1.(2021广东高考)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

16、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A解析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 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 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 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限定,排除 D。2(2020山东高考)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

17、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选 B 项;“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这一论断反映的本质,并非其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排除 A 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崇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不符,排除 C 项;材料体现黄宗羲在论述本末的关系,主张工商皆本,并未涉及此时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 D 项。3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

18、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学的思想有趋同,说明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D 项正确;明朝灭亡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排除A 项;儒学的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 B 项;当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思想,排除 C 项。视角 1明代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社会风尚1明朝时期,许多以商人为主要读者的书籍被大量发行。其中客商一览醒迷一书有云:“财富必由勤苦而后得,得之必节俭

19、而后丰钱财物业,来之有道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这类书籍的出版()A传播了“工商皆本”理念B源于跨区域贸易的兴起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D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只表达了对于商人的要求,并未体现出“工商皆本”,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跨区域贸易的相关内容,排除 B 项;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书籍的印刷和出现,排除D 项。2 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这表明()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

20、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明代商业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D 项正确;A 项表述太过绝对,排除;“开始”的说法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 项;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C 项。视角 2明至清中叶的文学与科技3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A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B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C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人读之

21、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4汤显祖和冯梦龙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把女主角杜丽娘塑造成一位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少女;冯梦龙的“三言”展示了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者的作品颇受当时大众的欢迎,主要是因为()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改变C文学作品世俗化倾向D政府对社会思想的管控放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大众能够欣赏到汤显祖、冯梦龙创作的戏曲、小说,以及二人作品中能够呈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展示市民阶层生活

22、面貌、思想感情等,主要是因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A 项正确。课时精练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明清以来,随着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城市手艺人向小商品生产者的转化,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以粮食和棉布为交易商品的国内市场。这反映了()A粮食种植面积缩小使市场供不应求B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C长久累积的人地矛盾得到一定缓解D明清蕴含近代化因素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有了一定规模的以粮食和棉布为交易商品的国内市场”可知,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呈现出自然经济属性下降,商品经济属性上升的现象,故 D 项正确。2(2022重庆模拟)明清时期,松江、太仓等地“每村庄知

23、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湖州、嘉兴等地则以发展蚕桑驰名。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B江南农业多种经营兴盛C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紧密D棉花蚕桑是江南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松江、太仓等地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湖州、嘉兴等地则以发展蚕桑驰名”可知江南地区有的地方种植水稻,有的发展蚕桑,这体现了江南农业多种经营兴盛,故 B 项正确。3清朝前期,江浙地区的农村市镇十分活跃,尤以苏、松、嘉、湖、杭等地为发达;北方的农村集市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总的来看,北方的农村市镇,无论就数量和规模,还是其繁华程度,都比不

24、上南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北方的租佃性农耕经济发达B南北方商品生产的差异较大C南方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北方区域性资本集聚程度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南方兴起大量的工商业市镇,主要以手工业及纺织业为主,而北方主要是以传统的集市交易为主,这主要和南北方商品生产的差异较大有关,B 正确。4康熙年间苏州人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说:“即以吾郡而论,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院、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他意在说明,清朝时()A长途贩运贸易丰富市场物资

25、供应B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力度趋于松弛C高消费倾向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D城市规模扩大促进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在极力描绘商业繁荣,服务人员队伍庞大后,强调戒奢从简的做法会影响众人的生计,阻碍物资流通,破坏大好局面,清朝前期学者顾公燮这样分析意在说明,当时的高消费倾向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C 项正确。5据明人记载当时“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视白银为奇货”。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着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据此可知()A中外双方在贸易上存在契合点B闭关锁国阻碍外贸发展C洋货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货币白银化的趋势明显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

26、国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来换取稀缺的白银,说明的是中外双方在贸易上存在契合点,A 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政策,B 排除;材料与自然经济抵制洋货的说法无关,C 排除;白银货币化是外国白银涌入中国的结果,与材料无关,D 排除。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不能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主要因为()A郑和不能航行到达美洲B郑和不能航行到达欧洲C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D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答案为 C。7(2022湘潭模拟)雍正元年十月,都察院御史陈允恭奏道:“(浙江需米)小商由江南贩运于浙,巨商由上江

27、(今安徽)、湖广、江西贩运于苏州。”苏州的枫桥成为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米粮转运中心。这反映出当时()A农本观念仍居主导地位B区域经济联系密切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变化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浙江需米)小商由江南贩运于浙,巨商由上江(今安徽)、湖广、江西贩运于苏州”可以看出湖广、江西等地的大米贩运到浙江销售,说明跨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 正确。8有学者评价黄宗羲时说,他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在法下”的国家行政体系,甚至可以说有了近代政治理念的雏形。该评价是基于黄宗羲()A具备了近代民权意识B提出“循天下之公”C影响了近代革命活动D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答案D解析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呼

28、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与材料“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在法下的国家行政体系”相符,故选 D 项。9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中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商人刘有才最初选择宋金为女婿只是贪他是个好劳力;后来宋金一病不起,被刘有才抛弃;但宋金后来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化名钱员外再向刘家求婚,刘有才“求之不得”,宋金终与妻子团圆。这体现了()A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B传统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材料与理学世俗化无关,A 排除;材料与传统伦理观念无关,B 排除;中国古代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C 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世人对金钱的追求,是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

29、的反映,D 正确。10与朱熹、王守仁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A顺应普通民众要求B凸显“家国一体”观念C孕育近代启蒙思想D动摇了儒家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家国一体”观念把家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个人身体是根本,家国天下是枝节”,排除 B;泰州学派属于儒家思想,与近代民主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排除 C;在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 D。11京剧中的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曹操、赵高、严嵩等形象在京剧表演中属于水白脸。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

30、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这种现象()A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B有利于在民间普及历史知识C进一步强化了传统价值观D提高了京剧在戏剧中的地位答案C解析据材料“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可知京剧脸谱对民间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固化导向性,故选 C 项。12以铜活字排印最著名的大部头书,是雍正四年至六年清室内府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部头之大,排印之精,著称于世。这说明()A官府独揽图书发行业务B雍正时期活字印刷使用普遍化C国家力量推动文化发展D商业发展刺激手工业技术革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室内府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部头之大,排印之精,著称于世

31、”可知,古今图书集成是依靠政府力量由清廷内府排印,该书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推动了文化发展,故选 C 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

32、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

33、案(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阶段类型代表作特色秦汉时期远古神话燕丹子幻想方式、叙事方式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以写神仙鬼怪为主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以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隋唐时期传奇小说白行简李娃传等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宋元时期话本

34、小说三国志平话等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明清时期短篇小说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西游记等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整理自孙宏哲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才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小说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