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三次考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A. B. C. D. 【答案】D来源%:中*教网【解析】【分析】【详解】A.A为腐蚀品标志,标识与安全有关;B.B为禁止烟火标志,标识与安全有关;来&源:%#C.C爆炸品标志,标识与安全有关;D.D为国家节水标志,标识与安全无关。故选D。来#源:中教%&*网2. 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www.z#zste%B. 为减少
2、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C. 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D.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答案】B【解析】【详解】A.化石燃料燃烧后会生成氮与硫的氧化物,能污染空气,且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故选项正确;B.塑料及其它合成材料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白色污染,但只要对白色垃圾进行合理处理就可减少白色污染,因此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不合理;故选项不正确;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3、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故选项正确;D.合成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药物,药物合成在医药工业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且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它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故选项正确;故选B。w*ww.zz#step.c%om3.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变红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生成二氧化碳D. 硫在氧
4、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变红,因为生成碳酸;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生成一种气体,不能明确产生的物质名称;错误;www.z#zste&*p%.com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故选C。4. 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贡献三位科学家。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非金属元素B. 核电荷数为3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来源:中教#网*&%D. 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答案】B【解析】【详解】A.锂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不
5、符合题意;B.锂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5.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 甲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答案】C【解析】www&.#zzstep*.com【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32+5+4=16+4+x+24,则x=
6、5。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增多,甲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8g=8g,乙的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4g=28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丁的质量增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4g=20g,该反应为:乙甲+丁。【详解】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 B. 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丙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此选项正确。故选C。6. 如图为某反应
7、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B.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生成物属于氧化物D.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说法不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B.此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生成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说法不正确。故选:B。7. 用量筒量取液体,视
8、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小于9毫升B. 大于9毫升C. 等于9毫升D. 无法确定范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毫升,则开始量筒内液体体积为20ml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故倒出部分液体后,实际液体多于11ml,倒出的液体体积少于9毫升。故选B。8.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稀释B. 过滤来源:z#zstep&.co%m*C. 称量D. 蒸发食盐水【答案】B【解析】来源:%zz&step.*c
9、om【分析】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正确;来源#:%中教&网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www%.zzstep.#com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B。9. 如图所示,向2支试管中分别
10、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国教育出版网&*A. 体积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 质量小C. 相互之间有间隔D. 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界面模糊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故D正确,故选:D。10.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同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检验氧气是否集
11、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A通过对比干燥玻璃片上水雾的含量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 B使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能达到实验目的。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水位高度变化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二、实验题(共3小题,共30分)11. 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
12、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_(填序号)。检查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放置一段时间后,若 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若补充一种仪器 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 _时氧气收集已满。来源:zzst#e*%(3)图2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填字母序号)。www.z*zs&A. 收集CO2:气体从b端通入B. 收集O2:瓶内装满
13、水,气体从b端通入C. 检验CO中是否混有CO2: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液面没过长导管口,气体从a端通入【答案】(1) .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 . CaCO3+2HCl=CaCl2+H2O+CO2 (2) . 试管 . 2KClO32KCl+3O2 . 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3)BC【解析】【小问1详解】来源:zzst&ep#.com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双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放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碳酸钙和盐酸反
14、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CaCO3+2HCl=CaCl2+H2O+CO2。【小问2详解】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再利用上述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还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KClO32KCl+3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氧气收集已满;故答案为:试管;2KClO32KCl+3O2;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小问3详解】图2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收集O2: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检验C
15、O中是否混有CO2: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液面没过长导管口,气体从a端通入;故答案为:BC。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2)某兴趣小组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得到如图2四种方案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通过方案甲制取氧气对环境较为友好,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欣淇通过丙途径选用A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下列操作正确是_。(填字母)A取好高锰酸钾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迅速收集气体C实验结束时,先熄
16、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从水中取出集气瓶后正放在桌面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卓宜要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理由是_。【答案】 . 试管 . 集气瓶 . . B .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D . E . 集气瓶中会留有少量水,实验时可把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防止污染空气【解析】【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是试管;是集气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判断气体已收集
