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9586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四(2022安徽合肥一模)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A.B.C.D.2.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为()A.1B.2C.3D.43.图示地质剖面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A.火山喷发B.岩浆侵入C.断裂下降D.流水侵蚀(2022山东菏泽高三期末)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45题。4.图示地区()A.断层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B.处适合修建水库C.没有出现“地形倒置”现象D.处地质构造顶部易被侵蚀5.图中河段、河段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图上信息判断()A.河段自东向西流B.河段自西向东

2、流C.该河从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山岭西侧绕过(2022福建名校联考)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图示山麓带洪积扇之间地壳运动的反映是()A.形成河流阶地B.断层构造发育C.形成裂谷地貌D.背斜构造发育7.洪积扇扇顶至扇缘地带地表干湿状况是()A.逐渐变干B.先干后湿C.逐渐变湿D.先湿后干8.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A.沉积物质减少B.

3、河流流速加快C.河流下蚀增强D.发育时间缩短(2022河南阶段性大联考)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是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快速窒息死亡形成的。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图1)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2),礁体由老到新。据此完成911题。图1图29.在牡蛎礁从到的形成时期,推测该区域()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持续性下降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间歇性上升10.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B.处

4、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11.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12.(2022广东肇庆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长期观察与已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地貌学家将山区下切性河流侵蚀地貌的演变过程总结为4个阶段:快速下切阶段,此阶段河谷形成一个狭窄的V型;下切拓宽阶段,河谷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的崩塌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淤积抬升阶段,随着内外力条件的改变,河段逐

5、渐转为淤积抬升,河谷变为槽型;动力平衡阶段。下图为理想情况下下切河流地貌演变第阶段示意图。(1)分析第阶段河流快速下切的地质条件。(2)第阶段,图示甲期间河流下切延缓,乙期间进入新一轮的下切。分析其原因。(3)阐释第阶段,河床反而淤积抬升的原因。13.(2022福建莆田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

6、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1)简述阶段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2)推测阶段坑底丘顶、丘顶背风坡脚的沙粒粒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3)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答案:13.1.D2.C3.C解析第1题,根据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可以判断四个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故D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岩层接触面状态可以判断,图中地下岩层有两处不整合面,说明该区域以前岩层有两次升降运动,再加上地表,该区域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是3次。故C正确。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有一处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有火山灰,可能有过火山

7、喷发活动,故A、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结构,说明该区域岩层没有发生过断裂下降或上升运动,故C正确;图中地表有溪流,一定存在流水侵蚀作用,故D错误。45.4.D5.D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断层处岩层发生断裂,出现上下错位,A错误。处有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宜修建水库,B错误。“地形倒置”现象常见的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处是“背斜成谷”,处是“向斜成山”,C错误。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D正确。第5题,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河流沉积物在河段中位于南侧,河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侵蚀北岸,说明河段河流自西向东流,故A错误。在河段中沉积物位于北侧,河流向左偏侵蚀

8、南岸,说明河段河流自东向西流,故B错误。河段海拔高于河段,河段自东向西流,该河从图中山岭西侧绕过,故D正确,C错误。68.6.B7.C8.A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该地多个洪积扇发育完整且呈串珠状排列,说明山麓地带洪积扇曾经历过多次地壳抬升,可判断山麓地带断层构造发育。第7题,洪积扇由扇顶至扇缘地带土层厚度逐渐变薄,地下水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则地表的湿度逐渐增加。第8题,河流从山地携带的砾石大部分沉积在最早形成的洪积扇上,输送到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质逐渐减少。河流下游流经干旱地区,水量减少,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洪积扇是河流沉积地貌,且河流下游下蚀

9、作用弱。洪积扇面积受河流水量、沉积物多少及地壳抬升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育时间难以确定。911.9.D10.B11.C解析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则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不变的,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可能是地壳间歇性上升导致的,B错,D正确;如果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则海

10、岸线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C错。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快速窒息死亡形成的。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河口处水流清澈,有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形成水平夹层,A错;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输沙量大,河口处水流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B正确;寒冷期,冰雪融化较少,海水遇冷收缩,海平面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快,C错;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功能强,河流泥沙含量小,河口处水流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水平夹层形成,D错。第11题,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

