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专题五基础练(2022浙江金华模拟)通过建立成土过程的温度效应和湿度效应表达式,把土壤气候的宏观分布规律与成土过程的水热效应联系起来,形成了中国几类土壤的气候集。据此完成12题。1.土壤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D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和两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类高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B类高水分条件好,有机质来源丰富C类高土质疏松,微生物含量更丰富D类高地形平坦,利于土壤物质堆积【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土壤温度差异不大,所以不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错误;在横坐标中体现了
2、湿度的差异,土壤湿度差异较大,所以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正确;在图中无法看出地形的差异,所以不是垂直分异规律,A错误;图中没有体现局地的差异,所以不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类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说明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植被较为繁茂,有机质来源丰富,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类土壤气温相对较高,微生物分解速度较快,A错误;类土壤由于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所以土质疏松,微生物含量较少,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类土壤的地形特点,D错误,故选B。(2022湖南模拟)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
3、图。据此完成34题。3.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土壤4.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D )A生物多样性更加复杂 B山地的气温波动加剧C高海拔裸地显著增多 D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树种线向高海拔扩张,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气温上升,更高海拔区域满足了树木生长的热量需求,在部分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可能生长树木,C正确,故选C。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树种线向更高海拔扩张,占据了原来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存空间,威胁到栖息其间的其他生物,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植被通过改变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以及
4、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降低气温的波动幅度,B错;树种线的扩张使山地更高海拔处植被覆盖率上升,高海拔裸地减少,C错;随着树种线升高,森林面积增大,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D。 (2022江苏南通模拟)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山地暗针叶林带可作为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的林线标志。下图为沿30N自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腹地部分山峰垂直带谱中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自东向西,图示山峰( C )A自然带基带相同 B暗针叶林带范围变小C林线呈上升趋势 D雪线的海拔有所降低6.与山峰相比,山峰山地暗针叶林带分布产生差异
5、的主要原因是( A )A7月平均气温较低B山顶受强风影响更大C水热条件更加充足D降水量大太阳辐射较弱【解析】第5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从东部向高原腹地,山麓海拔逐渐升高,受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其基带不同,A错误;图中显示西部某些山峰的山地暗针叶林带范围较东部大,B错误;材料显示,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整体上图中山地暗针叶林带上限从东向西呈上升的趋势,C正确;根据材料“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可知,自东向西,林线呈上升的趋势,说明同海拔地区,气温自东向西升高,故雪线的海拔自东向西上升。根据所学知识,30N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高原
6、腹地,受水热条件变化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逐渐上升,山峰雪线海拔有所上升,D错误,故选C。第6题,材料显示林线是指高海拔地区的森林分布上限,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密切相关,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与山峰相比,山峰林线较低,青藏高原气温最高出现在七月,因此可以推测七月份山峰的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A正确,C错误;两地的山地针叶林并未分布于山顶,不会因为山顶受强风影响导致林线差异,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均稀少,太阳辐射较强,D错误,故选A。(2022山东青岛一模)长江上游某小流域海拔3 3004 000米,森林茂密,土质疏松。甲、乙两坡的坡度、植被、土壤构成相似,但坡向不同。下图示意该地610月甲、乙两
7、坡土壤容积含水量(即土壤水容积与土壤总容积之比)随土壤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7.与甲坡相比,乙坡( B )A太阳辐射强;降水少 B太阳辐射强;降水多C太阳辐射弱;降水少 D太阳辐射弱;降水多8.推断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B )A常绿阔叶林 B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高寒荒漠【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在050 cm的较浅层地表,甲坡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比乙坡大,说明乙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和地表温度比甲坡高,蒸发量也大,从而导致乙坡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甲坡小,C、D错误。图中在50 cm到140 cm甚至更深的土壤深度,乙坡的土壤容积含水量比甲坡大,说明乙坡降水量比甲坡大,B正确,A错误,故选
