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跟踪练第23讲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跟踪练第23讲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练23一、选择题1(2021潮州高级中学月考)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NH3的生成速率与N2的消耗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断裂3 mol HH键,同时断裂6 mol NH键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N2、H2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 B C D解析:NH3的生成速率与N2的消耗速率相等,不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单位时间内断裂3 mol HH键,同时断裂6 mol NH键,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且正、逆反应速度相等,说明达
2、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该反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混合气体总质量为定值,而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N2、H2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继续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故答案选B。答案:B2(2021揭阳第三中学月考)一定温度下某恒容的容器中,当下列各项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
3、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v(C)与v(D)的比值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的总体积2v正(B)v逆(C)A BC D解析: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选;A为固体,随着反应进行,气体质量改变,体积不变,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B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选;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混合
4、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选;A为固体,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质量改变,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v(C)与v(D)的比值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选;A为固体,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质量改变,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选;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不选;当正、逆反应速率
5、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v正(B)v逆(B)2v逆(C),故当2v正(B)v逆(C),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不选;答案选A。答案:A3(2021汕尾田家炳中学月考)五氧化二氮(化学式:N2O5)又称硝酐,是硝酸的酸酐,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4NO2(g)O2(g)H0。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2O5,发生上述反应,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s05001 0001 500c(N2O5)/(molL1)5.003.522.502.50A01 000 s内,v(O2)2.5103 molL1s1B当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
6、衡常数K125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合适的催化剂,H变大解析:01 000 s内,v(O2)v(N2O5)1.25103 molL1s1,A项错误;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容积体积的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说明已平衡,B项错误;根据题意列“三段式”如下: 2N2O5(g)4NO2(g)O2(g)起始浓度/(molL1) 5.00 0 0转化浓度/(molL1) 2.50 5.00 1.25平衡浓度/(molL1) 2.50 5.00 1.25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则K125,C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
7、应速率,但不改变H,D项错误。答案:C4(2021北京东城第二次模拟)反应M(g)N(g)P(g)Q(g)在不同温度(T)时的平衡常数(K)如下。密闭容器中,某温度(T)、某时刻(t)时,反应混合物中M、N、P、Q的浓度分别为1 molL1、1 molL1、1.5 molL1、1.5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7008008301 0001 200K0.60.91.01.72.6A该反应H0B若T700 ,则t时刻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若t时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则1 000 T0,A项错误;当T700 时,K0.6,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B项错误;当t时刻达到反应平衡,因为1.
8、72.252.6,故1 000 T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设反应的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可列:M(g)N(g)P(g)Q(g)反应前/(molL1) 1 1 1.5 1.5反应量/(molL1) x x x x平衡量/(molL1) 1x 1x 1.5x 1.5x当T830 ,K1,x0.25 molL1,故反应后c(M)1 molL10.25 molL11.25 molL1,D项错误。答案:C5(2021合肥第一中学第一次模拟)向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2(g)、2 mol H2(g),发生反应为H2(g)CO2(g)CO(g)H2O(g)H。在T1、T2下,测得CO的物质
