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 Na-23 Mg-24 Fe-56 S-32 Cl-35.5 Ba-137 Ca-4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1.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或者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古诗文或者记载化学知识A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需要吸收能量B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这种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蒸馏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李白诗句“日
2、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水、冰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固态冰吸热转化为液体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A正确;B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该方法为蒸馏,B正确;C爆竹(主要成分:硫磺、硝酸钾、木炭)的燃放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的反应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紫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并没有碘升华的现象,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
3、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Na+K+OHClB. Na+Cu2+ SO NOC. Mg2+Na+SOClD. Ba2+K+ HCO NO【答案】C【解析】【详解】A. 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Cu2+为有色离子,溶液呈蓝色,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C. Mg2+、Na+、SO、Cl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故C正确;D. HCO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答案选:C。3. 下列各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中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I表示导电能力)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下图的是A. 澄清石灰
4、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进行分析作答。【详解】A.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A项错误;B. 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B项错误;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
5、化钠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C项错误;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和水,水难电离,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导电性不断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恰好反应,导电性最弱接近零,当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又增多,导电性增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选D。4.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A. MnO2MnSO4B. KIKIO3C. HNO3NOD. Na2O2Na2CO3【答案】B【解析】【详解】A在MnO2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A不符合题意;B在KIKIO3中,I元素化合
6、价升高,失去电子,需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B符合题意;C在HNO3NO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C不符合题意;D在Na2O2Na2CO3中,Na2O2与CO2发生反应产生Na2CO3,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不需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5. 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 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D 用光束照射牛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详
7、解】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分散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散射原理,故C错误;D牛奶属于胶体,用光束照射牛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选D。6. 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 上述反应证明钠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C. 上述反应说明钠比铜活泼D. 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
8、生成Cu【答案】B【解析】【分析】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放出热量,属于置换反应,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说明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详解】A、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Na2SO4和Cu,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但是钠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故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
9、成Na2SO4和Cu,钠作还原剂,铜是还原产物, 说明钠比铜活泼,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故D正确;选B。7.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B. 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HCO3-+OH-+Ca2+=CaCO3+H2OC. 用食醋除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D.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 H+SO42-+Ba2+OH-=BaSO4+H2O【答案】C【解析】【详解】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
10、+2Ag+=Cu2+2Ag,A错误;B由于NaOH过量,则Ca2+与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Ca2+=CaCO3+2H2O+CO32-,B错误;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C正确;D反应生成2molH2O,不符合量之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C。【点睛】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1)不符合客观事实;(2)拆分不正确,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其余物质以化学式保留;(3)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等符号使用错
11、误;(5)不符合量比要求;(6)离子方程式不平,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8. 四支试管中分别有少量无色溶液,欲检验其中的离子,下列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A. 向试管1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B. 向试管2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 用铜丝蘸取试管3中的待测液,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Na+D. 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产生,继续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说明原溶液中有【答案】B【解析】【详解】A向试管1中滴加盐酸酸
12、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A错误;B向试管2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该气体为NH3,则说明原溶液中有,B正确;C进行焰色试验应该使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不能使用铜丝(其焰色为绿色),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C错误;D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产生,继续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也可能含有,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9. 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H2、O2、CO2三种气体