8、B。第8题,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长江上游某小流域海拔3 3004 000米处,因为随着海拔增高,气温降低,每增高1 000米,温度下降6 ,所以4 000米气温下降24 ,湿冷的环境,应该适合针叶林生长,B正确。平原区分布常绿阔叶林,A错误。常绿硬叶林在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4 500米以上,D错误。故选B。(2022湖南益阳模拟)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雪时空分布、雪深、积雪覆盖率等的变化对全球能量平衡及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位于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是其全流域积雪最深、积雪面积最大的流域段,而东南部年平均积雪较浅。下图示意近50年来我国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段年平均雪深年内
9、变化状况。据此完成911题。9.推测我国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段夏季积雪主要分布在( C )A高原面 B河谷底C高山区 D阳坡面10.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东南部年平均积雪深度较浅,其原因主要是( D )A海拔较高 B河谷较深C蒸发量大 D融雪量大11.近年来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均积雪深逐年变小,则该河流( A )A径流量变小 B含沙量增大C落差增大 D河道变深【解析】第9题,高原面相对平坦,且海拔相对较低,不利于夏季积雪保存,A错误;河谷底部海拔最低,温度最高,不利于积雪保存,B错误;读图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积雪深度很小,由于夏季气温高,以降雨为主,积雪主要在海拔较高的主河源山地地区
10、和各级支流河源的高山地区,C正确。故选C。第10题,海拔较高则温度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积雪深度则不会较浅,A错误;河谷的深浅对于积雪深度的影响较小,B错误;雅鲁藏布江东南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温度与同纬度的季风气候区相比仍比较低,同时其为西南季风迎风坡,气候较为湿润,蒸发量不大,C错误;雅鲁藏布江流域东南部纬度较低,与青藏高原其他高海拔地区相比,其气温较高,雪消融量较大,D正确,选D。第11题,通常积雪深度变小,融雪量将会变小,融雪期缩短,河流补给水源减少,导致河流径流量变小,A正确;一般情况下流量增大,则河流含沙量会增大,也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有关,B错误;积雪深度不会影响整体地形,故不会
11、使落差增大,C错误;积雪深度降低则说明积雪减少,若积雪减少则河流补给水源将会减少,使河流水量减少,侵蚀力降低,故河道不会变深,D错误。故选A。 12. (2022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拔影响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进而影响植物叶片的厚度和质地。调查发现:祁连山云杉带主要位于海拔2 5503 280米的山地阴坡,其上部和下部的云杉叶片均较厚且质地较硬,下图示意祁连山云杉带内不同海拔土壤水分(实线)和土壤温度(虚线)的变化。(1)分别指出造成祁连山云杉带上部、下部云杉叶片较厚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2)分析祁连山云杉带的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
12、材料“海拔影响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进而影响植物叶片的厚度和质地。调查发现:祁连山云杉带主要位于海拔2 5503 280米的山地阴坡,其上部和下部的云杉叶片均较厚且质地较硬”和图示信息可知,在海拔2 800米以上的上部土壤温度较低,水分条件较好;在海拔2 800米以下的下部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较少。因此云杉叶片均较厚且质地较硬。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因此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由材料“祁连山云杉带主要位于海拔2 5503 280米的山地阴坡”可知,祁连山云杉带分布在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升高,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强,形成迎风坡降水量,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海拔升高,
13、温度低,冻土增多,冻土在植物生长季融化,补充土壤水分。【答案】(1)上部:土壤温度较低,水分条件较好;下部: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较少。(2)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多;海拔升高,冻土增多,冻土在植物生长季融化,补充土壤水分。提升练(2022福建龙岩一模)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图1、图2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新疆野苹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D )A地处阳坡,光热条件优越B地处缓坡,土壤深厚肥沃C湿润
14、气流迎风坡,降水多D地处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2.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 B )A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B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C山顶坡向面积差异小D山顶植被种类较单调【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新疆野苹果林分布于山谷东南侧,为阴坡,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小,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D正确,A错误;该地距离海洋较远,受湿润气流影响小,图中所示阴坡坡度大,土层薄,B、C错误;故选D。第2题,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山地山顶附近各坡向面积均较小,各坡向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强,导致区域差异小,植被差异小,因此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
15、主要是因为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B正确,故选B。(2022辽宁一模)下图示意黑龙江省鹤北小流域横坡林、顺坡林带内1 m深土层监测期平均含水量变化情况。森林茂密,林带两侧为农地。据此完成34题。3.与顺坡林相比,横坡林带内土壤含水量高于边缘,原因是( A )A拦截作用强,下渗强 B光照弱,蒸发弱C地势高,土壤水位高 D土壤结构不同4.两种坡向林带内土壤含水量与林带两侧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林带( C )A降水较多 B截留弱C生物循环强 D人类活动强【解析】第3题,横坡林(实线所示)与坡向垂直,对坡面径流的拦截作用强,林带内枯枝落叶多,加强了下渗,A对;两林带海拔高度、土壤水位高低、光照强弱都不能确定
16、大小,土壤结构差别不大。故选A。第4题,同一地区降水差异不大;林带内人类活动少,农田人类活动大;森林茂密,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作用大;A、B、D错误。林带植被茂盛,树木结构复杂,蒸腾作用强,水分被植被吸收多,生物循环强,耗水量大,土壤含水量低于两侧,C正确,故选C。(2022湖南高考)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57题。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
