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0056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202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22023青岛市高三二模战国时期,大城市具备了完整的城郭布局。城是国君、公室贵族居住和宗庙、社稷及官僚机构的所在地;郭是各级官吏和市民的居住区,以“里”为单位,“里”之外是各种市和肆。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周王室衰微B诸侯的纷争C工商业繁荣D文明的起源320

2、23常州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42023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质检宋代将县城以下的乡村经济中心设立为“镇”,由中央直接委派镇官,称为“监镇”,进行治理和收税。镇官享有略低于县官的职权,“镇”的含义,也因此由唐代的军事要地,变为宋代的乡村经济中心。由此可知,宋代()A政府开始对“草市”实

3、行行政管理B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工商业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江南地区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市镇5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街道平面图。图中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这说明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A市坊制度严格B以商业活动为中心C强化礼乐秩序D注重适应自然格局62023张家口市高三三模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B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

4、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72023葫芦岛市高三二模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亲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传播。这反映了()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B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8.来水亭2023哈师大附中等三校二模如图是建成于1910年的京师自来水厂的来水亭,用于接收取水厂处理后的水,将水沉淀消毒后送入清水池。该亭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设计,修建时运用了糯米灌浆、磨砖对缝等中

5、国传统手法。这反映出()A社会变迁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全国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C中西文明交融影响社会生活D西方文化入侵渗透诸多领域二、非选择题(14分)92023武汉市高三模拟【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采用伍子胥的计策,重筑都城,奠定了苏州古城的最早基础。秦汉时苏州地广人稀,主要营建一些地方政权使用的衙署宫室。隋朝610年京口至余杭的运河南端开通,苏州自此成为江南运河的航运中心,这为此后苏州经济的迅速繁荣打下了基础。安史之乱后“天子去蜀,士多奔吴”,苏州人口直线上升,城市空间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宋朝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日益

6、繁华和开放。另一方面,由于宋政府尚文抑武和太湖地区印刷刻书业的发达,苏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知名学者辈出,习文之风盛行。明中叶以后,苏州已成为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大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密集,消费的奢华,文风的盛行,使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元,城市形态也有了新的调整和发展。自春秋建城,几乎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战火都涉及苏州,前期有吴越之战、苏竣叛乱和侯景之乱,中期有隋杨灭陈、唐末割据、金兵南侵、蒙古人入主和张士诚兵败,后期有清军屠城,其中不乏毁灭性的打击。可见,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经历了一次次崩溃和修复的周期性振荡过程。摘编自陈泳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

7、究材料二徐扬,苏州人,清代著名画家,曾创作一幅纸本画作盛世滋生图(局部),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苏州城市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课题训练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1解析:据材料“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可知,商朝遗址中的宫殿建筑基址和祭祀场所主要是政治功能,城墙和军事防卫设施主要是军事功能为主,因此说明商朝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故选D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农业,排除A项

8、;根据所学可知,商朝都城屡迁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政治斗争、黄河泛滥等,排除B项;材料中介绍了河南郑州和偃师的都城遗址情况,未表明两个都城间是否存在分工合作,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据材料“城是国君、公室贵族居住和宗庙、社稷及官僚机构的所在地;郭是各级官吏和市民的居住区,以里为单位,里之外是各种市和肆”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大城市除了有政治军事机构和民居外,还有各种市和肆等商业设施,主要是因为当时工商业繁荣,故选C项;周王室衰微是指随着诸侯征战,政治地位提高,西周原本政治制度崩溃,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挑战的表现,材料仅涉及战国时期城郭布局,没有明确天子与诸侯间的等级及社会变迁,故“

9、王室衰微”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诸侯纷争是指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城池、扩大版图争抢不休的社会局势,材料仅涉及战国时期的城郭布局,没有明确社会争抢的局面,且诸侯纷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诸侯纷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文明在战国之前早已起源,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C3解析:由“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等信息可得,淹城的城池有事先的规划和设计,造出来的城池是有实用功能的,故选C项;淹城是春秋时期淹君驻地,而春秋时期是没有皇权观念的,排除A项;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刚刚产生,且没有成为被统治者认可的思想,所以不会出现儒

10、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的现象,排除B项;题干是关于常州淹城的设计建造及其功能问题,并没有提到建设的结果怎么样,所以不能代表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且当时江南地区尚未开发,所以其手工业不可能繁荣发展,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随着宋代乡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将县城以下的乡村经济中心设立为“镇”,派官员进行治理和收税,即工商业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化,故选C项;南齐时期政府就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不再推行”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市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根据“南宋都城临安,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

11、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都城临安城市沿河道布局,文化机构靠近西湖,道路沿山势斜向分布,体现了适应自然的特点,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坊市打破了时空限制,市坊制度瓦解,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南宋都城布局注重适应自然格局,不体现以商业活动为中心,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以后“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礼乐制就遭到破坏,并且材料强调的是都城布局,排除C项。答案:D6解析:由材料“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环境问

12、题逐步引起政府的重视,基于此欧洲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城市公共工程修建,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并未变化,排除D项。答案:C7解析: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统一后的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生产力飞速提高的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希望回归到传统乡村,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乡土运动”,故选A项;浪漫主义思潮是18世纪末兴起于西欧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文学思潮,与材料无

13、关,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与材料“乡土运动”无关,排除D项。答案:A8解析:据材料“该亭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设计,修建时运用了糯米灌浆、磨砖对缝等中国传统手法”可知,该亭子是按照西式传统进行设计,但是按照中式传统进行修建,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故选C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中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材料中仅强调了来水亭的设计特点,与城市化无关,排除A项;材

14、料中的来水亭主要供应京师地区,故无法体现全国公共卫生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来水亭的设计体现的是在建筑设计中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入侵诸多领域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答案:C9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经历了一次次崩溃和修复的周期性振荡过程”可得崩溃与修复周期性振荡。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采用伍子胥的计策,重筑都城,奠定了苏州古城的最早基础”“隋朝610年京口至余杭的运河南端开通,苏州自此成为江南运河的航运中心,这为此后苏州经济的迅速繁荣打下了基础”可得政府的支持;据材料一“宋朝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日益繁华和开

15、放”“苏州自此成为江南运河的航运中心,这为此后苏州经济的迅速繁荣打下了基础”可得封建经济的推动;据材料一“由于宋政府尚文抑武和太湖地区印刷刻书业的发达,苏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可得文教事业的促进。第(2)问,据材料一“苏州已成为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大城市”可以得出经济地位上升;据材料一“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密集,消费的奢华,文风的盛行,使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元,城市形态也有了新的调整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元;据材料一“明中叶以后,苏州已成为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大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带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据材料二“盛世滋生图”和材料一“苏州已成为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大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力量壮大,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答案:(1)特点:崩溃与修复周期性振荡。(2分)原因:政府的支持;封建经济的推动;文教事业的促进。(6分)(2)影响:经济地位上升;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元;带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力量壮大,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6分,任意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