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C.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D. 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3. 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 将图示地球仪
2、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 本初子午线是指()A. 0经线B. 180经线C.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的更替B. 四季的更替C. 昼夜长短的变化D. 温度带的形成7. 如图所示,此时接近北半球的()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地位于北寒带B. 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 c地四季分明D. d地终
3、年炎热9. 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A. 北回归线B. 北极圈C. 南极圈D. 赤道10. 2018年9月16日17时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某同学想了解台山市的具体位置在哪,应查阅()A. 中国政区图B. 中国气候图C. 世界政治地图D. 城市导游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A. B. C. D. 12. 图中字母a、b、c、d所示四地表示山谷的是()A. aB. bC. cD. d河南省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图为河南省地形图,黄河横贯北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河南省的地
4、形主要是()A. 山地B. 盆地C. 平原D. 丘陵14. 黄河在R段的流向为()A. 自西向东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东向西D. 自西南向东北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 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D.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16. 甲、乙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A. 土耳其海峡B. 白令海峡C. 苏伊士运河D. 巴拿马运河17. 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A. 水往低处流B. 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C. 太阳东升西落D. 四季更替18. 图中海牛、鸵
5、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C.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 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19.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 风和日丽B. 长夏无冬C. 昆明四季如春D.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20. 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的是()A. 多开私家车B. 露天焚烧垃圾C. 骑自行车上学D. 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1.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如图为经纬网,读图判断下列各题(1)图中点D的地理坐标为20S,10W_(2)图中B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_(3)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
6、大于DC两点之间的距离_(4)图中A在B的正东方向,是使用经纬网方法来判断方向的_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红海位于 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2)图中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_洲和 _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_洲,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 _洋。(3)2018年9月28日,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中A),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2000多人遇难。运用板块知识分析该地区易发生地震的原因 _。(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_。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完成(5)(6)题。
7、(5)冰岛可能 _。处于板块内部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壳稳定A.B.C.D.(6)有关冰岛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_。A.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B.冰岛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C.地跨东、西半球D.冰岛位于太平洋23.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橐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_米以
8、上。(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 _(地形部位)。(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一中古庙位于王村的 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 _千米。(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 _路线(填数字)。原因是 _。(5)王村比李村发展快,从地形类型分析,王村位于 _,李村位于 _。(6)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 _。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图二),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图二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_。
9、(8)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图二地球公转的位置中,表示秋分的是 _,这一天,唐河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题干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解答即可。24.【答案】C、A、D【解析】1.【分析】地
10、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仪的有关知识,地球仪的地轴是假想轴,是不存在的。【解答】解:读图可知,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从简易地球仪中,看不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也看不出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
11、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低、中、高纬度。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和纬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30N以南,经度大约是10W,该点位于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乙的经度大约是40W,纬度位于南回归线以南,30S以北,位于西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丙的经度是60W,纬度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位于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丁的经纬度大约是30E,45N,位于东半球、中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故选:A。3.【分析】地球自转
12、方向为自西向东,位置靠东的比位置靠西的先见到日出,位置靠东的最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仪的有关知识。地球仪的地轴是假想轴,是不存在的。【解答】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丁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5.【答案】A【解析】解: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线,其经度为0,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度,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西经度,用符号“W”表示;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是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为界,故A正确。 故选:A。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或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13、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国际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本题考查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此题即可,属于常见的选择题。67.【答案】A、D【解析】1.【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本题考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较记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各自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朝向灯的一边就是昼,背向灯的一面是夜,随着地球的自转,昼与夜会发生更替,该实验可以演示的现象是地球的昼夜
14、更替现象。 故选:A。2.【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地球仪上,北半球的夜范围小于昼,南半球的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时是接近冬至日。 故选:D。89.【答案】A、B【解析】1.【分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5、,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本题考查了温度带的划分及特点。【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位于北寒带,故A正确; b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故B错误; c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终年炎热,故C错误; d地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位于南温带,四季分明,故D错误。 故选:A。2.【分析】地球围绕太阳
16、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地球上便产生了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本题考查了温度带的划分,结合图示记忆解答此题。【解答】解:读图可知,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其纬度为66.5N;该线以北为北寒带,以南为北温带。 故选:B。10.【答案】A【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
