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高频考点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高频考点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频考点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备考提示1考什么:“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2怎么考: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内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儒家文化的传承。3还会怎么考:考查汉代初期的统治思想转变;宋明理学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对明清儒家思想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呼和浩特市高三二模据史载,公元前480年,鲁国大旱,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道,灾旱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A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C旨在维护儒学的权威D旨在强调君权神授22021乌鲁木齐市高三一
2、模孔子认为:“大哉,尧之为君也。”墨子说:“昔三代圣王禹、汤、文(周文王)、武(周武王),此顺天意而得赏也。”道家老庄也对上古圣贤政治予以尊崇。由此可以推知,先秦诸子()A大都希望实现社会稳定B治国理政思想逐渐趋同C思想在实践中相互融合D提出了切实的治国理念3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一模孔子之所,子夏和荀子等人在全国各地办私学,后来的很多著名人物都在他们的私学里学习,李悝、魏文侯、商鞅、兵圣吴起都是子夏的徒弟,韩非子和李斯等人都是荀子的徒弟。这说明()A儒家对百家争鸣有促进作用B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C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D诸子思想皆根源于儒家42021广西桂林市高考模拟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
3、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5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三模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任”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现象()A反映出人伦对朝政的影响扩大B体现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表明儒士已经掌握了朝政62021合肥市高三一模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
4、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72021江西抚州市高三三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82021湖北黄冈市高三三模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
5、、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达到对客观天理的认识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D注重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92021山西阳泉市高三三模海外学者余英时指出,朱熹专以“士”为施教的直接对象,提出“读书穷理”的基本教法;陆九渊则同时针对“士”和一般民众而立教。这一变化有利于()A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处境B发挥儒学自身的社会功能C形成严密的儒学理论体系D实现儒学思想的宗教化10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三模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时,大量发布“告谕”,制订“乡约”,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随、和顺乡里、死丧相助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
6、以奉官法。让人们弃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据此可知,王阳明意在()A倡导道德自觉风尚B继承儒家伦理规范C遵循传统宗法观念D维护封建等级秩序112021天津高三二模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A君主以民为本B反对君主专制C经世致用思想D实行以德治国12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二模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构建新儒学
7、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重庆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材料二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
9、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142021河南安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中国没能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明中叶以来的进步思潮没有稳固的社会基础,黄宗羲这种微弱晨光式的近代的法治思想,很快便沉埋在清代伪古典主义的复古浪潮中。而且直到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仍然遭到有如章太炎这样勇敢的思想家的非难和轻视。近代民主思潮在封建统治和农民小生产阶级的双重夹攻中,其生存和发展是极为艰难的。摘编自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围绕材料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代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高频考点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
10、时更新1A根据材料“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故选A项;“不需要举行求雨活动”,不代表反对祭祀仪式,故排除B项;春秋时期儒学没有建立权威地位,故排除C项;D项“君权神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2A考查先秦诸子思想的共通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诸子都对上古圣贤政治较为尊崇,这是因为上古之时,人民安居乐业,少有战乱,这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动荡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推知先秦诸子大都希望实现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先秦诸子都渴望实现社会稳定,但在采取何种模式实现社会稳定上,他们的主张又各有不同,B项错误;先秦诸子思想的某些共通之处不
11、能说明他们的思想在相互融合,C项错误;渴望社会稳定不能说明先秦诸子的治国理念是否切实,D项错误。3C材料“韩非子和李斯等人都是荀子的徒弟”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的趋势,也说明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两个派别,B排除;诸子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当时的社会大变革,D排除。4B材料“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体现的是墨家的主张为当时社会生产服务,具有实用色彩,B正确;儒学自汉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错误;材料强调墨家对待天命论、礼乐制的态度而非墨家思想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不能说明“扬
12、弃”,排除。5C根据材料“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任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可得出,汉代选官特别注重儒学,而大批儒生步入政坛,服务于皇权,又会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C项正确;“人伦”指的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相权对皇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并不代表儒士已经掌握了朝政,且“表明儒士已经掌握了朝政”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6A根据材料“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
13、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和大臣在治国理政中引经据典,这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所以A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不能体现“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所以B错误;根据材料“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可知,皇帝只是借助儒学来表明废立太子的合理性,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之争”,所以D错误。7C汉武帝通过更换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也通过制造祥
14、瑞证明自己应天受命,说明随着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天命观影响了政治行为,故选C;更换年号和制造祥瑞不是政府变革,也无法体现思想革新,排除AB;文化演变并不是政治权威的基础,排除D。8A材料反映了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主张格物致知,其研究这些领域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客观的天理,故选A;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朱熹对人类起源、中医的研究属于社会领域,与自然界普遍规律无关,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朱熹为了认识天理而进行研究活动,“注重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9B从材料可知,陆九渊把
15、施教的对象由士转向了士与普通民众,这有利于发挥儒学自身的社会教化功能,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育,与民众的处境改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形成严密的儒学理论体系是指理学的创立,排除C;材料与儒学的宗教化无关,排除D。10A据所学可知,“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旨,“良知”即道德意识。材料反映出王阳明倡导官民的道德自觉,故A选项正确;“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以奉官法”与儒家伦理规范、传统宗法观念无关,B、C选项错误;材料说明,王阳明发布“告谕”,制订“乡约”,让人们弃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可见其目的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无关,D选项错误。11C根据“凡经世之业,亦备矣”“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
16、实者也”可得出其强调要做经世之学,主张经世致用,C项正确;民本、反对君主专制、德治与材料无关,排除ABD。12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载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的观点也是强调了爱国责任,所以他们的相同点是强调社会责任感,故选A;他们的观点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没有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也没有构建新儒学体系,排除BC;儒家价值的理念在他们之前就已经确立,排除D。13答案:(1)主要思想:以诚信为国本、人本;言行一致是基本行为准则;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2)“文化因子”:古希腊的公民道德和古罗马的
17、契约精神;基督教的救赎道德和宗教改革家的信仰学说;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精神。特点:蕴含着法律精神;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解析:(1)主要思想:根据材料“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可知以诚信为国本、人本;根据材料“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可知言行一致是基本行为准则;根据材料“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可知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意义:儒家诚信观有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
18、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2)根据材料“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可知古希腊的公民道德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基督教的救赎道德和宗教改革家的信仰学说;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精神。特点:根据材料“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可知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根据所学可知蕴含着法律精神。14答案:示例:观点:进步思潮的产生、发展有其相应的社会基础。阐述: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抨击君主专制
19、,但其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在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共和国的方案,但最终都失败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道路是行不通的。综上,进步思潮在相应的社会基础上才能产生并发展。(“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如答出其他合理的观点,“阐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由于中国没能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明中叶以来的进步思潮没有稳固的社会基础,黄宗羲这种微弱晨光式的近代的法治思想,很快便沉埋在清代伪古典主义的复古浪潮中”可知进步思潮的产生应该有相应的社会基础。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产生、近代革命思想的产生发展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