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_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_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近几十年来,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 BC D【解析】 第1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
2、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故选C。第2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故选B。【答案】 1.C2.B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第34题。3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季节性 D周期性4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解析】 第3题,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
3、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正确。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B错误;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错误。第4题,南昌遭遇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C正确。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A错误;树木高大,根系也深,B错误;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D错误。【答案】 3.A4.C(2021郑州市质检)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20002500 m),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
4、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5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6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有()气温降低光照减弱降水增加种子传播距离加大A BC D7草本植物入侵后导致当地()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C土壤肥力降低 D土壤水分降低【解析】 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角为3035,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
5、海拔的陡坡地带。故选B。第6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变差,正确;随着海拔升高,光照没有减弱,错误;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错误;草本植物从较低海拔向上入侵,随着海拔升高种子传播距离加大,入侵减少,正确。故选C。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故草本植物入侵后导致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正确;草本植物入侵后,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故无法判断生物量和生物耗水量是否增加,从图文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土壤水分是否降低,A、B、D错误。选C。【答案】 5.B6.C7.C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
6、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8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9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 第8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由热带森林
7、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9题,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3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答案】 8.B9.C(2020广东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图示意研究区200
8、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011题。图图10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11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镇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解析】 第10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
9、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11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答案】 10.D11.A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曾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大湖最终演变成冲积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近2000毫米。而银川一带位于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附近湖泊湿地众多,河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
10、。图a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b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图a图b(1)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测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2)结合材料,分析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3)贺兰山的隆升改变了区域的气候、水文特征,试分析其对宁夏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堆积作用、湖水外泄、湖床出露等方面分析。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曾是一个浩瀚大湖,大湖时期,银川一带位于平原的沉降中心,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经过长期的堆积作用,
11、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湖水水位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第(2)题,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山洪汇集、河道变迁以及农业灌溉等方面分析。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地面沉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位于贺兰山的东侧,贺兰山山洪汇集,利于形成湖泊;地形平坦,黄河在该地区多弯曲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原有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河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农业灌溉面积大,渠间洼地积水成湖。第(3)题,贺兰山的隆升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气温、降水、风沙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河流径流量、水流速度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受到西北风影响大,贺兰山
12、的隆升,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冷空气的影响,使宁夏平原冬半年气温比同纬度高;该地区气候干燥,受西北风影响,多风沙,因受贺兰山阻挡,使宁夏平原风沙活动减少;因夏季风(东南风)受贺兰山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贺兰山东坡降水增多,增加了宁夏平原的河流径流量;贺兰山的隆升,地形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加强,输沙量增加,增加沉积物,提供肥沃的土壤。【答案】 (1)大湖时期,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湖水水位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2)地面沉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贺兰山山洪汇集,利于
13、形成湖泊;黄河自然裁弯取直,原有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农业灌溉面积大,渠间洼地积水成湖。(任答三点即可)(3)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使宁夏平原冬半年气温比同纬度高;使宁夏平原风沙活动减少;因夏季风受贺兰山阻挡,贺兰山东坡降水增多,增加了宁夏平原的河流径流量;地形抬升,河流流速加快,输沙量增加,增加沉积物,提供肥沃的土壤。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 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
14、。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牧草旺盛期、9月为牧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图1图2(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自然原因。(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答案】 (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甸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强,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表温度、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CO2释放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