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6828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有着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作者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咏叹出对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法,体会长短句交错、

2、充满激情的语言风格。 3.体会安塞腰鼓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感悟文字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难点: 把握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文本链接】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

3、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二、学习任务一:聆听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听安塞腰鼓朗诵,完成以下任务: 1. 听了范读,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 明确:爽、美、安逸、巴实、地道的很、震撼、痛快、亢奋、让人浑身变得很有劲了,充满了力量 2. 如此豪放的腰鼓,如此激情飞扬的朗读,是否也触动了你朗读的愿望 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或你认

4、为最有气势的文字,大声朗读它。 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这个顺序划分层次。 明确:时间顺序(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三、学习任务二:欣赏安塞腰鼓 过渡: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寒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

5、和谐。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自然段,因为它用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现(达)出了_。 例如: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第7段) 我喜欢朗读第7自然段,因为它用_排比、比喻、反复_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

6、壮美,突出表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四、学习任务三:品悟安塞腰鼓 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明确: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通过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小结: 作者刘成章生于此长于此,他深切体会到贫瘠的黄土地、贫苦闭塞的生活,给了黄土高原人们太多的压抑和羁绊,而越是悠久的历史,传统陋俗的束缚也越牢固。但是他们没有丧失希望,阵阵的鼓声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新的生活,渴望冲破一切羁绊。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生命的释放和力量的喷发,所以作者赞美的是高原人民心中强烈的渴望。 所以作者在文中不只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的壮美,他是通过写鼓来赞美了人,生命和生活。 五、教师寄语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看一看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这里,大将军蒙恬曾率军三十万对阵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将曾浴血奋战西夏;王昭君梦断关河;花木兰纵马驰骋。在这里,久远的文明曾雄睨世界;在这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依然在搏击在喷发落后是暂时的,贫苦并不可怕,只要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里,只要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地渴望,那么这个生命就会有力地去拼搏,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