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9月月考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迎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A.青铜器 B.彩绘陶器 C.铁制农具 D.唐三彩 2.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主 要是因为A.炎帝和黄帝创新了青铜技术 B.炎帝和黄帝被共尊为华夏始祖C.炎帝、黄帝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D.陵园山水环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3.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2、家族社会和睦 B.贵族王位世袭C宗法观念浓厚 D.分封等级森严 4.商朝历史较夏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5.直到夏商周时期,六高才逐渐齐备。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中,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交融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6.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现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的史实能够得出的正确解释是时间事件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
3、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A.宗法破坏,井田瓦解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D.华夏认同,走向统一7.史料记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有11次提到治水,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B.手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C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8.春秋战国时期,“
4、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井田制D.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9.吴起在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但在秦孝公死后被杀。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0.论语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权):“八佾(天子乐舞)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表明孔子A.推崇为政以德 B.提倡仁者爱人C.反对奢靡享乐 D.主张
5、克己复礼1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突出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12.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这说明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
6、现1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反映了秦始皇A.日理万机,勤于政事B.高度专权,独揽朝政C.完成统一,巩固政权D.实行分权,集思广益1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制定秦律、称皇帝B.设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修陵墓D.统一文字、平南越15.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A. 项羽 B. 陈胜 C. 吴广 D. 刘邦16.西汉建立之初,
7、统治者最推崇的治国思想是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黄老无为思想 D.儒家思想17.汉高祖时,齐国辖临淄、胶东、胶西、济北、琅邪等七郡之多;而到景帝时,齐国的十二郡国中,仅存淄川、胶东、城阳三国。与此同时,高祖时有九个王国,十五个汉郡,而到昭帝时汉郡已达八十七个,而王国仅十七个。这表明汉代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众多B.皇帝权威在不断加强C.中央集权制度已日益完善D.门阀贵族势力走向衰落18.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A.扶植豪强地主B.强化中央集权C.以“柔道”治天下D.遏制地方势力19.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
8、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于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B.强化相权带来严重后果C.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20.下图中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A.纪传体史书 B.断代史史书C.民间诗歌总集 D.药物学专著21.截至2021年7月,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居世界第一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A.使用天然火 B.住干栏式房屋C.挖水井 D.制彩陶22.三字经中说:“夏传子
9、,家天下。”这表明A.夏朝已经出现分封制B.夏朝实现了天下为公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夏朝建立了封建制度2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A.郡县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行省制24.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A.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C.有效地抵御了外族袭扰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25.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开田畴,勠力农业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经商赚钱,积累
10、财富D.周游列国,著书立说26.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作用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27.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8.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社会治安混乱B刑罚严酷C.人们的法制观
11、念淡薄D.国民素质不高29.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这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思30.“过去公务人员的知识,以识字和律令为主,而此后以儒学内容为主”,“这与其说是一学术变革,不如说是一政治变革”。这一“变革”发生在 A.战国 B西汉C.唐朝 D.明朝二、材料阅读题(共40分)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怎样说法家之学,是按切
12、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的呢?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一)裁抑贵族,以铲除封建势力。(二)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这两个条件,秦国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当时,毕竟是最能实行的,所以卒并天下。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法家的基本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家的上述主张。(9分)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 西汉初年,币制混乱,汉武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任用桑弘羊进行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无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
13、官”。汉武帝还下令提高三官五铢的铸造工艺,规定“周廓其质”。在此工艺下,三官五铢边廓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且质量上乘,其盗铸成本较高。“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且五铢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9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关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通史著作。史学家们往往按照朝代进行分期创作,并给该时期做以阶段性的概括,例如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
14、,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概括为大分裂,将清朝概括为帝国余晖,这些题目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其中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能反映所选朝代的题目,并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1.主题明确,符合所选阶段特征。2.史实准确,论证充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阐述。3.总结高度概括,语言精练。)高一历史9月月考答案1B 2B 3C 4C 5B6B 7C 8B 9C 10D11A 12D 13B 14C 15D16A 17C 18C 19A 20D21A 22C 23B 24D 25B26A 27D 28B 29C 30B31(1)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变革
15、;打击贵族,削弱分封势力;实现富国强兵,以完成国家的统一。(满分6分,每点2分)(2)法家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2分),符合秦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2分),得到了秦统治者的赏识和推行,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条件(2分)。但是,法家主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强调严刑峻法等(3分)。(满分9分)32(1)措施:收回地方铸币权;在中央设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统一铸币;铸币铜材由中央统一管制;提高铸币工艺。(满分8分,每点2分)(2)原因:汉武帝时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币制改革措施得当,币值合理;善于用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满分9分,每点3分)3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16、满分8分。分差2分。)“主题+论述+总结”的格式分,2分(保底分)。格式不正确可酌情扣分。主题明确,史实准确但论述不清,6分。主题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述不清,但基本符合阶段特征,4分。【示例3】春秋战国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经济: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瓦解,各国通过改革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基本形成;冶铸业、纺织业发展。商业活跃,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但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亦开始。政治:周天子王权衰落,诸侯争霸混战,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各国纷纷延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文化:私人讲学风气兴盛,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