13、,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A.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O2)m(CO2)B.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H2)(O2)(CO2)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CO2)V(O2)V(H2)D.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O2)P(CO2)【答案】D【解析】【详解】A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Vm相等,由n=m/M=V/Vm可知,等体积时,气体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呈正比,则m(CO2)m(O2)m(H2),故A错误;B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根据PV=nRT可知,PM
14、=RT,即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m(CO2)m(O2)m(H2),故B错误;C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Vm相等,由n=m/M=V/Vm可知,等质量时,气体的体积和摩尔质量呈反比,应为V(H2)V(O2)V(CO2),故C错误;D根据PV=nRT可知,PM=RT,因此在温度和密度相等的条件下,压强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则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e)p(O2),故D正确;答案为D。10. 由Na2CO310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4. 54 g,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Na+的浓度为0.4 molL-1,另取等质量的混合物加强热至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A. 4.24
15、gB. 3.18 gC. 2.12 gD. 1.06g【答案】C【解析】【详解】设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x mol,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286x+84y=4.54,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Na+的浓度为0.4 molL-1,即Na+的物质的量=0.4 molL-10.1L=0.04mol,即2x+y=0.04mol,联立两个方程解得x=0.01,y=0.02,因此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Na+守恒可知NaHCO3受热分解所得Na2CO3的物质的量=0.01mol,Na2CO310H2O受热分解所得Na2CO3的物质的量=0.01mol,则剩
16、余固体Na2CO3的总物质的量=0.01mol+0.01mol=0.02mol,质量=0.02mol106g/mol=2.12g,C满足题意。答案选C。11.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分液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的NaCl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乙醇中的水蒸馏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错误;B汽油与四氯化碳互溶,应用蒸馏分离,B错误;C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
17、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利用重结晶分离,原理解释不合理,C错误;D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D正确;故选D。1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A. 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B. 在Na2O2与CO2反应中,固体质量每增重28 g,转移电子数2NAC. 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D. 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详解】ACO、CO2、O3三种气体
18、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数分别是1、2、3,若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A错误;BNa2O2与CO2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该反应中每转移2 mol电子,固体质量增加56 g,现在固体质量增重28 g,则转移电子数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该物质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其摩尔质量M=32 g/mol,C错误;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含有的Cl2分子数目为,NA个Cl2分子质量是71 g,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3. 标准状况下,向
19、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比d点强B. 反应过程中H2S表现了氧化性C. 向d点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产生BaSO3白色沉淀D. H2S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b点时H2S和SO2恰好完全反应:2H2S+SO2=3S+2H2O,根据b点对应的反应推出a点对应的H2S饱和溶液中n(H2S)=2=0.01mol,结合横轴上的数据分析,继续通入二氧化硫得到的是H2SO3溶液,则c、d点对应的是H2SO3溶液,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H2S和H
20、2SO3均为二元酸且d点溶液酸性比a点强,则d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较大,d点对应溶液导电性比a点对应溶液导电性强,故A错误;B由反应2H2S+SO2=3S+2H2O可知,H2S中的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H2S表现了还原性,故B错误;Cd点对应的是H2SO3溶液,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H2SO3与Ba(OH)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故C正确;Db点时H2S和SO2恰好完全反应,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依据反应2H2S+SO2=3S+2H2O可知,n(H2S)=0.005mol2=0.01mol,c(H2S)=0.1mol/L,故D错误;
21、答案选C。14.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氯气,经测定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1.3倍。将该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的占试管容积的(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管中的物质为氯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1.3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32=62.6,根据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可得,解得。设试管的体积为5L,则空气有1L,Cl2有4L,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可得关系式2Cl22HClO O2,生成O2的体积为4L
22、=2L,故最终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2L=3L,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的占试管容积的比例为=,故选B。15. 现有40mL浓度为0.04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A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A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A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答案】A【解析】【详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失电子守恒,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失去2个电子,假设A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到x价,由电子得失守恒有0.040.04(6-4)=0.020.022(6-x),解得x=2,故答案
23、选A。16.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Cl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B. 实验室中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100g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C. 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D. 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可以换成倒置漏斗【答案】B【解析】【分析】先通N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70%的硫酸和Na2SO3发生反应制备SO2,SO2与B中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和Fe2+,和Ba2+反应生成Ba
