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提分攻略-08选择题解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化学提分攻略-08选择题解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8选择题解法 (1)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覆盖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思想、思维和方法。(2)构思巧妙灵活,题干和选项都是命题者精心设置、反复推敲,具有很大的迷惑性。(3)试题信息量大、素材新颖、呈现方式特别。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和生产,包括社会热点或者科技前沿。(4)难易均衡,适合选拔人才。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的“四翼”选拔出真正的人才。(5)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公平。(1)回归教材,将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两本书认认真真彻彻底底阅读三遍,做到“细读、慢读、分类研读”。甚至不能放过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科学视野、注释、课后作业、原来的笔记。每次读书都
2、要有新的发现,要有“原来这些都是书上的哦”感觉。(2)逐题归纳总结,归纳出考试内容和方向,逐一清除知识盲点。 化学与STSE:涉及知识面很广,难度不大,但有的同学易失分,居然成了“难题”,可以自备一个小本子(红宝书),将每次考试出现的新的内容装进“红宝书”,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有一定的敏感性。 基本概念和理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原子和分子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燃料和燃烧、溶液基本知识、化学反应类型。对于这些知识要烂熟于胸,细致全面,不能遗漏。 元素及其化合物:空气成分及污染、氧气性质和用途、水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碳和碳的化合物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性质及用途。知识点零碎,记
3、忆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仪器的规范使用和注意使用。实验综合题:(呈现方式可能为图表、实验装置图、流程图等):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解释、化学反应)等。认真观察,仔细求证! 物质的检验、提纯、分离和除杂题:熟悉各种物质的的检验方法,掌握提纯的分基本技能,记住除杂的原则,除杂试剂的选择原则。1.直选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多见于化学常识、化学史、物质的俗名、基础实验题等,不需要计算或思考就能直接解答。例1.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笔
4、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用竹制作笔杆B. 烧炭集烟作墨C. 纸浆晾干成张D. 选石磨光成砚【答案】B【解析】A、用竹制作笔杆,只是竹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烧炭集烟作墨,烧炭过程中,将木材中的氢氧元素转化成水除去,发生化学变化。C、纸浆晾干成张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选石磨光成砚只是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综上所述:B。2.逐项分析法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逐个进行分析,选出正确选项,这是解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定性分析选择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性质、实验等为素材,考查能否准确运用所掌握
5、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常见的出题形式为“正误型”选择题,常见的出题内容为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材料等的联系、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化学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物质的提纯与除杂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2.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组成观: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B. 变化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C. 守恒观: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生成16g水D. 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答案】C【解析】A、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由碳元素
6、组成,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16g水,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3. 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审视每个选项,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
7、,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例3.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不同的D.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答案】C【解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故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否则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D选项说
8、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反证法反证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很强的选项时,若直接运用所学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这时可以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选项,从而快速得出正确答案。列举特例或反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选择题。例4.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
9、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属于盐)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C、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5.转化法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目,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很陌生,看似简单
10、却容易出错。如果将抽象、难以下手的问题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原理、技巧大胆地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即用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5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2【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和图例,将图示中的模型“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具体操作是:先将模型转化为化学式,再将图示过程写成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为:4NH3+5O24NO+6H2O。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
11、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共涉及NO、H2O两种氧化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方程式可知,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6:4=3:2,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6.选全法该方法适用于几个答案均有正确的因素,但每个答案描述都不全面,这时应注意将有关知识考虑全面,做到无一遗漏。例6 .小张同学利用图 1 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得到图2和图3。据此,小张
12、同学得到以下结论:图 1 的仪器 A 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图 2 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将图 2 中 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图 2 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图 3 中 V 的数值最接近 12;由图 3 中 ef 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从图 2 中图像的起点可以看出,本实验是将盐酸滴入 NaOH 溶液中,故错误;b 点溶液 pH 仍然大于 7,因此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有生成的 NaCl 和未反应完全的 NaOH,正确;d 点对应的溶液溶质为NaC
13、l 和 HCl,加热蒸 干时 HCl 会挥发,因此得到的固体只有NaCl,故正确;c 点溶液 pH=7,说明此时NaOH溶液和盐酸已经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盐 酸到d 点,NaCl 不会继续生成,故错误;c 点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 是 12mL,此时酸和碱恰好中和,此时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故正确;从图 3 中看到随着盐酸加入溶液的温度有一段升高的过程,说明反应放热,故正确。1.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布灰种盐”的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了的是A. 烧草成灰B. 布灰滩场C. 海水浸渍D. 晒结浮白【答案】A【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
14、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A.烧草成灰是将稻草烧成灰烬,在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B.布灰滩场是将草木灰铺在沙滩上,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C.海水浸渍是用海水浸泡草木灰,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D.晒结浮白是盐水经过蒸发结晶析出白色海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故选A。2.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用钨制作灯丝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石墨制铅笔芯D. 用焦炭冶炼金属【答案】D【解析】A、用钨制作灯丝,利用钨丝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5、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C、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石墨质软及灰黑色,属于物理性质;D、用焦炭冶炼金属,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3. 某校进行基础实验考查时,出现了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塞进橡皮塞B. 处理废弃药品C. 蒸发食盐水D. 滴加试剂【答案】C【解析】A、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用力塞进去,不符合题意;B、废弃液体药品不能倒入水池进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不符合题意;C、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符合题意;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的内壁
