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7567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答题纸的答案栏内)1. 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煤B. 氢能C. 天然气D. 石油【答案】B【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来源:zz#s*tep.co&m答案:B。2. 下列标志不属于消防标志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

2、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吸烟易引起火灾,属于消防标志,故A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的标志,不属于消防标志,故B不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易燃物易引起火灾,属于消防标志,故C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点火的标志,点火能引起火灾,属于消防标志,故D正确。故选B。3.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A. 浓硫酸B. 浓盐酸C. 生石灰D. 氢氧化钠【答案】A【解析】【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会减小;而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吸水后还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且质量

3、增大。故选A。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B.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A.爆炸不一定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如车胎的爆炸,故错误;中%国教育出版*网B.原子核不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就没有中子,故错误;来*源:%zzstep&.com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氧元素,故错误;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本身没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是物理变化,故正确。故选D。5.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

4、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氨水的pH大于7,盐酸的pH小于7中国教育*%出版网B. 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C.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D. 酸、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不同颜色【答案】C【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氨分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可知氨水显碱性,pH大于7,氯化氢分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知盐酸显酸性,pH小于7,A.D说法正确;结合现象可以判断两物质都易挥发,但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B说法正确,C说法不正确6. 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燃烧产生的CO2溶于雨水,可能会引起酸雨B. 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 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A【解析】【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易引起酸雨,但CO2溶于雨水,生成的碳酸属于弱酸,不会引起酸雨,A不正确; B.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石油通过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B正确;C.天然气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空气污染较少,如果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C正确; D.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混合物,

6、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D正确。故选A。7. 如图是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坐标图,试判断C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国教#育出版网*&A. CuSB. CuS2C. Cu2SD. Cu2S2【答案】C【解析】【详解】C点硫元素-2价,铜元素+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为Cu2S,故选:C。8. 有关2H2 +O2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B.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中国教育#出版网*C. 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D. 2g氢气和lg氧气反应生成2g水【答案】B【解析】【详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

7、,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故A错误;B.该反应可读作: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C.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O2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2g氢气和16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该反应中氢气有剩余,生成水的质量小于2g,故D错误。故选B。9. 碳化硅(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下列有关X物质的化学式推断

8、中,正确的是()A. SiO2 B. COC. CO2 D. Na2CO3【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就能正确解答10. 在点燃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7:32B. D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C. A.B.C.D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该反应中,生成的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A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A与B质量比为,(174):(323)=17:24,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D为水,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16=1:8,正确。来#源:中教*网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B.C.D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D.有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

10、生成的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故选:A。中国教#育出*版网%11.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A.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www.z&zs#tep.c*om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源&:中教%网C.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 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答案】B【解析】【详解】A.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中国%#教&育*出版网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说法错误;C.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

11、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说法正确;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烧越剧烈,越充分,说法正确;答案:B。1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中国教#育出&版网%、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来源:中教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zstep.&com#%A. 操作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B. 操作和中,白磷、红磷均燃烧C. 对比操作和,可验证可

12、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需与氧气接触D. 白磷在常温下不能保存在水中【答案】A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操作I中 ,白磷、红磷都没有接触氧气,均不燃烧,正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操作II中 ,红磷接触氧气,但是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操作III中,白磷和氧气接触,且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会燃烧,错误;www%.zzste*C.操作I中 ,白磷没有接触氧气,不燃烧,操作III中,白磷和氧气接触,且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会燃烧,对比操作I和III,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需与氧气接触,错误;D.白磷的着火点是40,暴露在空气中易自燃,在常

13、温下需要保存在水中,错误。故选:A。13.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溶液显蓝色不是由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可行的是来源:中#教&%网A. 观察溶液,溶液颜色为无色B. 对比不同浓度的溶液的颜色差异,浓度小的溶液颜色较浅来源:*中教&#网C.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仍然为蓝色D.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蓝色消失www.zz#%【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钠溶液中也含SO42-,但是其溶液无色,达到了实验验证目的,不符合题意;B.无论浓度如何差异,CuSO4溶液均有 SO42 ,有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浓度