9、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平衡转化率:(T1)(T2)B前3 min,T2温度下容器内发生的有效碰撞次数比T1多CT2温度下12 min时,向容器中再分别充入H2、CO2、CO、H2O各1 mol,平衡向正向移动D在初始温度T1下,1 L绝热容器通入2 mol CO2(g)、2 mol H2(g),平衡时n(CO),所以此时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据题图可知,非绝热条件T1温度达到平衡时n(CO)1.0 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容器内温度降低,则新平衡会在原平衡的基础上逆向移动,则平衡时n(CO)1 mol,D项正确。答案:D6(2021哈师
10、大附中月考)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D恒温下,平衡时再充入适量Z,则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解析:反应开始时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向进行,X的量减少,到Q点时达到最小,则Q点是反应的最大限度,Q点后平衡向逆向移动,X的量逐渐增加。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W、M两点X的浓度相同但是温度不相同,故反应速率不相等
11、,B项错误;Q点X的量最少,转化率最大,C项正确;平衡时充入Z,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改变压强对平衡没有影响,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一样,D项错误。答案:C7(2021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月考)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H2(g)N2(g)2NH3(g)H0,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t2时刻改变某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B过程与过程达到平衡后,平衡常数相等C过程与过程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D若断裂3 mol HH键的同时形成6 mol NH键,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解析:在v-t图象中,v正与v逆
12、是对称的,故题给完整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过程表示从正反应方向达到平衡,t1至t2时保持平衡,t2时改变条件,过程平衡逆向移动,改变条件瞬间v正不变,v逆瞬间增大,由此可知改变的条件是充入了氨。据此分析解答。由上述分析可知,t2时改变的条件是充入了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A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t2时改变的条件是充入了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项正确;t2时刻改变条件后,平衡逆向移动,N2的转化率减小,N2的转化率 ,故C项错误;断裂3 mol HH键的同时形成6 mol NH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答案:B8(2021南京第二十九中学月考
13、)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化氢的产出量迅速增长。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Deacon发明的催化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下图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料总物质的量一定,c(HCl)c(O2)分别为11、41、71时HCl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4HCl(g)O2(g)=2Cl2(g)2H2O(g)的H0B对应的曲线表示的c(HCl)c(O2)71C400 ,进料浓度比c(HCl)c(O2)41时,O2平衡转化率为76%D对于表示的反应,与100 时相比,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在常温下反应不能改变HCl的平衡转化
14、率解析:由题图中曲线可知,温度升高,HCl的平衡转化率变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2 000,D项正确。答案:D10(2021黄冈中学月考)氨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3H2(g)N2(g)2NH3(g)H0,此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S0,GHTS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故高温下自发进行, D项错误。答案:D12(2021广东卷)反应X=2Z经历两步:XY;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Bt1时,c(X)c(Y)c(Z)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
15、成速率Dt3后,c(Z)2c0c(Y)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X=2Z经历两步:XY;Y2Z。因此,题图中呈不断减小趋势的a线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呈不断增加趋势的线为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小的线为Y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X是唯一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其浓度不断减小,因此,由题图可知,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A项正确;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t1时刻,因此,t1时c(X)c(Y)c(Z),B项正确;由题图中信息可知,t2时刻以后,Y的浓度仍在不断减小,说明t2时刻反应两步仍在向正反应方向发生,而且反应生成Y的速率小于反应消耗Y的速率
16、,即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项正确;由图可知,t3时刻反应完成,X完全转化为Y,若无反应发生,则c(Y)c0,由于反应Y2Z的发生,t3时刻Y浓度的变化量为c0c(Y),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Z的浓度的变化量为2c0c(Y),这种关系在t3后仍成立, 因此,D项不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21福州第一中学第三次模拟)碘水中存在可逆反应:I2(aq)I(aq)I(aq),为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测定平衡体系中I2和I总浓度实验测定饱和碘水中I2浓度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请回答下列问题:(1)碘量瓶是带磨口塞和水封槽的
