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情,颈联更是千古名句。全文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哲理和复杂情感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理解和把握诗歌
2、的内涵和情感。 二、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品味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3、树前头万木春的深刻哲理和象征意义。 2. 感悟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品味法: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字梦得,号玉山道人,汉族,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
4、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并称“唐代四大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快清新,富有哲理和趣味,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如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等,其中陋室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除了诗歌和散文,刘禹锡还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他提出了“惟歌生民病”的文学创作主张,认为文学应该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问题,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同时,他也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提倡“为情而造文,反对无病呻吟的文风。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介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5、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年),刘禹锡被罢为太子宾客,由洛阳返回长安,途经扬州,与罢官后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写了这首诗回赠白居易。 (二)朗读诗歌 1.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3. 请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4.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歌 1. 请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总结并讲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
6、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如下: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 诗歌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长期被贬谪的愤懑、颓唐和辛酸之情。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和“烂柯人分别
7、指什么? “闻笛赋”指的是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一篇思旧赋。“烂柯人指的是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句比喻没落的
8、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四)品味诗歌 1.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沉舟”比作作者自己,将“千帆比作别人的成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信心。 - 意象鲜明:诗中使用了“沉舟”“病树“千帆”“万木等鲜明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意境深远: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 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持和
9、对未来的信心,情感真挚动人。 - 结构严谨: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用词考究,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诗中,“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弃置”、“空吟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经历和心境,而且使整首诗显得简洁有力,意境深远。 此外,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也非常真挚动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未来的信心,
10、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五)拓展延伸 1. 比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何异同。 2. 联系实际,谈谈诗歌中表达的哲理对自己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搜集其他唐代诗人的咏史诗,并与本诗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同时,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11、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讲述与诗歌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着,我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在分析诗歌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最后,我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中的哲理和象征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深度。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诗歌,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