14、差异造成的颜色不同,无法达到实验验证目的,符合题意C.加入氯化钡后,可以去除溶液中的SO42,但不会导致褪色,达到了实验验证目的,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p.c%omD.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中的Cu2+被除去,但SO42依然在溶液中,这时颜色消失,证实了实验验证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14. 其实验小组想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下列方案和现象无法证明发生反应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石蕊、再逐滴加入盐酸,颜色变化为:蓝色紫色红色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盐酸,颜色变化为:红色变浅C. 向盐酸中先加石蕊、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变化为:红色紫色蓝色中国

15、教#育出&版网D. 可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变化为:14110【答案】B【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来源*:中教%网#【详解】A.滴加石蕊溶液蓝色说明显碱性,最后变红色,说明显酸性,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B.溶液颜色变浅,不一定是发生了反应可能是稀释引起的,错误。C.滴加石蕊后红色说明显酸性,滴加氢氧化钠变为蓝色,说明显碱性,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D.pH=14说明显碱性,pH=0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故选:B。15.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中国

16、&教育*出%#版网A. 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B. 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 常温下,pH7 的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不符合题意;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不符合题意;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是显中性的盐溶液,不符合题意;D.常温下,pH7 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溶液的酸碱性的鉴别方法: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

17、蓝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16. 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A. 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 “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碱性土壤改良有利C. 利用二氧化碳可以灭火w#ww.zzstep%.comD. 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答案】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详解】A.温室效应产生就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的缘故,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酸水能提供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二氧化碳,且能改良碱性土壤,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

18、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D.抵御紫外光作用的物质是臭氧,不是二氧化碳,评价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7.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42020反应后质量/g2待测3226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来源:zzstep.&com#%C. 待测质量一定为4gD. 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5:13【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

19、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乙的质量为18g-12g-6g=0,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C.乙的质量不变,待测质量为m一定为4g,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8g:12g:6g=3:2: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8. 某无色溶

20、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加入的物质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无明现象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 稀硫酸B. 稀盐酸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显黄色,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显黄色,盐酸和氯化

21、钡不会发生反应,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NaOH和氧化铁、氯化钡均不反应,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色,Na2CO3和氧化铁不反应,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故选B。19.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 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D.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

22、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既可降低温度,还能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利用中和反应将粘在皮肤上的烧碱溶液反应掉,正确;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立即用水冲洗,再不断眨眼睛,错误;来源:中&教*网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C。20. 下列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食物放在冰箱里可保鲜,而放在室温下容易腐烂反应温度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

23、烧反应物浓度C煤块较难燃烧,煤粉较易燃烧反应物种类D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较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来源:zzstep.#*com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食物放在冰箱里可保鲜,而放在室温下容易腐烂,是因为温度高化学反应速度快,说明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项A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选项B正确;C.煤块较难燃烧,煤粉较易燃烧,是由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选项C不正确;D.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

24、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21.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www.&zzs*t#(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是_。(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字母序号)。A.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种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B. 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C.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D. 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化

25、石燃料的燃烧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出丙烷(C3H8)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水循环 (2)D 来%源&:*(3)【解析】【小问1详解】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水的循环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而碳循环与氧循环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2详解】A.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说法正确;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26、;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绿色植物的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说法错误;故选D;【小问3详解】丙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来源:zz%ste*&(1)现要测定某酸性溶液的 pH 如图,若先将玻璃棒润湿,会导致测定值与实际值比较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法确定”)。(2)利用图装置稀释浓硫酸时,为确保实验安全,倾倒的B为 _(填“浓硫酸”或“水”)。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利用图装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可

27、能的原因是_ (任写一条 )。(4)利用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烧杯内盛有氯化铁溶液,为达到实验 目的,试管中可放入一种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 C物质,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只写一个)。【答案】 . 偏大 . 浓硫酸 .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 . 来源:zzstep.co#m%&【解析】【分析】【详解】(1)测某酸性溶液的的pH值时,先将玻璃棒润湿,再将被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得pH会偏大,故填:偏大;(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所以倾倒的B为浓硫酸,故填:浓硫

