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6824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9课怀疑与学问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 五 单元第 18 课 主备人: 吴薇_审核人:陈霞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总1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合作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一、课前自学课本: 1.自主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标注自然段,圈画重点词

2、语并识记、积累。 二、知识链接: 三、自学质疑: 我的困难(或问题)是:_ 。 课上研学 自学反馈 1.字词注音 程颐(y) 譬如(p) 步骤(zhu) 懒惰(du) 塾师(sh) 大儒(r) 停滞(zh) 虚妄(wng) 2.词语解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3.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

3、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4.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二、聚焦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

4、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几者间是什么关系? 三、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 提炼观点: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由以上关键句,可提炼出中心论点: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的?几者间是什么关系? 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5、骤 分论点二: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探究活动二】归纳本文层次结构,梳理论证思路。 第1部分(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2部分(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3部分(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探究活动三】 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结合具体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阅读第一部分(1-2),说说文章开头引用两则名言有何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作用:提出了中心论

6、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论据,这就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再读课文3-6段,讨论思考: 1.为证明两个分论点,作者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的作用: 通过列举xx,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的作用: 引用xx的名言, 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把与进行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述了的观点。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论述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2.分析第4段论证思路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

7、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首先指出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接着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事例具体进行举例论证。 最后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四、深度构建 1.梳理反思:

8、 “怀疑精神”指不盲从和迷信,有科学依据的质疑。学了本文我们在学习上要敢于质疑,用心研究,从而得到收获的乐趣。 2.总结归纳: 用刘彝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诫同学们既要善于读书,又要在读书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敢于质疑,养成严谨的求学作风。 当堂检测: 品析下列文字中的加点词。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会太绝对,“一切”表明任何学问家要建立新学说都要经历如此过程,表现出作者的肯定。 2.这段文字以“常常”开头的四个短语,可以调整顺序吗? 不可以调整。这四个短句揭示了创立新学说的一般过程:先怀疑旧学说,然后再辩论,辩论之后得出评判,最后修正旧学说。这段文字体现出了议论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课后拓学 一、巩固知识 完成“积累拓展”二。 二、拓展提升 你是否赞成文章的论点?如果赞成,请再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