11、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B;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经流水搬运、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D。12.答案(1)第阶段,地壳急剧上升,使下切性河流与下游之间比降(或坡度)增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增强;比降的增大,加快河流流速,也增强了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2)第阶段,随着下切拓宽,河流两岸山坡坡度变大,形成陡崖或悬崖;陡崖或悬崖的岩体

12、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使河床变得平缓,河流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的甲阶段;随着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带向下游,河床坡度增大,进入新一轮下切的乙阶段。(3)第阶段,因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坡度)降低,河流流速减慢,上游侵蚀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淤高河床。解析第(1)题,第阶段河流快速下切的地质条件可从落差、河流流速等方面分析。第阶段,由于地壳急剧上升,河床抬高,下切性河流与下游之间比降(或坡度)增大,河流落差加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增强,使河床侵蚀加深;比降的增大,加快了河流流速,也增强了流水的向下侵蚀作用,河谷被下切侵蚀形成一个狭窄的V型

13、。第(2)题,第阶段,随着下切的不断进行,河谷拓宽,宽度随之增大,河谷形态变为较宽的V型,河流两岸山坡坡度变大,形成陡崖或悬崖;由于坡度大,陡崖或悬崖的岩体或土体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发生崩塌或滑坡现象;大量崩塌、滑坡物质进入河床并沉积,使河床变得平缓,落差减小,河流下切作用减弱,进入下切延缓的甲阶段;随着河流长期侵蚀,崩塌和滑坡物质被搬运带向下游,河床坡度增大,流速又加快,下切侵蚀开始增强,进入新一轮下切的乙阶段。第(3)题,第阶段是淤积抬升阶段,因长期的下切作用,河床比降(坡度)降低,导致上下游的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上游侵蚀来的泥沙大量沉积,淤高河床,河谷变为槽型。13.答案(1)风蚀

14、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开始时是增加的;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2)从坑底到丘顶,沙粒粒径变小;从丘顶到背风坡脚,沙粒粒径变大。理由:坑底长期遭受风蚀,小颗粒沙粒被侵蚀搬运殆尽,残留大颗粒沙粒;从积沙体前到丘顶,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从丘顶到背风坡脚,重力作用导致大颗粒向下滑落。(3)松散的地表物质埋藏深度有限;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弱,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解析第(1)题,风蚀坑水平生长从两个方向描述和分析,一是长轴方向,二是短轴方向。读图和文字材料可知,第一,风

15、蚀坑要形成,地表组成物质要疏散或有裸露的沙质地表。第二,地表物质侵蚀和搬运要有强大的动力,也就是风。读图可知,有盛行风且阶段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第三,描述和分析风蚀坑水平生长特点、哪一方向为主。结合材料可知,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受盛行风风蚀影响,与盛行风方向一致的长轴方向逐渐增长;而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短轴方向)开始时是增加的,但是因为风蚀坑下风向的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最终使得短轴方向宽度有限。第(2)题,读阶段图,理清风蚀坑各部位名称,并结合风力大小在风蚀坑不同位置的变化,可以推测出,从坑底到丘顶,沙粒粒径变小;从丘顶到背风坡脚,沙粒粒径变

16、大。具体分析理由如下:首先,无论阶段,还是阶段,盛行风的风蚀作用一直都存在,但与之前不同的是阶段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这就导致坑底长期遭受风蚀,小颗粒沙粒被侵蚀搬运殆尽,使得坑底只残留下大颗粒的物质;其次,阶段风力大小分布规律是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而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这就导致携带沙粒的盛行风到达积沙体顶部时,由于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沙粒产生沉积,小颗粒的沙粒堆积在积沙体顶部,形成丘顶,而大颗粒物质则因重力作用由丘顶滑落至背风坡脚。第(3)题,风蚀坑以及积沙体的规模不能持续扩大的原因:第一,松散的地表物质埋藏深度是有限的,可能往下一定深度就是较硬的岩石了,风蚀搬运作用就减弱了;第二,由阶段可以看出,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出现坍塌,并且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使得风蚀坑变浅;第三,随着积沙体增高,对盛行风的阻碍作用加强,到达丘顶的盛行风风速越来越弱,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粒径也越来越小,不能再促进积沙体堆积增高、竖向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