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提升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提升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由南、北洋大臣体制和省外交体制构成的独特外交体制。清代这种外交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体制的弱化 B西方外交体制的影响C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D中外条约制度的规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并无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地方外交在中外交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清政府并不重视对外交关系的发展,认为以中央政府的身份办理外交有失身份,所以才以地方办理外交,这体现出其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 2鸦片战争期间,众多老
2、百姓只是以一种局外人身份来“欣赏”这场热闹。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令人震骇的是,更有数量庞大的良民加入到援英反清的队伍中,有的甚至成为侵略者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英军熟悉中国基本国情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 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期间,众多老百姓对英国侵略中国袖手旁观,甚至成为侵略者冲锋陷阵的排头兵,说明中国百姓缺乏民族意识,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百姓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没有涉及满清政府腐朽的信息,排除
3、D项。3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 498个历史人物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 674人,占到了总数的59.45%,形成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唐绍仪(曾担任民国总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多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4有学
4、者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南京条约迥然不同,甲午战败和条约签署可谓惊天动地,举国震惊,这个条约彻底破除了传统帝制的法统纲纪和上国体制,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变法改制,清王朝受缚于国际法的效力制约,接受并纳入于现代世界格局的被动地位。这意味着清政府()A主动放弃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被迫全面接受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D成为完全依附日本的附庸【答案】C【解析】材料“迫使清王朝不得不变法改制,清王朝受缚于国际法的效力制约,接受并纳入于现代世界格局的被动地位”说明清政府被迫接受由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故选C项。5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
5、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以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体现的是地方精英跨区域救济的自发性,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间自发救助,而非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救济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排除D项。6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
6、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 B地方督抚呈现治理的多元化C清朝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加强 D清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中央试图削弱地方的权力,但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限制地方的权力,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
7、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德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根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评析:恩格斯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8、的限制,促进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的预测存在显著误差。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中国也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