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顺****料 文档编号:96358317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周汉文论1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2第三章 唐宋文论4第四章 金元明文论5第五章 清代文论6第六章 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8第一章 周汉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兴观群怨说1.兴 :孔安国注“兴 ”为( 引譬连类 ),朱熹注为( 感发志意 )。2.观 :一般采用郑玄的解释: “观风俗之盛衰 。”其实朱熹的解释更明确一些“考见得失 ”。 3.群 :孔安国的解释是( 群居相切磋) 。4.怨 :孔安国注曰:( 怨刺上政也 )。朱熹解释为( 怨而不怒 )。5.孔子的诗论 ,影响最大 、最著名的是( “兴观群怨 ”说 )。该说直接影响到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创 作理论上也显示了其理论价值。比德论6.比德

2、 ,就是把外界的自然物比附人的品格 ,把大自然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 。这是人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比如孔子以松柏比附人的正直的品格 。孔子诗评7.“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的提出者是( 孔子 )。8.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无邪 )。9.孔子“不学诗 ,无以言 ”的理论内涵包括:(1)“不学诗 ,无以言 ” ,是孔子教育其子孔鲤时讲的 ,见于论语 季氏中 。意思是说 ,人要是 不学诗的话 ,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2)这里的“言 ”,首先指一般言语,诗可以使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故言语表达可以更准确 。 周代士大夫之间,常以诵诗的方式进行交往,所以,

3、不学诗,便难以应对 。其次,“言 ”又指“立言 ”, “立言 ”是立德的基础 。“立言 ”是不朽之事业 ,也是为“立德 ”而准备的 。因此 ,孔子通过习诗 , 以实现其“立德的终极目标。(3)孔子的这一诗论实际上肯定了诗的价值,并把诗教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相当程度上奠定了 中国古代诗论的基础 。“养气 ”说10. 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 ,它是孟子“知言 ”的前提。11.“知言 ”必须以审美主体的道德修养为基础 。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 ,道德修养的完善不仅是个体的 人格的完善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能影响自己周围环境的道德才是完善的道德。审美鉴赏与 “知人论 世

4、 ”12.“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提倡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孟子 )。13.( 知人论世 )的原意是指要与人为友,就要先了解这个人的家世,然后才可能了解这个人,与之做 朋友 。后来运用到文学批评上,指只有了解作品以及作家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以意逆志说14.以意逆志:( 孟子 )提出的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要求解诗者不能拘泥于诗的个别字句,从 文辞的表面意义去曲解诗的真实含义 ,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 ,来探索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荀子的 “性 恶 ”论15.荀子的哲学基础是( 性恶说) 。16.主张“性恶 ”和“法后王 ”的是( 荀

5、子 )。毛诗序17.“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这几句关于诗 歌社会作用的论述出自( 毛诗序 )。18.毛诗序分大序、小序两种 。大序较全面地总结了诗歌性质、作用 、内容、艺术批评诸问题, 又称诗大序 。19.( 毛诗序) 是中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论 、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总结。1 / 8诗歌“六义 ”说20.阐释了( 风雅颂)的特性 。风是各地民歌;雅是京城附近的诗歌;颂是祭祖以“美盛德“ 、“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的诗乐。21.提出了( 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 。赋 ,加以铺陈; 比 ,比方于物;兴 ,托事于物 。22.对国风讽谕教

6、化作用的强调 。认为诗歌对统治者来说,可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对大众来说,是对统治者的讽谕力量 ,使“ 闻之者足以戒 ” ,成为治世之“救药 ”。23.言“变风变雅 ”发“乱世之音 ” ,但又规范其“发乎情 ,止乎礼义 ”。董仲舒的文 学思想24.诗无达诂是( 董仲舒 )诗论观点, 出自春秋繁露 ,即是说对诗经不能做“完整的 、通 达的解释 ”。王充25.东汉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王充的主要学术著作是( 论衡三十卷) 。真美说26.提出文学作品应该“求真美 ,疾虚妄 ”观点的是( 王充) 。27.文学真实论是王充文论的中心 。其所论“真 ” ,有两层含义:(1)客观对象之真,如“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

