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主问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苏州园林》主问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苏州园林主问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苏州园林主问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说明文的教学多停留在“这一类的教学之中,即讲授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知识,同时,对于这些知识的提问方式,多是采用碎问碎答的方式。本教学设计尝试以“主问题”为抓手,将问题变为话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发展,在立足于“说明文这一类文体的基础上,挖掘出苏州园林这一篇的核心教学价值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体会苏州园林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第一课时)。 2.体会苏州园林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问苏州园林的文体是什么? 预设:说明文 师:苏州园林和说明文这两个概念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二)重点分析 主问题:你如何判断出苏州园林是说明文?又有多少种判断方法呢? 预设1:可以先查字典,明确说明文的定义,根据定义来判断苏州园林是说明文。 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出自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285页) 教师引导:从字典中,我们可以发现说明文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3、同时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这两大类。苏州园林属于哪一类呢? 预设:结合标题,可以判断这是事物说明文。 预设2:可以看课本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通过这段导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文。 师:是的,本册书每个单元都是按照文体来进行划分的,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 预设3:结合苏州园林课下注释1(百科知识,删改前的原文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拟出版的苏州园林摄影集所写的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园林是摄影集的序,序也就是介绍这本摄影集,因此苏州园林属于说明文。 师:能够结合注释来思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角度。 预设4: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积累的
4、说明文知识。比如,看标题,也可以明确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 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苏州园林吗? 预设: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如果要从中提取一个关键词,你会提取哪个关键词? 预设:标本 师:标本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典范,有代表性。意思是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 师: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对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如果立足苏州园林本身来看,哪句话可以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预设: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从每个自然段中,各选取一句话来介绍苏州园林。 预设: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
5、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师:大家找得都很准确,我们会发现这十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都是每段的中心句 师:每段都有中心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便于读者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师:
6、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可以调换段落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第二段提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刚好和第三到第六段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十分严谨。 师:这十句话中,如果要删掉其中三句,你会选择删掉哪三句?请说明理由。 预设:删掉第7、8、9这三句,因为这三句是次要内容,其他的是主要内容。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由总到分,由主要到次要,这是什么说明顺序? 预设:逻辑顺序 师:本文被选入教材后作了删改,删除了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我们来看第一节中的一句: 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
7、山径楼廊汀岸 叶圣陶洞仙歌 思考这句话为什么要被编者删掉? 预设:因为这句话侧重抒发的是和窗侣嬉游的情感,与说明文无关。 预设:其实,保留下来也很好,说明文也可以具有文学美。 师:编者当时删掉,可能是有要符合主题的考量,但是其实这个句子保留下来同样可以表现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三)小结 好的文章:讲究整体结构的统筹布局、讲究段落之间的变化呼应、讲究片段内部的起承转合 (四)板书设计 从总到分 从主要到次要 逻辑顺序 (五)作业布置 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8、: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预设: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苏州园林一文的特征是务必使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的先生的语言。 (二)重点分析 主问题:苏州园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语言准确 师:能够找到具体的句子印证吗? 预设:“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预设:“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
9、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预设:语言典雅。“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俯仰生姿、屈曲嶙峋”“胸中有丘壑,鱼戏莲叶间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预设:语言非常生动,让人有如在画图中的美感。 师:苏州园林中描绘了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欢哪个美景,并说说理由。可以适度加上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预设:我最喜欢这里的假山与池沼的相互配合。来到这里,能够忘却城市,仿佛身在山间,听着鸟鸣,看着精致的假山,还有看着平静的池沼,内心也会跟着安静下来,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自己也入画了。 预
10、设:“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这里写出了藤萝争春的场景,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师:刚刚同学们的品味也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学们有思考过,为什么这本摄影集要请叶圣陶先生来作序吗? 预设:因为叶圣陶先生写文章十分厉害 师:是的,叶圣陶先生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刚刚我们的品析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叶圣陶先生在苏州生活了多年,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也饱含深情。同学们,试着从苏州园林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预设:“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11、面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决不,在这里表示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于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 苏州园林 段落布局,浑然天成,入画 遣词用句,准确生动,入画 喜爱赞美,自然流淌,入画 (四)板书设计 语言特点:准确又生动 课后作业 查阅苏州园林相关资料,如果还要写下去,还可以写什么? 要求: 1.抓住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2.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 3.不少于100字 参考作业示例: 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故名。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咫尺,旧景已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