17、锥形瓶,盖上塞子后可以水封瓶口,常用于碘量分析。本实验采用碘量瓶的目的是_。(2)滴定过程应使用_滴定管。(3)滴定过程,当溶液变为浅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现象为_。(4)实验和实验中I2浓度近似相等,则实验剩余碘固体的质量_实验(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c(I)_molL1,平衡常数K_(列表达式即可)。(6)下列关于实验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实验的碘量瓶在使用前未烘干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应精准控制加入KI溶液的体积C实验吸取上层清液时,不慎吸入碘固体,则测得的K偏大D实验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K偏大(7)另外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平衡常数
18、K:取10.00 mL碘量瓶中上层清液,加入10 mL CCl4萃取I2并分液。用0.005 0 molL1 Na2S2O3溶液分别滴定水层和有机层,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3 mL和V4 mL。试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解析:实验滴定过程中I2不断被消耗,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所以根据消耗的Na2S2O3标准液的体积,结合离子方程式可以计算出10.00 mL平衡体系中c(I2)与c(I)之和;实验中不存在平衡体系,可以求出50.00 mL饱和碘水中c(I2)。据此分析解答。(1)碘易挥发,使用碘量瓶可以减小碘单质的挥发损失。(2)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应使用
19、碱式滴定管。(3)滴定终点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不再显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蓝色褪去且30 s内不恢复。(4)两个实验中碘单质浓度实验中有部分碘单质转化为I,所以实验中溶解的碘更多,剩余碘固体的质量小于实验。(5)根据实验可知c(I2)与c(I)之和为 molL1,实验中c(I2)5V2105 molL1,根据“实验和实验中I2浓度近似相等”可知平衡体系中c(I) molL15V2105 molL15(5V1V2)105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实验中所用KI溶液的浓度为0.01 molL1,所以平衡时c(I)0.015(5V1V2)105 molL1,所以K。(6)实验的碘量瓶在
20、使用前未烘干会将溶液稀释,平衡会发生移动,实验和实验中的I2浓度不再相等,使得离子浓度计算不准确,影响实验结果,A项正确;加入KI溶液的体积不影响c(I),对结果没有影响,B项错误;实验吸取上层清液时,不慎吸入碘固体,使得计算得到的平衡体系中c(I2)偏大,c(I)偏小,平衡常数K偏小,C项错误;实验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小,计算得到的平衡体系中c(I2)偏小,c(I)偏大,平衡常数K偏大,D项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AD。(7)由于萃取后水层依然会有碘单质,所以根据数据只能获得水层中I和I2的总浓度,无法算出各自浓度,故无法算出K;但若知道碘单质在水层和有机层中的分配比,则可根据
21、有机层I2的浓度及分配比算出水层I2的浓度,再依次算出水层I和I的浓度,即可算出K。答案:(1)减小碘单质的损失(2)碱式(3)溶液蓝色褪去且30 s内不恢复(4)小于(5)5(5V1V2)105(6)AD(7)不可行,根据数据只能获得水层中I和I2的总浓度,无法算出各自浓度,故无法算出K(或可行,根据有机层I2的浓度及分配比算出水层I2的浓度,再依次算出水层I和I的浓度,即可算出K)14(2021宜兴张渚高级中学月考)实验小组探究酸对Fe33SCNFe(SCN)3平衡的影响。将0.005 molL1 FeCl3溶液(接近无色)和0.01 molL1 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红色溶液。取两
22、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1)FeCl3水解显酸性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使Fe33SCNFe(SCN)3体系中_浓度改变,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设计并实施实验操作示意图现象a.溶液变浅呈橙色b.溶液变为浅黄色查阅资料Fe3和Cl、SO均能发生络合反应:Fe34ClFeCl4(黄色);Fe32SOFe(SO4)2(无色)。实验.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编号操作现象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2 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3 molL1KCl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3)实验的目的是_。(4)根据实验和实验的
23、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实验.探究现象b中溶液呈浅黄色的原因。编号操作现象取1 mL 0.002 5 molL1 Fe2(SO4)3溶液(无色),加入1 mL 0.01 molL1 KSCN溶液,再加入5滴1.5 molL1H2SO4溶液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取1 mL 0.005 molL1FeCl3溶液,_(5)结合实验可推测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有两种,分别是_。(6)乙同学进一步补充了实验,确证了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5)中的一种,请将实验的操作及现象补充完整:_;_。解析:(1)FeCl3中Fe3水解,Fe3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剩余氢离
24、子,导致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因此显酸性的原因是Fe33H2OFe(OH)33H。(2)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抑制铁离子水解,铁离子浓度增大,会使Fe33SCNFe(SCN)3体系中c(Fe3)浓度改变,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3)实验的目的是作对比实验,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4)根据实验和实验的结果,在Fe33SCNFe(SCN)3平衡体系中加入盐酸,Fe3和Cl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Cl4使得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5)根据题中信息,氯化铁中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再加入稀硫酸,由于信息中Fe(SO
