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设计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绿色节能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以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现代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在空间组织、屋顶、墙体、门窗等设计中融入绿色节能理念,采纳绿色节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 本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绿色节能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以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2、,明确了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现代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在空间组织、屋顶、墙体、门窗等设计中融入绿色节能理念,采纳绿色节能材料与方式等措施,促进我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引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的发展。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应用1引言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状况下,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增加了生态发展的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建筑中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同时,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宣扬和推广绿色节能设计,降低环境的影响,创建舒适生态的人文环境非常重要。2绿色建筑及节
3、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作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或者节能环保建筑,在上世纪60年头这个概念首先出现1。绿色建筑的观念中,作为日常生活的活动空间,建筑物的设计与建立更加注意有效利用资源,削减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其重要的内涵是在满意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利用资源,削减环境破坏,将人与自然和谐紧密的关联在一起。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节约能源、削减资源奢侈、降低污染排放,对能源消耗等进行有效的管控,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2。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的,其主要特征有:节约资源,重点是节材、节水、节地、节能;尽最大限度的削减资源的奢侈,削减污染与爱护环境,其重点是降低碳
4、排放;削减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满意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绿色建筑在建筑中给予绿色的技术含量。另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特征3。3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生态建筑具有环保功能,实行节约资源的措施和手段构筑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经济节约,供应舒适性的居住环境的原则,将绿色生态最大限度的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3.1坚持和谐相处的原则要实现生态化、绿色化的现代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和谐相处的生态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高度统一自然规律与经济增长,确保合理的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将绿色和
5、谐的原则融入到设计中。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的绿色植被,使绿色建筑的价值体现在为人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3.2坚持节约能源的原则合理利用有限的各种资源,坚持节约、经济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降低施工的消耗和奢侈,最大限度的获得工程效益。在设计与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场地周边的状况,充分发挥就地取材的作用,在材料运输、运用消耗中合理选择供货厂家与运输路径,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努力削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3坚持舒适的原则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出让居住者心情开心、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在这种和谐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心
6、情愉悦状态。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站在居住者的角度,加大环保技术的利用,通过合理设计通风、采光、供暖,建筑符合居民要求的房屋,使居住者能够得到有舒适、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材料的选取上要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因素,尽量实行先进的节能材料。在削减环境污染破坏的同时,降低设计与施工的费用,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良性发展。3.4坚持循环发展的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再生能源,体现出节约能源的理念。有预见性的设计出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废旧材料,运用可循环材料,体现可循环化的设计原则。4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4.1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不足我国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7、相关部门都有详细的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减税等激励措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知不足,接受度不够,缺乏环保理念。节能材料与节能技术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宣扬与推广的手段。在建筑领域建筑商真正采纳节能减排技术、秉承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设计与施工的不多。同时,利益关联方,无论是设计施工单位还是相关部门,从自身利益动身没有真正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实践当中,使绿色建筑设计没有真正与详细设计开发深度融合,限制了在我国建筑行业采纳环保的技术、节能的材料。4.2缺乏绿色环保技术推广平台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在绿色、生态的技术和材料的利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制定了政策进行推动。
8、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先进环保的技术不单纯只能由政府推广,只有真正参加到市场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环保的节能技术、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由于缺乏推广的平台以及良好的氛围,加之发展配套措施不到位,使得绿色建筑的技术与材料不能真正运用到设计与开发当中。4.3缺少实施绿色建筑的法规支持为推行绿色建筑,我国相关部门以及整个建筑行业修订和完善了与之相对应的法规标准,接连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条例,赐予绿色建筑的发展供应了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在我国提出和认知的较晚,制定的一些法规和标准须要逐步的完善,现行的一些规范对绿色建筑的具体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设计标准、选择材料、奖惩机制等都没有确定到位。节能减
9、排是关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问题,只有将详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和目的。5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详细措施5.1在空间组织设计时融入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节能效果会受到建筑朝向及建筑形态的影响,这要求设计师要考虑合理的朝向设计及外观形态设计,使建筑物在肯定程度上限制内外部交换热量。大量探讨表明,在外部环境相同时,建筑物的能耗是由体型系数确定,随着体型系数而改变,与体型系数成正比。这就要求在空间组织设计上要综合考虑体型系数等可控因素,这主要有建筑造型、采光、通风、布局。在实际设计中从绿色节能角度考虑,要把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限制,从而使节能目的得以实现。5.2在屋顶设计时考
10、虑绿色节能方式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对屋顶的设计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是屋顶以平顶和缓坡形式构成。要承受阳光直射,又积存雨雪。同时,作为冷热交替常见的屋顶,冷气下降、热气上升,最终作用在屋顶上。所以,在屋顶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太阳光汲取、热量散发、雨雪水排泄引流以及平顶屋面的通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相互作用,产生彼此的影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综合考虑,详细实施设计时可以优先采纳浅色图层等方式来进行解决。5.3在墙体设计时采纳绿色节能材料墙体的设计重点内容是保暖与保温功能的实现,把墙体作为不良导体阻隔内外热量的流通,从而实现墙体设计的功能。墙体实现保温保暖功能主要是内外保暖两种。外保暖的优点是没有占用室内
11、空间,同时外保暖能够起到爱护墙体的作用,延长墙体运用寿命。在外墙的保温处理上采纳新型节能材料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是目前建筑设计认可的设计选择。在外墙保暖中采纳新型节能材料,削减了因温度改变损害整个墙体,有效的发挥了不良导体的作用,降低了室内温度的波动。5.4在门窗设计时运用绿色节能方法作为室内外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建筑物的门窗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部分。重点须要关注的是解决保温性能与隔热的问题,在设计细微环节中对门窗缝隙与结合的处理非常重要。假如关键环节能够合理的处理,会大幅度提升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在实际设计中有重点留意的内容:一是防止穿堂风。要实行合理的开启方式以及科学的门窗位置,使穿堂风降低
12、节能效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在选择门窗时,要注意门窗的质量,依据不同类型做出相应处理。尤其是金属窗框,要进行断热处理,在玻璃类型的选择上也要考虑节能因素。三是设计时考虑夏季阳光直射的状况,尽量采纳可调解的窗帘、遮阳棚。四是建筑物的门窗面积大小会对室内采暖产生干脆影响,门窗面积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节能效果,在充分保证室内通风与采光的前提下,做好门窗的绿色节能设计。6结束语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破坏环境,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在建筑行业的设计中引入现代绿色节能设计,对环境爱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详细设计时应当坚持和谐、节约、舒适、发展的原则,通过在建筑空间、屋顶、墙
13、体以及门窗详细设计时实施绿色节能的方式、方法,会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幸江.基于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2(30):7677.2陈昊.现代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与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2(2):21.3汤少哲.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4):3435.作者:张静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