24、SO4沉淀,用C中NaOH吸收过量的SO2,据此解答。【详解】A由于H2SO3的酸性弱于HCl,因此SO2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的BaSO3沉淀,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必为BaSO4,说明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A正确;B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定容,100g70%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无法计算,无需用到100mL容量瓶,B错误;C氧气和二氧化硫水溶液能产生,干扰实验,因此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正确;D二氧化硫能与NaOH反应,若剩余二氧化硫较多,在C中易引起倒吸,因此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
25、,可以换成倒置漏斗,D正确。答案选B。17. 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Fe2(SO4)3+2HI=2FeSO4+I2+H2SO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均是氧化还原反应B.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C.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 反应中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3【答案】B【解析】【分析】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
26、还原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Fe2(SO4)3+2HI2FeSO4+I2+H2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规律解答。【详解】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由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B正确;C中氧化剂为K2Cr2O7,还原剂为FeSO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C错误;D中还原剂
27、为HI,1molHI反应失去1mol电子,则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2,D错误;答案选B。18. 在一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a、b),将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种气体质量相等,当隔板静止时,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若Y是O2 ,则X可能是CH4B. 分子数目:X=Z=2YC. 若X是N2,则Z可能是COD. 气体密度:X=Z=2Y【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给信息可知,图中X、 Y 、Z三部分的压强、温度分别相等,体积V(X)=V(Z)=2V(Y),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n(X)=n(Z)=2n(Y),所
28、以分子数目:X=Z=2Y,B正确;由于三种气体质量相等,根据n=m/M可知,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A正确;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正确;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M=m/n可知,三种气体的密度:2X=2Z=Y,D错误;正确选项D。【点睛】对于气体来说,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气体的量。当三个变量中有两个变量不变时,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根据气态方程:P V=nRT,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当气体的体积和温度一定时,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压强和温度不
29、变时,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气体的密度成正比。该题主要考察气态方程的具体应用。二、不定项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19. 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元素被氧化, 碳元素被还原B. HCN被氧化, CaCO3被还原C. HCN是氧化剂, CaCO3是还原剂D. CaCN2是氧化产物, H2为还原产物【答案】D【解析】【分析】CaCO3+2HCN=CaCN2+CO+H2+CO2中,N元素化合价不变,生成物CO2中碳元素来自碳酸钙,它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生成物CO中碳元素
30、来自HCN,C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HCN中的H原子得电子由+1价变为0价(2个H原子),得到H2,HCN中的C原子失电子,由+2价变为+4价(1个C原子),得到CaCN2。【详解】因HCN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氢元素被还原,碳元素被氧化,A错误;因HCN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碳酸钙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C错误;HCN中的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到+4,对应的氧化产物为CaCN2,HCN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对应的还原产物为H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准
31、确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HCN、CaCN2中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是解答中的难点。20. 下列从海洋中获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得到Mg(OH)2,加入盐酸得到MgCl2溶液,最后电解该溶液得到镁单质B. 苦卤酸化后通入氯气得到溴水,然后用热空气将其吹入SO2水溶液中,再通入氯气,最后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得到溴单质C. 干海带灼烧后加水浸取,然后加入H2O2得到碘水,最后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得到碘单质D. 粗盐先通过除杂、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得到氯气,最后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答案】A【解析】【详解】A电解MgCl2溶液得到氯气、氢气和
32、氢氧化镁,不能得到镁单质,A方案不合理;B苦卤酸化后通入氯气,氯气置换溴离子得到溴水,然后用热空气将其吹入SO2水溶液中,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再通入氯气,提纯溴,最后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得到溴单质,B方案合理;C干海带灼烧后加水浸取,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然后加入H2O2得到碘水,最后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得到碘单质,C方案合理;D粗盐先通过除杂、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得到氯气、氢气和NaOH溶液,最后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D方案合理;答案为A。21. 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K,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证明H
33、Cl溶液是电解质B. 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HCl与NaCl不反应,故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变化C. 闭合开关K,向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电流表示数不变D. 选取相同浓度的硫酸替换0.1molL-1的HCl溶液,电流表的示数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而HCl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A错误;B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虽然HCl与NaCl不反应,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变化,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所带电荷数增大,
34、导电性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C正确;D选取相同浓度的硫酸替换0.1molL-1的HCl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所以电流计的示数不相同,D错误;答案选C。22. 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B.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C. a=0.3D. 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CD【解析】【分析】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发生反应:NaOH+HCl=NaCl+H