16、接触,滴管需要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符合题意;故选C。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2价的氧元素O-2B. 2个氮分子2NC. 铵根离子NHD. 铝离子Al3+【答案】D【解析】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2价的氧元素表示为O(-2),错误;B、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表示为NH,错误;D、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7、,铝离子表示为Al3+,正确;故选:D。5. 航天员需要补充钙元素维持身体健康。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处元素符号为CaB. 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C. 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D. 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n=a+b+8【答案】D【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处是钙元素的元素符号,“?”处元素符号为Ca,故选项A说法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9(最下方数字),故选项B说法正确;C、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18、、佝偻病,故选项C说法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质子数n=原子序数=17,该微粒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该微粒为Cl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其中a=2,b=8,则n=a+b+7,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或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 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产生白色固体C. 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有白烟D. 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8.5【答案】B【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B、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产生白色固体,选项正确;C、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有白雾
19、,选项错误;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1,选项错误,故选B。7. 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奥司他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奥司他韦中氮、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2C. 奥司他韦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的D. 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D【解析】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81)+(142)+(164)=312,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可以用种类来表示,不
20、能用个数来表示,则选项说法错误;C、奥司他韦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奥司他韦中C、H、N、O的元素质量比为(1216):(281):(142):(164)=48:7:7:16,则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 如图是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中放入一些金鱼藻,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太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 通入CO2气体的目的是促进
21、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C. 实验室里可以利用此方法制取氧气D. 图中所示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此选项正确;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所以通入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此选项正确;C、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实验室里利用光合作用制取氧气会导致制得的氧气不纯,此选项错误;D、试管内的液面高于烧杯内液面,说明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选项正确;故选C。9.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B.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C. 复合肥:硝酸钾、草木灰、碳铵
22、D. 氧化物:水、锰酸钾、干冰【答案】B【解析】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分类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充,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选项分类正确;C、KNO3中含有K、N,属于复合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中含有K,属于钾肥;(NH4)2CO3中只含有N,则属于氮肥,故选项分类错误;D、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干冰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KMnO4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则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别错误。故选B。10. 下图是实验室制氢气并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
23、中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B. 装置中可装入浓硫酸C. 该实验可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若去掉装置,则无法验证水的组成【答案】D【解析】A、实验室通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故装置中的反应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不符合题意;B、装置是干燥管,应装入固体干燥剂,而浓硫酸是液体,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氢气,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水是否除尽,故
24、若去掉装置,氢气会从溶液中携带出水蒸气,会对水的组成的验证产生干扰,从而无法验证水的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洗洁精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B. 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食用大米、面粉等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D. 焊锡的熔点低于纯锡【答案】D【解析】A、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原理不相同,不符合题意;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C、大米、面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
25、糖类,不符合题意;D、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焊锡是锡的合金,故焊锡的熔点低于纯锡,符合题意。故选D。12.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B. 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HCl、稀H2SO4C. 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硫气体D. 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符合题意;B、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硝酸银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银和硝酸,均能生成白
26、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故选D13.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 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C. 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答案】CD【解析】A、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
27、中的溶解速率,但是不会增加溶解度;加热升高温度,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为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错误;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正确。故选CD。14. 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的稀硫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C. 除去H2中的HCl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
28、液、浓硫酸的装置D. 如图实验可用于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A、BaCl2能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与HCl,则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量的BaCl2会形成新的杂质,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B、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Ca(OH)2能与NH4Cl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NH3,Ca(OH)2不能与KCl反应,则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可以区分两物质,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C、HCl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则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后会产生新的杂质CO2,且将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后无法除去CO2,故选项实验设
29、计不合理;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反应导致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则实验中塑料瓶变瘪无法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故选B。1 (2023年安徽省名校之约中考第一次联考)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春节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贴春联B. 包饺子C. 放烟花D. 剪窗花【答案】C【解析】A、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包饺子,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放烟花,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剪窗花,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2(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一模)小明为病愈康复期的
30、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A. 凉拌西红柿B. 清蒸鱼C. 紫菜汤D. 米饭【答案】B【解析】A. 西红柿是蔬菜,富含维生素。B. 鱼是肉类,富含蛋白质。C. 紫菜中碘元素较多,富含无机盐。D. 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3(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一模) 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 氧B. 碳C. 铝D. 钙【答案】A【解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排序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A、氧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为65.0%,氧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元素,故A正确;B