7、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 ”。大意“一般人犯毛病, 毛病在于说事情夸大事实 ,写文章著书 ,文辞超过真实情况 ”。(2)主观情感之真,如“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大意“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 情, 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28.“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是( 老子 )谈论“道 ”的特征时的言语,“大音希声 ”意思是无声之音才是“大声 ”;“大象无形 ”则是说无形之象才是“大象 ”。29.老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论中“虚 ”与“实 ”的辩证关系。文艺的目的 性30.庄子指出 ,文艺的目的在于( 意 )。对庄子来

8、说,“意 ”可以指作品的主旨 。庄子的创作31.( 庄子 )首创“寓言 ”来阐述道理,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望洋兴叹、庖丁解牛、 井底之蛙等。吕氏春秋文论思想32.吕氏春秋的和适是音乐能够和谐的基础,是艺术审美的特征 。达到和适则“天下太平,万物安 宁 ” 。和适的原则是儒道兼取 ,是人 、艺术 、自然的和谐统一 。论美 、丑33.论美丑淮南子 说山训:“嫫母有所美 ,西施有所丑 。” 西施美在外表,嫫母美在心灵, 两人各有所长 ,说明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 。论形 、神34.神是形的主导力量,缺乏神,也就使审美失去感知能力。神在艺术创造中起到核心作用。但不能否 认形 。形是神的基

9、础 ,只有形神相和, 以神驭形 ,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来。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魏晋玄学35.魏晋时期被称为“三玄 ”的是( 老子 、庄子 、周易 )。文论概况36.曹丕典论 论文: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 37.魏晋时期葛洪文论的基本观点是(今文胜于古文) 。文笔分野38.东晋以后,文章逐渐分为文 、笔两类,但正式把“文 ”、“笔 ”对举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颜延之) 。 39.梁元帝萧绎在他的( 金楼子 )一书的立言篇中 ,强调了文学与其他文章的不同,对文学本2 / 8身特征做了界定 ,即音律上“宫征靡曼,唇吻遒会 ”,文

10、字上“绮縠纷披 ” ,内容上“流连哀思、 情灵摇荡 ”。40.南北朝时期并称“颜谢 ”的是( 颜延之 、谢灵运) 。北朝文论41.北朝文论成就最高者是(颜之推),他生于梁朝,博览群书 ,后西魏陷梁 ,颜之推被俘 ,以后一直 生活在北朝 。故其文论得兼南北之长 ,集中表现在颜氏家训 文章篇中。曹丕与典 论 论文42.曹丕把八种文体分成了四类,即“奏议 ”、“书论 ”、“铭诔 ”和“诗赋 ”,分别以“雅 ”、“理 ”、 “实 ”和“丽 ”对应 ,点出了每类文体的特点。43.曹丕与典论 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 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 。”44

11、.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 ”指作家的自然禀赋 、个性气质 ,作家的独特个性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作用 。文体论45.曹丕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即不管何种文体,其为文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文体的具体表现形 态却不相同。陆机及其文赋46.文赋:“其始也 ,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 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 ,必待兹而效绩 ”。“每自属文 ,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47.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的文章是( 文赋 )。48.( 陆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就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

12、题进行讨论的理论家 。 49.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是指构思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写出之文不能完美体现构思。文学思想50.文心雕龙的组织非常缜密,全书五十篇 ,除序志一篇外,文心雕龙可分为“文之枢纽 论 ”、“文体论 ”、“创作论 ”和“鉴赏批评论 ”四大部分 。论神思51.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 ,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问题 )。论风骨52.刘勰对艺术风格的探讨 ,集中在四篇文章中, 即体性风骨定势隐秀篇 。 53.“风 ”是指思想情感中所包容的生命力 、感染力 ,而“骨 ”属于文章语言方面的东西。鉴赏论54. 在文心雕龙中 ,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知音篇。55.