17、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某同学想了解台山市的具体位置在哪,应查阅中国政区图。 故选: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1112.【答案】B、D【解析】1.【分析】(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特点: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
18、崖处除外)。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更陡峻,而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则越缓。 故选:B。2.【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a、b、c、d中表示山谷的是d,该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说明该地比旁边地势更低。 故选:D。1314.【答案】C、D【解析】1.【分析】河南省,古称中
19、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省。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省、山东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连陕西省,南临湖北省,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本题考查河南省的地形,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0-200米之间,属于平原地形。河南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峻的山地、坦荡的平原、起伏的丘陵等。 故选:C。2.【分析】气候和地形的产物是河流,河流流向深受地势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说明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考查黄河的流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获取、提炼、运用的能力,信息比较、分析、归纳,有效总结能力。
20、【解答】解: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从图中可知,该图采用一般定向法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黄河在R段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 故选:D。1516.【答案】D、C【解析】1.【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解答】解: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A、B、C错误;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
21、于陆地面积,D正确。 故选:D。2.【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据甲和乙的位置解答。本题考查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甲是亚洲,乙是非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故选:C。17.【答案】B【解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
22、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根据题意 故选:B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基础题18.【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得,是南美洲,是非洲,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这两种动物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故选: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
23、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并经过实地考察,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本题考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属于基础题。19.【答案】A【解析】解:分析选项可知,风和日丽描述的是天气;长夏无冬、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A。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20.【答案】C【解析】解:A、多开私家
24、车出行,排放的尾气增加,易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可取; B、露天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可取; C、骑自行车上学,绿色出行,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C可取; 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易造成空气污染,故D不可取。 故选:C。空气污染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本题考查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21.【答案】;【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点D的地理坐标为20S,10E(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30E,
25、10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B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3)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从图中可以看出,AB所在的纬线比DC所在的纬线,纬度低,因此,在跨经度相同的情况下,AB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DC两点之间的距离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A在B的正西方向故答案为:(1);(2);(3);(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26、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2.【答案】非洲 北美 南美 南极 太平 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 C【解析】解:(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据图可知,
27、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为美洲板块,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D为南极洲板块,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南极洲;C板块为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太平洋。 (3)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印尼苏拉威西省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容易发生地震。 (4)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28、。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目前仍在上升隆起。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读图结合资料可知,冰岛火山众多,地热丰富,说明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错误,正确。 (6)冰岛靠近北极圈,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冰岛大部分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0W穿过冰岛,故冰岛地跨东、西半球;冰岛位于大西洋。故C正确。 故答案为:(1)非洲;(2)北美;南美;南极;太平;(3)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
29、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4)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5)C;6)C。(1)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美洲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南极洲板块的陆地主要属于南极洲;太平洋板块主要属于太平洋。 (3)印尼苏拉威西省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5)冰岛火山众多,地热丰富,说明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6)20W穿过冰岛,故冰岛地跨东、西半球。本题以板块分布图与冰岛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及其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
30、,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550 陡崖 西南 3.2 线大部分位于同一条等高线内,坡度小,省力 平原 自西北流向东南 可行;一般情况下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故有河流的地方,一般有人居住 C 昼夜等长【解析】解:读图可知: (1)图示等高距为50米,可判定,大青山海拔在550-600米之间,山顶的海拔高度在550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原因在于方案二途经陡崖,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3)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
31、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6.450000厘米=3.2千米。 (4)三个方案中,我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原因在于线大部分位于同一条等高线内,坡度小,省力。 (5)从地形类型看,王村所在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应为平原。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李村附近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6)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原因是一般情况下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故有河流的地方,一般有人居住。 (7)图二中B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太阳高度大,故图正确。 (8)图二地球公转的位置中,表示秋分的是C,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32、故答案为:(1)550;(2)陡崖;(3)西南;3.2;(4);线大部分位于同一条等高线内,坡度小,省力;(5)平原;自西北流向东南;(6)可行;一般情况下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故有河流的地方,一般有人居住;(7);(8)C;昼夜等长。(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依据等高距估算海拔高度。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2)读图二可得,A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B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C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D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在把握海拔的估算、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方向的判定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