25、4)2是无色,根据溶液中的离子与结合实验可推测,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有两种,分别是FeCl4和Fe(SCN)3。(6)乙同学进一步补充了实验,确证了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5)中的一种,取1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加入1 mL蒸馏水,与实验加入的1 mL KSCN相对应的体积,再加入5滴1.5 molL1 H2SO4溶液,分析溶液是否发生变化,最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实验中溶液呈浅黄色是Fe(SCN)3。答案:(1)Fe33H2OFe(OH)33H(2)c(Fe3)(3)排除稀释使溶液颜色变化的干扰(或证明溶液颜色变化是否与稀释有关)(4)在Fe33
26、SCNFe(SCN)3平衡体系中加入盐酸,Fe3和Cl发生络合反应使得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Fe(SCN)3减小,使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5)FeCl4和Fe(SCN)3(6)加入1 mL蒸馏水,再加入5滴1.5 molL1 H2SO4溶液得无色溶液15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与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_;的数值范围是_(填字母)。A1(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
27、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x39.0,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_mol,反应的平衡常数Kx1_。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的化学平衡将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_。(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CH3OH。控制温度为353 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_(填“X”或“Y”);t100 s时,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_(填“”“”或“”)逆反应
28、速率v逆。解析:(1)由平衡常数Kx与温度T变化关系曲线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自然对数随温度升高(要注意横坐标为温度的倒数)而减小,说明3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即H10、H20、H30,因此,A的总能量高于B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A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B;由盖斯定律可知,则H1H2H30,因此H1H2,由于放热反应的H越小,其绝对值越大,则的数值范围是大于1,答案选D。(2)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则平衡时n(TAME)(1)mol,n(A)n(B)n(CH3OH) mol。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x39.0,则9.0,将该式
29、代入上式可以求出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0.9 mol,n(A)0.1 mol,反应的平衡常数Kx1。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的化学平衡将逆向移动。平衡时,TAME的转化率变大,但是平衡常数不变,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c(A)c(CH3OH)0.1110。(3)温度为353 K,反应的平衡常数Kx39.0,9.0。由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可知,X代表的平衡浓度高于Y,则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X;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100 s以后各组分的浓度仍在变化,t100 s时,10.29,因此,反应正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其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逆
30、反应速率v逆。答案:(1)BD(2)0.9逆向移动110(3)X16(2021西宁第三次模拟)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氮和硫的氧化物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1)汽车尾气中的NO由如下反应产生:N2(g)O2(g)=2NO(g)H180 kJmol1。已知:2CO(g)O2(g)=2CO2(g)H566 kJmol1;则2CO(g)2NO(g)=N2(g)2CO2(g)H_kJmol1。(2)NO可用氨水臭氧组合高效脱除,与臭氧反应的过程如下:NO(g)O3(g)NO2(g)O2(g)H200.9 kJmol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O氧化率随值以及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NO氧
31、化率随值增大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当温度高于100 时,O3分解产生活性极高的氧原子,此时NO氧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有_。(3)工业上用硫酸厂尾气中的SO2与SCl2、Cl2为原料合成SOCl2,反应如下:反应:SO2(g)Cl2(g)SO2Cl2(g)H471.7 kJmol1;反应:SCl2(g)SO2Cl2(g)2SOCl2(g)H5.6 kJmol1。一定条件下,在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SCl2与Cl2,反应4 min后达到平衡。若初始压强为p0,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总压强(p)随时间(t)变化如图乙所示(平衡时温度与初始温度相同)。容器内各组分物质的量如下表
32、。组分SO2Cl2SCl2SO2Cl2SOCl2起始/mol0.250.250.2500平衡/mol0.101 min容器内压强增大的原因为_。反应、达平衡时,SCl2的平衡转化率为_。K为平衡常数,pKlg K,该温度下,反应的pK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lg 20.30)。(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在5015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Ox的去除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解析:(1)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N2(g)O2(g)=2NO(g)H180 kJmol1,2CO(g)O2(g)=2CO2(g)H56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得2CO(g)2NO(g)=N2(g)2CO2(g)H566 kJmol1180 kJmol1746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