13、刘勰认为,时代和世情对文学的兴衰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政治的影响 。其中既有 政治教化的作用 ,也受统治者的好恶抑扬的影响 。其次是时代风气的影响。理论体系的 严密完整性56.文心雕龙的地位及影响:(1)理论体系的严密完整性;(2)思想方法的辩证性;(3) 内容的广泛性 。论诗歌创作57.直寻 :直接描写出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被外物所激发的情感。 58.钟嵘的“滋味说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以“兴 、比 、赋 ”为具体创作手法。(2)以“直寻 ”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3)“干之以风力 ,润之以丹采 ”。诗品的 批评原则59.钟嵘诗品的批评方法:一是“致流别

14、 ”,即考察作家诗体的源流,分国风小雅楚辞 三系 。二是“掎摭病利 ” ,以显优劣与品第 ,即通过作家创作得失来显其优劣。3 / 8沈约与 “永 明体 ”60.“永明体 ”亦称“新体诗 ”, 由沈约 、周颙等人创立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 ,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 ,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 过于艰涩的弊病 ,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声八病论61.沈约提出“ 四声八病 ”。62.四声: “平上去入 ”四种声调 。63.八病 :平头 、上尾 、蜂腰 、鹤膝 、大韵 、小韵 、傍纽 、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 。沈约的贡献64.沈约的声律论 ,有助于诗歌语言形

15、成错综悦耳之美 ,对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 因它规定过严,死板拘泥,造成了诗歌创作的诸多禁忌,有伤自然之美,不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文选的编选6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是萧统的( 文选 )。它选录东周至梁的各体诗文七百余篇, 分为三十七类 ,作者一百三十余人 ,基本反映了八百年间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唐宋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陈子昂与汉魏风骨66.风骨 :是指通过健朗遒劲的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 ,从而造成诗歌外在于人的整体风貌。 67.兴寄 :是指诗歌中的托物起兴, 因物喻志 ,从而使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具体形象融合为一。68.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陈子昂为“唐之诗

16、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 近体之祖也 ”。69.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作者是( 陈子昂) 。新乐府思潮与白居易7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71.提出诗歌要“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的是( 白居易 )。72.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 、元稹 、张籍 、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 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 ,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作用。诗格与 诗式73.最早明确提出“意境 ”概念的是王昌龄所作的诗格 。74.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式 。75.王昌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诗论作品是( 诗格 )。司

17、空图及其诗品76.强调诗歌的“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的文论家是( 司空图 )。77.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1)第一个“象 ”和“景 ” :指的是诗歌语言所形成的具有感性特征的艺术形象。(2)第二个“象 ”和“景 ”,是指读者借助诗歌语言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活动所 体会到的更深层次中的意象 。欧阳修及其 六一诗 话78.六一诗话是欧阳修晚年所作,首开“诗话 ”之体,采用随笔形式点评北宋及唐代诗人作品,对 后人论诗的形式影响很大。提倡诗歌风 格的多样化79.“诗穷而后工 ”是欧阳修继承司马迁“发愤著书 ”和韩愈“不平则鸣 ”的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穷 困的境遇 ,往往使诗人

18、对现实感受更深刻 ,更广阔 ,创作上也更能曲尽人情 ,真切感人 。苏轼的文艺 思想80.在艺术技巧方面 ,苏轼提出了( 随物赋形)和( 辞达而已) 。(1)随物赋形:指创作时对不同的审美意象所做的不同形象描绘。物,指在艺术构思中形成的审美意4 / 8象 。(2)辞达而已: 了然于心 ,又能使了然于口与手 。沧浪诗话的主要内容81.严羽在沧浪诗话 诗辨中说“盛唐诸人 ,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尤迹可求 ”。 82.严羽认为 ,诗的最高标准是( 入神 )。83.熟参:严羽诗论观点,就是仔细钻研诗歌创作规律,品味借鉴诗的优劣,这是一种读书穷理的学力 锻炼 ,通过这种锻炼 ,诗人才有可能进入“妙悟 ”

