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15267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 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 传达行政命令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防止地方割据D. 扩大国家的疆域3.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

2、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考试成绩B. 门第族望C. 亲族血缘D. 品德、才学4.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加强皇权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防止割据D.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5. 通典官职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视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岁初,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A. 考察荐举优秀人才B. 维护地方治安C.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D. 监督皇帝言行6.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

3、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7.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行政权B. 削弱三省权限C. 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D. 加强皇权8.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

4、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9.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10. 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

5、,当官实际上则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A. 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B. 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C. 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 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1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 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 实现了中央对

6、地方的垂直管理12. 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 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13.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A. 皇帝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14.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

7、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被废除B. 新社会制度确立C. 等级制度被破坏D. 贵族特权被废除15. “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16.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

8、最准确的是()A. 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17. 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18.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9、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19. 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A. 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B.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C.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D.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20.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

10、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个人观念淡漠D. 专制王权强大21.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B.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22. 如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23.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

11、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A.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2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责细化,各负其责B.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25.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 构建起隶属

12、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 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26.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太尉D. 监察御史27. 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A. 用人不当,政治腐败B. 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 强推郡县,地方离心D. 刑法严苛,文化专制28. 汉武帝主

13、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 频繁换相B. 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 设立中朝D. 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29. 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0.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

14、国并行的制度B. 废除分封制C. 设置中朝和外朝D. 推行郡县制31.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 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B. 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 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D. 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32.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 贵旅政治走向衰落C. 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 伦理道德受到挑战33. 唐朝科举不避时

15、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 不再以诗赋取士B. 选拔了实用人才C. 加强了君主专制D. 束缚了士人思想34. 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A. “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B. 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C. 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D. 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35.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

16、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36.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 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 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C. 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 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37. 北宋时期一次科举取士达八百人,超过唐开元全盛期二十九年取士总数,而且在太

17、学生的录取上唐代规定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北宋采取与唐代不同的科考政策旨在()A. 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B.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C. 解除科考的品级限制D. 适应理学的发展需要38. 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监察是对官僚监督,谏议是对皇帝的监督B. 隋唐时期的门下省的职能有监察和谏议C. 这种制度对防止腐败、低效有重要作用D. 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权力,防止决策失误39.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 汉刺史制B. 宋参知政事C. 明内阁制D. 清军机处40

18、.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由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1) 材料三反映了

19、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在今天有哪些表现和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 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

20、,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3) 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两对基本矛盾?这两队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答案1.【答案】D2.【答案】C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A7.【答案】C8.【答案】B9.

21、【答案】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D22.【答案】B23.【答案】B24.【答案】C25.【答案】D26.【答案】B27.【答案】B28.【答案】D29.【答案】C30.【答案】A31.【答案】A32.【答案】A33.【答案】B34.【答案】D35.【答案】D36.【答案】A37.【答案】B38.【答案】D39.【答案】B40.【答案】B41.【答案】【小题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表现:如尊宗敬祖(清明祭祖等)、尊老爱幼、修族谱

22、建宗祠等。积极意义: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民族国家凝聚力的加强;【小题2】制度:郡县制。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照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小题3】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小题4】西汉:设置中朝(或内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