31、、碳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为18%,碳元素不是含量最大的元素,故B错误;C、铝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为小于0.01%,铝元素不是含量最大的元素,故C错误;D、钙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为1.5%,钙元素不是含量最大的元素,故D错误;故选A。4(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一模)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石墨C. C60D. CuSO4【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石墨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C60是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CuSO4是由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3年青岛市局属学校中考一模)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32、A.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B. 两个氢原子:H2C. 铁离子:Fe2+D. 氧化镁:MgO2【答案】A【解析】A、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个数为1时,1省略,故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选项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个数为1时,1省略,故两个氢原子:2H,选项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故铁离子:Fe3+,选项错误;D、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氧元素化合价为-2,镁元素为+2,故氧
33、化镁:MgO,选项错误。故选A。6(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真题)Al实验室摄像头拍摄上传学生化学实验过程,从数据库选取的下列四帧画面中,操作规范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该选项操作不规范;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该选项操作不规范;C、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规范;D、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盖上灯帽,该选项操作不规范。故选C。7(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模拟)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地是A. 德: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少,我们应该
3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B. 智: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C. 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可以饮用适量食盐水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D. 劳:加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答案】D【解析】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少,我们应该树立节约意识,爱护水资源,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选项正确;B、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水垢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C、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食盐水可以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选项正确;D、洗洁精去油污的原理是利用其乳化功能,不是溶解油污,选项错误;故选D。8(2
35、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一模)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2N 2Fe2+ NaClA. 表示2个氮分子B. 表示2个铁离子C. 和表示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D. 中NaCl由Na+和Cl-构成【答案】D【解析】A、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氮分子为2N2,错误;B、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个铁离子为2Fe3+,错误;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和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错误;D、是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钠离子为Na+,氯离子为Cl-,
36、正确;故选D。9(2023年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一模)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2H4OB. 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则有盐和水生成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答案】C【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
37、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C、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2022-2023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3月月考) 下列图像与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A.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溶液的质量和所加铁粉的质量关系B. 相同质量的 Zn 和 Fe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
38、反应时间的关系C. 向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和所加酸溶液质量的关系D. 碳元素化合价与含碳物质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Fe + CuSO4 Cu + FeSO4,每64份质量的铜生成56份质量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在减小,图像与对应关系不成立,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ZnCl2 + H2、Fe + 2HCl FeCl2 + H2 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盐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由于锌的活泼性大于铁,所以锌反应更快,图像与对应关系成
39、立,不符合题意;C、生锈的铁钉先是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铁,所以刚开始没有氢气产生,铁锈反应完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图像与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D、碳单质的化合价为零,碳的+2价氧化物是一氧化碳,碳+4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与含碳物质之间的关系成立 ,不符合题意。故选A。11(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一模)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H4和CO2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催化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11D. 该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
40、没变【答案】B【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化学式是CH4,乙化学式是CO2,丙化学式是CH3COOH,甲、丙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乙虽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将其归为无机物,错误;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12+14):(12+162)=4:11,错误;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该
41、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故选C。12(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中考一模) 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氧化物:干冰、五氧化二磷、赤铁矿B. 人体微量元素:锌、铁、碘C.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铁合金D. 碱:氢氧化钙、火碱、纯碱【答案】B【解析】A、干冰、五氧化二磷都是氧化物,赤铁矿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此选项错误;B、锌、铁、碘都属于人体微量元素,此选项正确;C、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铁合金属于合金,不是合成材料,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钙、火碱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此选项错误。故选
42、B。1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 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时刻的质量如表所示。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abc反应后042d48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为32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丙可能是催化剂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A【解析】数据处理得如下结果: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6410116t时刻32abc反应后042d48变化量(后前)64+320+32根据增加的一行(变化量,是反应
43、后减去反应前,负值表示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正值为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可知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由于6432+32,丙变化的质量为0,所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根据质量比为2:1:1,可得a26,b1,丙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且甲为反应物,乙和丁为生成物,且质量比为2:1:1,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自的质量比上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故选A。14(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 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项目ABCD方案现象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点燃某气体后,干
44、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结论氢气较纯该气体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收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只听到很微弱的噗噗的声音,则说明氢气纯净,选项错误;B、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只能证明该气体中含有碳、氢元素,选项错误;C、单独二氧化碳是不能使紫
45、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D、a、b实验的变量为是否与氧气接触,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则证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选项正确;故选:D。15(2023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新宁中学中考一模) 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1时,KCl的溶解度小于MgCl2B. 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5g溶液 C. t2时,KCl和Mg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 将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始终无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K
46、Cl的溶解度小于MgCl2,说法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70g,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MgCl270g,50g水中最多溶解35g,则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5g,所得溶液质量为35g+50g=85g,说法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二者溶解度相等,t2时,KCl和MgSO4溶液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为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说法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到t1时MgSO4溶解度仍大于将t3时的MgSO4的溶解度,因此始终无晶体析出,说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