17、)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 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 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5.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B )海拔土
18、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A B C D6.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 )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7.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解析】第5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
19、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正确,故选B。第6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故选A。第7题,干旱地区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故选
20、B。(2022山东威海模拟)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只出现在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其根系较浅,也被称为多草苔原。据此完成810题。8.多草苔原植被根系较浅的原因是( C )A土壤肥沃 B风力较大C冻土埋藏浅 D地上植株小9.寒冷季节积雪较浅的环境下,多草苔原在雪面之上少植物残留的原因是( D )A风化作用 B温度过低C流水侵蚀 D风和雪的磨蚀10.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的演化趋势是( A )A逐渐被灌木和森林代替B逐渐被荒漠代替C草苔原植被群落获得明显优势D寒冷季节草苔原植被长势喜人【解析】第8题,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一般冻土厚度大,植被根系浅,C正确;风力大,植被根系应该较
21、发达,B错;气候干旱地区,地上植株小,地下根系发达,D错;土壤肥沃无判断根据,A错。故选C。第9题,寒冷季节,地表被积雪覆盖,风夹雪对地表植株的侵蚀能力强,植株残留少,D正确。第10题,随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呈现出暖湿化,植被演替方向为森林和灌木,A正确;因为气候变得暖湿化,所以被荒漠代替的可能性不大,B错;草苔原植被群落被替代,C错;草苔原在温暖季会生长的更好,D错,故选A。(2022江苏梁丰三模)下表示意19552015年天山和阿尔卑斯山两山区冰川概况,下图示意两座山脉冰川平衡(某时段冰川固态、液态水的收支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地区冰河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1)天
22、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尔卑斯山T1N455T2NE381T3NW56T4SE2711.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A主导风向 B与海距离C植被覆盖 D山地坡度12.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反映出( C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解析】第11题,读表可知,两山北坡、东北坡物质平衡均为负值,冰川净消融量较大,而偏西坡物质平衡均为正值,冰川相对净累积,结合所学知识,两山偏西坡均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雪量较多,冰川相对净累积,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
23、,A正确;天山深居内陆,阿尔卑斯山相对距离海洋更近,但两山偏北坡和偏西坡的冰川物质平衡规律相似,说明不是受距海远近的影响,B错误;冰川分布区植被覆盖率很低,与植被覆盖关系不大,C错误;材料并无信息反映不同坡向的坡度差异,D错误。故选A。第12题,1990年以后,两座山脉冰川累积物质平衡数值下降,且始终为负值,即冰川的收入小于支出,冰川消融量大,表明气候变暖,反映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C正确;1990年以后,两山相比,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消融量更大,A、D错误;天山的冰川平衡为负值,天山冰川消融而非扩张,B错误。故选C。13. (2022辽宁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
24、岛西南部,以尖峰岭(海拔1 412米)为中心,峰峦重叠,经山前低山丘陵、滨海台地而抵海岸。本区生物种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下图为尖峰岭地理位置示意图及尖峰岭主峰山顶到滨海植被类型的变化,为山地苔藓矮林,为山地雨林,同属一类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为滨海热带灌丛。(1)说明尖峰岭滨海山麓地带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和灌丛的原因。(2)判断植被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简析尖峰岭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但夏季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台风雨的影响较小,降水量较少;是冬季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且冬半年为旱季,降水更少;位于热带地区
25、,全年高温,冬春季节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加剧了该地区滨海山麓地带的气候干旱程度;滨海山麓地带土层浅薄,土壤的蓄水能力弱,河流短小,水资源不足,因此适宜生长耐旱植物。第(2)题,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图中属于山地雨林,位于山谷地带,是热带稀树草原,位于山麓地带,植被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和山地雨林之间,且同属一类植被,因此的水分条件较山地雨林差,较热带稀树草原好,可能为热带季雨林。第(3)题,根据材料海南岛尖峰岭的地理位置可知,尖峰岭的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尖峰岭(海拔1 412米)峰峦重叠,经山前低山丘陵、滨海台地而抵海
26、岸,地形多样,为多种植物生长提供条件;海拔较高,热量和水分随海拔变化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化,适合多样化生物生长,因此生物种类丰富。【答案】(1)位于海南岛西部,夏半年受太平洋水汽和台风雨影响较小,降水量较少;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冬半年降水更少;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加剧了气候的干旱;滨海地区土层薄,土壤蓄水能力弱,适宜生长耐旱植物。(2)类型:热带季雨林。理由:植被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和山地雨林之间,水分条件较山地雨林差,较热带稀树草原好,可能为热带季雨林。(3)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多样;海拔较高,热量和水分随海拔变化大,垂直地带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