35、2O,继续滴加时,盐酸与Na2CO3首先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计算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进而计算a的值。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b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由氯原子守恒可得Na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钠离子守恒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详解】A在0a范围内,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A错误;Bab段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
36、2,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生成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由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ab段消耗HCl为0.01 mol,消耗盐酸体积V(HCl)=0.01 mol0.1 mol/L=0.1 L,故a=0.4-0.1=0.3,C正确;D由碳原子守恒可知Na2CO3为0.01 mol,b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由氯原子守恒可得n(NaCl)=n(HCl)=0.1 mol/L0.4 L=0.04 mol,由钠离子守恒:n(NaOH)=n(NaCl)-2n(Na2CO3)=0.04 mol-20.01 mol=0.02 mol,故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
37、的物质的量之比n(NaOH):n(Na2CO3)=2:1,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D。23. ClO2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沸点11,凝固点-59。工业上,可用下列原理制备ClO2(液相反应):2FeS2+30NaClO3+14H2SO4=Fe2(SO4)3+15Na2SO4+30ClO2+14H2O。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2240mLClO2含有原子数0.3NAB. 若生成1.5molNa2SO4,则反应后的溶液中SO数目为1.8NAC. 48.0gFeS2完全反应,则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NAD. 每消耗30molNaClO
38、3,生成的水中氢原子数目为14NA【答案】BC【解析】【详解】AClO2沸点11C,标况下为液体,2240mL ClO2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故A错误; B若生成1.5molNa2SO4,则生成0.1mol Fe2(SO4)3,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SO数目为1.8NA,故B正确;C48.0gFeS2物质的量为0.4mol,硫元素由-1价升到+6价,铁元素由+2价升到+3价,1mol FeS2数去15mol电子,即48.0g FeS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为,转移电子数为6NA,故C正确;D消耗30mol NaClO3生成14 mol水,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故生成的水中氢原子数目为28
39、NA,故D错误;故答案为BC。24. 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B. 反应器和膜反应器中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 该工艺中I2和HI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D. 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答案】BC【解析】【详解】AH2SO4、HI都易溶于水,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不可能是过滤,故A错误;B反应器中硫元素、碘元素化合价改变,膜反应器中氢元素、碘元素化合价改变,所以反应器和膜反应器中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实现碘的
40、循环利用,体现了“碘循环”,故C正确;D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在膜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HI=H2+I2,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SO2+2H2O =H2+H2SO4,故D错误;选B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3个空,共46分)25.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向实验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写出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
41、NO,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只存在Cl;Cl、NO同时存在;只存在NO。已知实验室提供的试剂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蒸馏水。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是:_。【答案】 (1). CO、SO (2). Mg2+2OH-=Mg(OH)2 (3). Ba2+SO=BaSO4 (4).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解析】【分析】某溶液中可能含有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CO与Mg2不能大量共存,则溶液中一定不含CO;过滤,
42、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Ba2,B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则溶液中一定不含SO,溶液显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阴离子,Cl、NO可能都存在或存在其中之一。【详解】(1)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SO;(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BaSO4;(3)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26. 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3。
43、试计算:(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取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3)在40.0 mL0.065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mL。(4)将不纯的NaOH样品1 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 mL1 molL-1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_g固体。【答案】 (1). 11.9 mol/L (2). 1.0 mol/L (3). 2.
44、6 (4). 5.85【解析】【详解】(1)224 L标准状况下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n(HCl)=mol,其质量m(HCl)=nM=10 mol36.5 g/mol=365 g,其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质量m(溶液)=m(溶质)+m(溶剂)=365 g+635 mL1 g/mL=1000 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1.8 mol/L;(2)由于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取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 =1.0 mol/L;(3)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若使反应不产生气体,则只发生反应:Na2CO
45、3+HCl=2NaCl+NaHCO3,当Na2CO3恰好发生上述反应时消耗HCl最多。在40.0 mL 0.065 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Na2CO3)=0.065 mol/L0.04 L=0.0026 mol,则n(HCl)=n(Na2CO3)=0.0026 mol,故需该稀释后的盐酸的体积V(HCl)=2.6 mL;(4)NaOH、Na2CO3与盐酸恰好发生上述反应时,得到NaCl,根据Cl元素守恒可知n(NaCl)=n(HCl)=2 molL-10.05 mL=0.1 mol,则反应产生NaCl的质量m(NaCl)=0.1 mol58.5 g/mol=5.85 g。27. 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反应中_元素被氧化(填元素名称)。(2)反应过程中每生产1 mol N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3)HI表现的性质是_。(4)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溶液;白酒;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5)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_。A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