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12讲课题37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12讲课题37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37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中古时期的亚洲1西亚国家(1)阿拉伯帝国半岛统一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帝国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机
2、构辅助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特点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成就文学:诗歌“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数学: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
3、的桥梁。(选择性必修3第3课P1819)思维点拨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阿拉伯人重视保护并吸收被征服地区,如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2)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发明的数字(后称阿拉伯数字)等传入欧洲,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2)奥斯曼帝国建立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扩张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2.南亚
4、国家(1)笈多帝国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宗教: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链接选择性必修3P2627古代印度文化宗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后,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
5、那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文字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东亚国家(1)日本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改革,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背景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形成,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
6、政府称号,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概念阐释大化改新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链接选择性必修3P29古代日本文化文明发展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12世纪后,神道融合佛教等外来文化,形成武士道文化成就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中华文化影响(
7、1)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2)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2)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链接选择性必修3P28古代朝鲜文化文明发展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文化成就天文: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
8、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音乐: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中华影响(1)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2)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此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二、古代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1古代非洲文明西非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东非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1015世纪
9、,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2.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 (中美洲)政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经济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文化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阿兹特克文明(墨西哥)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城市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
10、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文化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选择性必修3第5课P31)印加文明 (南美洲)兴起发展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政府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文化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选择性必修3第5课P31)亚非文明的多样性角度
11、1沟通东西的阿拉伯文化材料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数学改进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医学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天文花剌子密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蓝本哲学通过阿拉伯人翻译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在中古后期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关注和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文学一千零一夜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被译成多国语言材料导读(1)阿拉伯文化成就斐然。(2)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文化有何特点?试答:_答案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成就斐然。角度2光辉灿烂的非洲文明材料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
12、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材料导读(1)阿克苏姆王国地理位置重要。(2)阿克苏姆文明是在不同文明间相互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依据材料,说明阿克苏姆文明的特点及兴盛原因。试答:_答案特点: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盛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贸活动。中古时期世界各大洲文化的多样性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
13、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朝鲜半岛政权更迭,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非洲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班图人建立津巴布韦国家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日本二官八省制度材料二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服饰、货币和文字材料导读(1)日本大化改新借鉴了中国的政治制度。(2)在服饰、货币和文字方面也与唐朝有很多相似,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比较日本大化改新后
14、政治体制与唐朝政治体制的共同点。(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试答:_答案(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日本的二官八省体制都体现了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的特点。(2)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后服装、货币、文字与唐朝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日本大量吸收唐朝的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日本仿效唐制改革成功的原因与评价(1)原因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推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2)评价积极方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维护了主权,防止了社
15、会的分裂。使日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局限性:改革未从根本上彻底摧毁氏族贵族势力,仍然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决策,这就使得国家统治存在隐患。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材料一在埃及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宫廷里收藏着大量的中国瓷器。埃及15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马克里兹曾引用11世纪的资料说,“在开罗宫殿中有几篮子小蛋形瓷器,而在宫殿的储藏室里则放满了各种中国瓷器”。材料二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材料导读(1)中世纪时,中国和非洲就存在着经济文化交流。(
16、2)中国瓷器深受非洲社会上层人士的欢迎。(3)中非之间友谊深厚,协力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法蒂玛王朝宫廷收藏反映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试答:_答案(1)中世纪时,北非和东非的上层社会以藏有中国瓷器精品为荣,中国精品瓷器成为财富和高雅的象征。(2)中非传统友谊深厚,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非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有相同或相似的历史遭遇,双方有相同的发展任务,双方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1)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
17、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第一批真正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唐朝从广州到东非的商人。第一个有名有姓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战俘杜环。751年,唐军与大食在怛逻斯发生冲突,唐军战败,杜环被俘。他随军西行,最远可能到达北非。762年,他乘船返回广州,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2)元朝的汪大渊到过非洲汪大渊曾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的丹吉尔港,也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2016上海高考)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解题揭秘找准题眼:
18、中世纪后期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的军事强国分析材料:中世纪后期,占据重要地理位置,控制亚欧商路明确答案:中世纪后期控制亚欧商路的军事强国是奥斯曼帝国,故D项正确阅卷点评失分 时空观念素养欠缺。中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法兰克王国在进入中世纪之前已经解体,故B项错误;拜占庭帝国位于东西方商路的末端,而不是东西方之间,故C项错误。视角1中华文化圈的发展1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19、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答案C解析在朝鲜颁赐书籍肯定利于中华文化在朝鲜的拓展,即这种交往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故C项正确。2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这种服饰,延续于夏、商、周,直至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对此较全面的认识是()A服饰文化包含了人类文化总和B以中国服饰为中心形成了东亚文化圈C服饰文化体现着落后影响先进D服饰文化既具传承性又具区域影响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帝的服饰对后世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指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等,这说明服饰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区域影响性,故选D。3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
20、,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这表明()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D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在中国与东非国家文明交流中,东非模仿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从而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故D项正确。视角2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对日本的影响4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21、,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建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正确。5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A日本统治者提倡节俭B日本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C日本农民的生活困窘D日本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答案C解析材料“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掺上些杂粮煮着吃”说明日本
22、农民的生活困窘,故C正确。6镰仓幕府建立后,设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这表明()A开启了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权的时代B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C镰仓幕府时期御家人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D在贵族时代地位高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据镰仓幕府时期所设的三个“所”和御家人的职责可知,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B项正确;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
23、史舞台,排除A、D项;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排除C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在向外拓疆的过程中,他们从落后的游牧民族,迅速成长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他们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材料中的“他们”来自()A阿拉伯帝国 B意大利王国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根据材料信息“游牧民族”“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可以判断出他们来自阿拉伯帝国,A项
24、正确。2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答案B解析据材料“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故选B项。3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之玄奘、义净,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
25、支持佛教为国教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答案B解析公元7世纪,印度处于笈多帝国统治时期,从题干中可看出当时亚洲很多国家的学者来印度求学,笈多帝国由此成为当时亚洲的文化中心之一,故B项正确。4下表为新罗统治时期的记载。材料信息表明()时间事件惠恭王六年,秋八月大阿餐金融叛,伏诛十一年,夏六月伊餐金隐居叛,伏诛十六年二月伊餐金志贞叛,聚众围犯宫阙元圣王七年,春正月伊餐悌恭叛,伏诛A中央政权更替频繁B中央内部争权日益严重C政治统治趋向衰败D君主权力逐步得到强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新罗统治时期叛乱频繁发生,这表明新罗政治
26、统治不稳定,逐渐走向衰败,故C项正确。5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必然能从侧面反映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C正确。6据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大业三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
27、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次年,小野妹子再度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炀帝依然不快。这反映了日本()A大化改新后国力增强B注重外交策略的灵活调整C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次年,小野妹子再度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可知,日本是“日出处”,隋朝“日没处”,日本希望和中国建立平起平坐的关系,如“东天皇”(日本)和“西皇帝”(隋朝),反映了日本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故D正确。7“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种制度,将军确保“御家人”的领地私有
28、权不受侵害,并给其发放领地证,作为回报,“御家人”须为将军提供种种劳务与军役。“御家人”制度体现了()A中华文明的影响 B幕府政治的特点C庄园经济的衰退 D中央集权的强大答案B8下表反映的是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路线概况西线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南线向南迁徙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东线9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答案D
29、解析根据材料“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等信息可知,班图人迁徙后与非洲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这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故选D项。9下图是19世纪中叶的德国版画沙漠商队,描绘了一支商队即将到达古城廷巴克图的情景。这幅绘画可以佐证()A西非对外贸易发达B桑海成为西非霸主C东非出现城市国家D埃及文明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古城廷巴克图是古代西非的重要文化中心,沙漠商队到达古城廷巴克图反映的是以廷巴克图为代表的西非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10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
30、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排除;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运用,D排除。11阅读下表“玛雅文明的主要神灵”,据此可知()神灵名字职能天神伊扎姆纳药神、火神
31、、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太阳神掌握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月亮神伊希切尔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雨神恰克掌管闪电和雨,雨水充沛、避免干旱羽蛇神库库尔坎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A.玛雅人有精准的天文历法B玛雅的各级政权都与神权紧密结合C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D玛雅人信仰神灵主要是为了气象研究答案C解析材料中绝大多数神灵的职能都是与水有关系的,从材料中“赐给地球雨水”“避免干旱”“掌握雨季”等信息可知,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故选C项。12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
32、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这
33、里的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材料二史料1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运来的茶叶;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黑奴等。美菲利浦希提,马坚阿拉伯通史史料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
34、、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1)依据材料一,构建“字母文字”发展结构图,并指出其说明了什么?(2)史料1和史料2研究阿拉伯文明的视角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价值。答案(1)示例说明:字母文字的源头是腓尼基字母;文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2)史料1从经济视角,史料2从文化视角。共同价值:为研究阿拉伯文明提供了实证史料。史料都说明了阿拉伯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发展。阿拉伯商人与亚非各地贸易发达,推动了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各地文化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亚非文化。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金箔材料二不列颠协会派出的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
35、,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的历史篇章已经被掀开了一角。非洲黑人的历史曾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被面纱遮掩的角落,但是,这段历史并非无法发现,现在,这个面纱的一角已经被揭开了。”(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还有哪些方面的成就?(2)材料二试图说明怎样的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衰落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从中应吸取的教训。答案(1)信息:大津巴布韦冶金技术发达。成就:人们懂得装饰,手工业技术发达;畜牧业发达;建筑技术上,已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石头建筑,并懂得几何学、力学等建筑知识,尤其是不施灰浆而毫无缝隙的技术十分高超。(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3)根本原因:人口过于膨胀。教训: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