19、之境 。唐宋词论84.词在唐五代称曲子或曲子词 ,是与(乐)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的格律诗 。花间集序8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完整的词论是( 花间集序 )。86.在词的源流问题上, 欧阳炯认为词是自“乐府相传 ” ,又接受了“南朝之宫体 ”、“北里之娼风 ”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此亦应合乐而歌 。87.在词的形式上, 欧阳炯认为应该重视声律 、文采,“文抽丽锦 ”、“拍按香檀 ”。 88.在词的功用上, 欧阳炯一反周汉儒家风雅大意 ,认为词的功用在于声色之乐 。苏轼论词及 李清照论 词89.李清照在论词 中提出“词别是一家 ”的主张。90.别是一家 ,就是说词应有别于诗 ,词与诗源同而流异 ,界线迥然

20、 ,不能混淆。张炎词源及其他创作论91.张炎所提出词要“雅正 ” ,一是不能为情所役 ,要重“志之所之 ” ,即要重视词的思想内容;二是 作品思想要符合儒家的中和之美。第四章 金元明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金元诗文批 评92.方回灜奎律髓所言“一祖三宗 ”的“祖 ”是( 杜甫 ),“三宗 ”是( 黄庭坚 )、( 陈师道 )、( 陈与义 )。金元的戏曲 理论93.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根据当时的戏曲作品的用韵字编辑而成,是一部论述北曲音韵的著作,但对 南戏亦有很大影响 。94.钟嗣成录鬼簿广泛记载金元戏曲作家的专辑和作品目录 ,中间杂有评语,并作有序文,他高度 赞美戏曲作家的才华 ,认为他们是“高才博艺 ”

21、 ,肯定戏曲作品的艺术价值 。明代诗文理 论95.明代前中期这一百余年间,文学理论呈现简单化倾向。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台阁三杨杨士奇 、杨荣 、杨溥等倡导的“台阁体 ”诗风;一种是道学家诗文论 。96.升庵诗话的作者是明代复古派诗人( 杨慎) 。明代戏曲97.提出“真诗只在民间 ”理论观点的是( 李开先) 。98.明代戏曲本色论者有( 何良俊 )、( 徐渭 )、( 沈璟 )。明代小说理 论99.现存最早的一篇批评小说的文章是蒋大器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元好问简介100.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 ,本源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影响很大。提倡真诚自 然101.元好问诗论:(1)提倡真诚自然 。

22、5 / 8(2)崇尚古朴雅正 。(3)主张刚健雄浑 。方回与瀛 奎律髓102.方回集选诗 、评诗 、诗话为一体的著作是( 瀛奎律髓 )。论艺术表现 手法103.方回的瀛奎律髓把宋代的“诗话之学 ”和“评点之学 ”两种体裁综合运用 ,有论有评 ,别具 特色 。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尤其是清代诗学 。冯舒 、陆贻典 、查慎行 、何义门 、纪 昀等人专门对此书逐条做过评论 。临川派和吴 江派代表人 物104.明朝万历时期, 由于对音律的见解不同和创作思想的差异 ,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戏剧流派 ,一是以 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 ” ,一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 临川派 ” 。“吴江派 ”主张严守音韵格

