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先秦1第二章 两汉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7第四章 唐12第五章 宋15第六章 金19第七章 元19第八章 明20第九章 清23第十章 近代25第一章 先秦一 、单选题1.“诗言志 ”的思想最早出自于( )A.庄子 天下篇 B.论语 C.尚书 尧典 D.毛诗序2.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的是( )A.诗言志 B.诗以言志 C.诗者 ,志之所之也 D.诗言是其志也3.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感染作用的言论是(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4.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认识作用的言论是(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5.孔
2、子概括诗经三百篇的内容 ,谓之( )A.文质彬彬 B.尽善尽美 C.思无邪 D.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6.下列强调文学艺术具有交流情感作用的言论是(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7.孔子在论语 八佾中对韶乐的评价是( )A.“尽美矣 ,又尽善也 ” B.“尽美矣 ,未尽善也 ”C.“未尽美也 ,亦未尽善也 ” D.“尽善矣 ,未尽美也 ”8.先秦时期 ,提出“非乐 ”主张的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9.墨子强调作品的实用价值 ,认为文章写作应该( )A.“先质而后文 ” B.“先文而后质 ” C.“质文并生 ” D.“文质彬彬 ”10.荀子文学观
3、的核心是( )A.写实 B.明道 C.言志 D.缘情二 、多选题11.孔子主张“放郑声 ” ,原因在于郑声( )A.是民间歌曲 B.未能尽善尽美 C.不符合“ 中和之美 ” D.是歌咏男女爱情的E.不符合古乐的传统112.下列文艺观点, 出自论语的有(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C.诗言志 D.辞达而已矣E.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13.墨子提出“言必有三表 ” ,其“三表 ”分别是( )A.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B.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本之于作者心中之情 D.察其合乎中和之美E.废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14.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A.明道 B.宗经 C.崇
4、仁 D.尚礼 E.征圣答案&解析1.答案: C解析:“诗言志 ”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原文如下: 帝 曰:“ 夔!命女典乐 ,教胄子 ,直而温 ,宽而 栗 ,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 。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 。” 故选C。2.答案:A解析:诗言志中“ 志 ”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情感等。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情感、抱负。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序中提出“诗言志 ”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故选 A。3.答案:A解析:故选 A。4.答案: B解析:2故选 B。5.答案: C解析:论语为政:“子 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
5、 曰 :思无邪 。” 故选 C。6.答案: C解析:故选 C。7.答案:A解析:论语八佾原文如下:子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 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故选 A。8.答案: C解析: 墨子从“ 尚用 ”、“ 尚质 ”的观点出发 ,提出“ 非乐 ”说 。他认为统治者的音乐享受是从剥夺民财 民力而来 ,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是有害的 。音乐享乐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益处 ,这也是他的小生产者的观 点的反映 。故选 C。9.答案:A解析: 质指人内在的固有的道德品质 , 文指人的外在的文饰 。墨子将质引申为社会的物质生活 ,将文的外 延扩大为一切审美活动 ,用先质而后文说明审美和艺术活动要建立在