28、酸; (3)该实验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果所测数值小于21%,则可能是装置漏气(装置中有空气进入)、红磷的量不足(O2没有耗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小)等,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来源:中教%#网(4)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可在试管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达实验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故填:FeCl3+3NaOH=Fe(OH)3+3NaCl(合理即可)。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

29、有一天,他信步走向一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石灰用水浸泡后变成熟石灰,人们用熟石灰砌砖、抹墙,他深有感触,创作了石灰吟这首验炙人口的诗篇,请从化学视角来品读这首古诗: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该句体现的是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该句蕴含的化学方程式是_。粉骨碎身浑不怕,该句蕴含的化学方程式是_。要留清白在人间。该句蕴含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 . . 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烈火焚烧描述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粉身碎骨浑不怕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要留

30、清白在人间,指的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24.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1)步骤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步骤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步骤生成的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4)含硫化合物的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答案】 . 物理 . . . 化合反应 . SO3【解析】来源&%:z

31、zstep#.com【详解】(1)粗煤经过洗选加工分离出精炼煤和含有硫化物的洗液,属于物质的简单分离,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在高温的条件下水蒸气参与反应,所以生成的气体没有加气体标识符号。www.*%zzstep.c#om(3)一氧化碳和氢气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反应方程式为:,由于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4)二氧化硫被氧化是二氧化硫得氧后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故答案为SO3。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5.

32、 某同学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2)当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mL时,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_色。(3)请将下图2虚线框中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补充完整_。(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要的作用,请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有(H2SO4)的工业废水的反应原理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红 (3) (4) . 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和碱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 【解析】【小问1详解】www.zzstep.#*com图1中a

33、点pH值=7,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当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mL时,此时溶液显酸性,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b点时溶液呈碱性,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氧根和钠离子,图2虚线框中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补充完整为:【小问4详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和碱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熟石灰和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6.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

34、名称:_;_。(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粉末,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氧气,通常选用B装置来做发生装置,优点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利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3)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想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应当选用_装置。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式是_。(4)实验室选用如图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填“a”或“b”)进入,若G装置内装满水时,再连接一个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的仪器_,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填“a”或“b”)进入广口瓶中。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5、答案】(1) . 分液漏斗 . 长颈漏斗 (2) . 能控制反应速度 . 2Na2O2+2H2O=4NaOH+O2 .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 . C . 燃烧木条放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4) . a . 量筒 . b【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分别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故填: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问2详解】B装置来做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添加药品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度,过氧化钠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故填:能控制反应速度;2Na2O2+2H2O=4NaOH+O2;

36、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3详解】C装置固体放在塑料板上,通过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出口反应重新发生,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燃烧木条放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故填:C;燃烧木条放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小问4详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长进短出,a端进入,再连接一个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的仪器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气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气体应从b进入广口瓶,故填:a;量筒;b

37、。27. 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向20mL水中加入a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溶液温度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溶液显_性。(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验证有_。按照思路请设计

38、实验证明C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_(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中国教育*出&#版网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设计并进行了加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答案】 . 升高 .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碱 . . 新物质生成 . 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支,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褪为无色 . 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解析】【详解】探究一: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升高,故填升高;探究二:中国%*教育出版网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39、酚酞遇碱变红色,故填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来&*源:#中教网B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为;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会减少或消失,生成物会增多,故填有新物质生成;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可向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支,溶液变红,而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褪为无色。取少量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则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碳酸盐,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泡。故填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四、计算题(本题包括l小题,共6分)28. 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品于烧

40、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l0 g10 g10 g10 g10 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08.9g117.8 g126.7g135.6g145.6g(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来源*:&中教#网(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4.4g (2)解:设氯化氢质量为x。 x=7.3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中教网*&%#答:质量分数7.3%。来源:zzs%te#p&.com【解析】【小问1详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0g+50g-145.6g=4.4g,故填:4.4g。【小问2详解】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