23、律和 崇尚语言本色 ,特别重视声律美 。“ 临川派 ”反对沈璟等人偏重音律而忽视“意趣 ”的倾向 ,重 视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 。意趣与格律 之争105.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论争主要体现为( 意趣与格律)之争。汤显祖的才 情论106.艺术作品应该以“意 、趣 、神 、色 ”为主 。意 、趣 、神皆以“情 ”为本 ,色则与“才 ”关系密切 。 107.创作全凭才情的驱使。李贽及其童 心说108.李贽提出 ,文学应该追求“童心 ”,“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 ” 。 109.李赞的“童心 ”说 ,对公安三袁 、汤显祖等人的创作和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公安派110.公安派是明代的一个文学流派 。

24、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兄弟三人 ,共同倡导“性灵 ”文学, 因 三人是公安人 ,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111.“公安三袁 ”中 ,理论最系统 、影响最大的是( 袁宏道 )。袁宏道雪 涛阁集序112.元好问论诗崇尚“古雅 ”。113.“世道既变 ,文亦因之 ”是袁宏道提出的关于文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理论观点 ,语见其与 江进之 。114.除此之外 ,他追求“性灵 ” ,主张学习民间语言。第五章 清代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清初中期的 诗文理论概 述115.清初提出“穷于时 ,迫于境 ”而“发为诗 ”才是“古今之真诗 ”的诗论家是( 钱谦益) 。 116.提出“神韵说 ”主张的是清代诗论家( 王

25、士祯) 。117.清代乾隆时期 ,标举“格调说 ”的是清代诗论家( 沈德潜) 。118.翁方纲提出了以( “学问 ”、“义理 ”、“考据“ )为核心的“肌理 ”说。清初中期的词论概述119.浙西词派: 由朱彝尊创立 ,强调词的娱乐 、颂太平之作用。120.阳羡词派: 由陈维崧创立 ,推崇苏轼 、辛弃疾豪放词风 ,反对温庭筠的花间词风和张先 、周邦彦 等绮丽工致的风格 。121.常州词派: 以张惠言 、周济为代表 ,要求词作内容深厚而表现隐微 ,企图弥补阳羡派的虚浮贲张 和浙西末流的空寂雕琢 。122.临川派: 以汤显祖为代表 ,重意趣 。6 / 8清初中期的 戏曲理论概 述123.清初中期 ,

26、关于地方戏曲理论方面最杰出的理论家要首推( 焦循) 。124.金圣叹点评( 西厢记 )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125.对元 、明以来戏曲理论进行全面总结的是( 李渔 ),他的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是一部理论化 、系统化的戏曲著作 ,标志着戏曲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126.焦循专论花部的著作是( 花部农谭 )。127.对戏曲中的“虚 ”与“实 ”进行探讨 ,主张历史剧为“信史 ”的是( 孔尚任) 。小说理论概 述128.清金圣叹以庄子 、离骚 、史记 、杜工部集 、水浒传 、西厢记为“六才 子书 ” ,并加评订。129.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完成于明崇祯十四年,时距明亡仅两年,其评

27、点的真正影响应该是在清代 。 130.在评价红楼梦时指出“事之所无 ,而理之必有 ”的是( 脂砚斋) 。晚清文论概 况131.( 黄遵宪)是“诗界革命 ”的主将 ,他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创作经验 ,力图以诗歌来为维 新运动服务 ,提出作诗的原则应是“诗之外有事 ,诗之中有人 ” ,在语言上 ,他主张言文统一,提倡诗文的口语化 ,提出( 我诗写我口 )的口号 ,成为推动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132.在翻译方面 ,首创“译事三难 :信 、达 、雅 ”之说的是( 严复 )。情景论133.王夫之认为“情 、景 ”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 ,它们互相交融 ,紧密联系 。其次 ,情景是相互作 用的;景对情的

28、作用有两种 :情景的统一和情景互异;情对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诗人情怀和自然 景象的相一致 。叶燮及其 原诗134.原诗是清初诗论家( 叶燮) 的诗学理论著作 。该书比较系统和深入地论述了诗歌的发展创作 和批评理论 ,虽然创新理论不多 ,但在总结前人的理论上 ,做了系统化的工作 。诗歌发展的 规律135.叶燮:(1)提出“诗有源必有流 ,有本必达末 ” ,以源流关系来说明诗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对诗歌变化的具体形式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3)辨证地分析以往的理论 ,既不能复古也不能忽视对古代诗歌的继承 。诗歌反映的 对象136.叶燮认为 ,诗歌反映的对象是( 理 、事 、情 )。创作中主客