6、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思想 ,物质生 活基础即实用价值 。故选 A。10.答案: B解析: 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 ,其中明道是其文学观的核心 。荀子特别强 调“道 ” ,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 ”的反映; “道 ”是治理国家的核心 , 写文章 ,要“心合于 道 ,说合于心 ,辞合于说” , 即文以明道 ,形式为内容服务 。故选 B。11.答案: CE解析: 孔子崇尚中和之美 ,对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民间乐曲采取轻视 、排斥的态度 ,说“郑声淫 ” , 因此主3张“放郑声” 。而对于韶 、武古乐则推崇之至 ,这反映出他复古守旧的倾向 。故选 CE。12.答案: AB
7、DE解析:故选 ABDE。13.答案: ABE解析:墨子原文: 子墨子言曰 :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 ,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 。 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故选 ABE。14.答案: ABE解析: 荀子特别强调“道 ” ,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 ”的反映; “道 ”是治理国家的核心 , 写 文章 ,要“心合于道 ,说合于心 ,辞合于说 ” , 即文以明道 ,形式为内容服务 。基于“ 明道 ”的要求 ,在 写文章时,一定要引征圣人的言论和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原文片断 ,以增强论证效果,这就是“征
8、圣”和“ 宗 经 ” 。故选 ABE。第二章 两汉一 、单选题15.毛诗序提倡文学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言论是( )A.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俗 B.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C.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D.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16.司马迁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因遭困厄而著书总结概括为( )A.“疾虚妄 ” B.“不平则鸣 ” C.“发愤著书“ D.“穷而后工 ”17.“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出自( )A.论衡 B.毛诗大序 C.史记 D.报任安书18.下列文论思想, 出自于论衡 超奇的是( )A.时运交移 ,质文
9、代变 B.发乎情 ,止乎礼义C.言必有三表 D.实诚在胸臆 ,文墨著竹帛 ,外内表里, 自相副称419.汉代被认为是文学批评中“作家论 ”滥觞的典籍是( )A.论衡 超奇 B.史记 C.淮南子 D.楚辞章句序20.楚辞章句序的作者是( )A.刘安 B.班固 C.王充 D.王逸二 、多选题21.下列文艺观点, 出自毛诗序的有( )A.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B.言必有三表 ,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 ,有用之者C.夫乐者 ,乐也 ,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D.发乎情 ,止乎礼义E.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俗22.关于毛诗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出了
10、乐教思想 B.将情 、志并举 ,揭示了诗歌的本质C.提出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主张 D.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E.提出了“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23.毛诗序说:“关雎 ,后妃之德也 ,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第二个“风 ”的含义是( )A.民风 B.教化 C.讽劝 D.国风 E.风化24.在评价作者的问题上 ,王充所持的观点是( )A.反对崇古非今 B.实诚在胸臆 ,文墨著竹帛 ,外内表里, 自相副称C.优者为高, 明者为上 D.皓首穷经E.博通能用25.王逸对屈原及离骚的评价是( )A.进不隐其谋 B.退不顾其命 C.露才扬己 ,竞于群小之中D.婉娩以顺上 ,逡巡以
11、避患 E.依托五经以立义三 、填空题26.王逸称骚为“ ” ,表现出对骚极端的推崇。答案&解析15.答案: A解析:A 项: 古代的圣王用诗来规范夫妇关系 。B 项:语出荀子 。CD 项:语出论语 。故选 A。516.答案: C解析: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 易 ;孔子厄陈、蔡 ,作春秋 ;屈原放逐 ,著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 而论 兵法;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 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也 。” 司马迁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因遭困厄而著书总结概括为“发愤著书“ 。故选 C。17.