17、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装入高锰酸钾,错误;B.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气体,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刚排出的是空气,错误;C.实验结束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错误;D.从水中取出集气瓶后,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正确;故选D;(3)若收集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排水法收集,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且集气瓶中会留有少量水,实验时可把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防止污染空气;故填:E;集气瓶中会留有少量水,实验时可把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防止
18、污染空气。13.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1).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化铜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中国教育*出版网【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如下:(2)步骤现象是试管内有_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的结果是_。(3)步骤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_;由此可得出结论;综上证明猜想_(填序号)成立。(4)步骤的目的是_。(5)过氧化氢被氧化
19、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_。中%国*教育出版网(6)有同学想验证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谁更好,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探究并简要写下实验方案_。【答案】(1)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 . 气泡 . 质量未改变 www.zzs#tep&.com(3) . 带火星木条复燃 . (4)对照/对比 (5) (6)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A试管中加入0.2g二氧化锰,B试管中加入0.2g氧化铜,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
20、,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小问2详解】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步骤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溶解速率,故试管内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的结果是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或氧化铜的质量不变或0.2g;【小问3详解】步骤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故由以上分析可知,氧化铜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且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猜想成立;【小问4详解】步骤的目的是对比实验;【小问5详解】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小问6
21、详解】要想验证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变量是催化剂种类,其它因素均相同,故实验方案为: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A试管中加入0.2g二氧化锰,B试管中加入0.2g氧化铜,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www.zz三、推断题(共1小题,共8分)14. 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B的单质在A的单质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C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D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回答(1)写出A.B形成单质名称:A:_B:_(2)写出C.D的元素符号:C:_D:_,C的单质_(填物质性质),可以充飞
22、艇。(3)E若增多能引起的一种环境问题是_ 。(4)写出A和B反应生成E的符号表达式:_。【答案】(1) . 氧气 . 硫 (2) . He . Na . 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3)酸雨 (4)【解析】【分析】A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为氧元素;B的单质在A的单质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B为硫,E为二氧化硫;C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C为氦元素;D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www.zzstep&.#com【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氧元素,B为硫元素,单质为氧气和硫,故填:氧气;硫。【小问2详解】C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C为氦
23、元素;D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C的单质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飞艇,故填:He;Na;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小问3详解】E为二氧化硫,容易引起酸雨,故填:酸雨。【小问4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填:。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15. 现有如图的氧气发生装置,取50g过氧化氢溶液于分液漏斗A中,向B中加入5g二氧化锰,活塞K保持打开。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反应时间/min012345装置+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g340.00338.78335.64335.20335.20335.20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
24、题:(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答案】(1)4.8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解:设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答: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2g【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1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减少的质量即为放出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0.0g-335.20g=4.8g。【小问2详解】见答案。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共12分)1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如图1所示,在进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原实
25、验重新进行了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一】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其中烧杯B的作用是_。【实验方案二】图2中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着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A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B和C中的塑料瓶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分别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来源&:#中%教网*【实验结论】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分析讨论】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_。(填一条)【实验方案三】小林设计的方案如图3所示,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分别向左、右
26、两端的V形玻璃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1)过一会儿后,从图3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得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_(选填“快”或“慢”)。(2)写出图3中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_。【答案】 . 烧杯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 . 对比对照作用 . 装置B中小纸花变色速率比装置C中小纸花变色速率慢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污染小且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实验现象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快 .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解析】【详解】实验方案
27、一: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A中酚酞试液中,使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其中烧杯B的作用是对比对照作用。ww#w.zz*ste&实验方案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B中小纸花变色速率比装置C中小纸花变色速率慢。实验结论: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讨论: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污染小且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实验现象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三:(1)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得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两者在中心偏右处相遇。(2)图3中产生白烟的反应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生成氯化铵,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氯化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