29、体条件的统一 137.叶燮把诗歌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概括为理 、事 、情三个方面 。138.他把创作主体所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分为才 、胆 、识 、力四个方面 。139.两者结合 ,使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现实的某种契机产生共鸣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标举“义法 ”140.方苞“义法“说的主要内涵:(1)“义法 ”的应用对象是古文 。(2)强调作者的学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提出对古文写作的要求.文之精粗141.姚鼐把构成文章的要素归纳成八方面予以“精 、粗 ”之分 ,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142.“神 、理 ”等八字分别指文章的精神 、脉理 、气势 、韵味 、篇章 、结构 、句法

30、、音节 、辞采几个 方面 ,属文章艺术性要素。143.揭示了文学艺术的特征 ,指出抽象的艺术神理要通过具体的字句音节等表现出来。 144.对于效法古人 ,要求由表及里 、遗貌取神 ,反对形式上的摹拟 。7 / 8阴阳刚柔兼 济说145.姚鼐的阴阳刚柔之说包含以下四点 :第一 ,用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把文学作品众多的艺术风格归 纳为两大类 。第二 ,阐述了文学风格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三 ,文章必须阴阳相济 ,相辅相成 ,既 不能有所偏废 ,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 。第四 ,对阳刚之美的向往。论结构146.李渔提出“结构第一 ” ,他认为戏曲作品首先在于主题鲜明 ,结构严整 。词采 、音律等等 ,都是

31、 为主题 、结构服务的 。“结构第一 ”包括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 审虚实七个方面 。论形象与典 型147.李渔关于戏曲中人物望造问题的思想可以归纳为 :首先 ,他认为传奇能否流传下去 ,关键在于形 象塑造是否成功 。其次 ,李渔注重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戏曲所塑造的人物要有代表性 ,并不必是 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第三 ,李渔还探讨了如何塑造典型 。人品与文品148.刘熙载认为 ,人品 、胸襟 、见识都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149.在诗界革命中提出“革命当革其精神 ”,反对形式上的革命,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是( 梁启超)。文界革命150.梁启超对“新

32、文体 ”的具体要求:(1)宗旨定而高 。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2)思想新而正 。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 。(3)材料富而当 。(4)报事确而速。小说界革命151.主要理论有:(1)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 。(2)论小说的艺术特征 。梁启超主要强调了小说的感人特征 。第六章 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知识点名称内容境界说15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 境界说 )。写境与造境153.“写境 ”和“造境 ”是从创作方式上论境界的,“造境 ”侧重于理想,“写境 ”侧重于写实 。154.从成因上分析,“造境 ”有三种:(1)创造出一种生活景象以表达并非由此景象而产生的情感 。(2)借境 ,从其他艺术品

33、中提取景象以表达相近的情感 。(3)不依赖情感的造景 。有我之境与 无我之境155.从读者审美感受上分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 ”可分为( 有我之境)与( 无我之境) 。156.“以我观物 ”、“ 以物观物 ”之说对后世文论影响巨大 ,其提出者是宋代理学家( 邵雍) 。隔与不隔157.以“ 隔 ”与“不隔 ”论词的词论家是( 王国维 )。天才的创造 与人为158.王国维认为:(1)天才之知力自然超群 。(2)天才可离意志而观物 。(3)天才之创作与自然为一 。古雅与美的共同性和不同性159.王国维认为“古雅 ”与“美 ”的不同性主要有:(1)“形式“本身不同 。(2)创造者不同 。(3)鉴赏判断力不同 。(4)对人的作用不同。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