12、答案: D解析:报任安书原文: “ 亦欲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 家之言 。草创未就 ,会遭此祸 ,惜其不 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这是司马迁作史记的动机 。故选 D。18.答案: D解析:A 项出自文心雕龙时序 。B 项语出毛诗序 ,这是儒家诗论对诗歌创作与批评提出的要求。 C 项语出墨子非命上 。D 项出自王充论衡超奇 ,故选 D。19.答案: A解析:论衡超奇的主要内容是对作家的品评 。在王充以前 , 虽然有人对具体个别作家进行过评价 , 像司马迁的史记屈原传等等 ,然而 ,像这样关于作者的通论 ,论衡超奇实开先河 , 因而可认 为是文章批评中“作家论” 的滥觞 。故选 A
13、。20.答案: D解析: 西汉刘向第一次把楚辞辑录成书 ,分十六卷 。王逸据此为底本 ,增加己作九思及班固的离骚 序离骚赞序二篇 ,为十七卷 ,加以整理注释 ,成楚辞章句 ,并作序 。故选 D。21.答案: ADE解析: B 项语出墨子 ,C 项语出荀子乐论 ,故排除 。其余三项均出自毛诗序 ,故选 ADE。22.答案: BCD解析:毛诗序原文: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B 项正确 。 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 美教化 ,移风俗 。C 项正确 。故诗有六义焉: 一 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 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分类,赋比兴为表现
14、手法。D 项正确。孔子提出乐教思想,E 项出自论 语 ,故排除 。本题选 BCD。23.答案: BE解析: 此句译为: “关雎 ,是咏叹后妃美德的诗 ,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 ,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 矫正夫妇之道的 。”风:教化 ,风化 。故选 BE。24.答案: ABCE6解析: 王充在论衡超奇中通过对鸿儒的赞扬 ,提出了品评作者的标准 。品评作者的高下不能以读 书多少作标准应看他是否“博通能用 ” 。作者的修养 ,不能光从外在的“ 文 ”下功夫 , 而更需要从内在 的“ 实 ”作努力 。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提出以时代作区分 , 以“优者为高 ,明者为上” 。故选 ABCE。25.答案: AB
15、DE解析: C 项为班固对屈原的评价 。王逸对屈原的人格重新给予高度的赞赏 ,说屈原“进不隐其谋 ,退不顾 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 ,俊彦之英也 ” ,赞赏其“ 杀身成仁 ”的人生态度 ,这就否定了班固对屈原人格的歪 曲 。王逸高度评价了屈原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楚辞章句序中他写道“若夫怀道 以迷国 ,详愚而不言 ,颠则不能扶 ,危则不能安 ,婉娩以顺上 ,逡巡以避患 , 虽保黄耉,终寿百年 ,盖志 士之所耻 ,愚夫之所贱也 。”王逸同样以儒家的经典为依据 ,论说屈原作品是如何合乎经义的 。“ 夫离 骚之文 ,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故选 ABDE。26.答案: 经解析: 西汉中
16、叶以后 ,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 ,经书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准则 。班固依托经义来贬低屈原, 王逸引经据典来反击 ,他在楚辞章句序中称骚为“经 ” ,表现出对骚极端的推崇。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一 、单选题27.提出“文以气为主 ”这一命题的是( )A.王逸 B.王充 C.曹丕 D.陆机28.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 ,对文学体裁作出了认真区分的著作是( )A.文心雕龙 B.诗品 C.文赋 D.典论 论文29.曹丕对文学评论态度的批评 ,具有创新性的是( )A.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B.贵远贱近C.崇今非古 D.向声背实30.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陆机首提灵感问题 ,他把灵感称作( )A.顿悟 B.神思
17、 C.应感 D.兴会3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文章是( )A.尚书 尧典 B.典论 论文 C.文赋 D.文心雕龙32.“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所描述的过程是( )A.艺术虚构 B.艺术想象 C.艺术表达 D.艺术概括33.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 )7A.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人间词话34.神思阐述的核心问题是( )A.艺术灵感 B.艺术情感 C.艺术想象 D.艺术风格35.文心雕龙中涉及到创作论各方面问题 ,具有总纲性质的篇章是( )A.神思 B.时序 C.体性 D.隐秀36.文心雕龙中 ,集中反映刘勰文学史观的篇章是( )A.原道 B.
18、时序 C.通变 D.神思37.“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出自( )A.神思 B.时序 C.体性 D.隐秀38.诗品论述的对象是( )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39.对于诗歌的音律 ,钟嵘的主张是( )A.务为精密 ,襞积细微 B.不必讲求音律C.按四声八病去推敲音律 D. 自然和谐的音律40.在诗歌创作上 ,钟嵘提出了( )A.滋味说 B.韵味说 C.肌理说 D.神韵说二 、多选题41.典论 论文所批评的文人的错误态度有( )A.贵远贱近, 向声背实 B.追逐流俗 C.文人相轻D.质文不称 ,华实不符 E.因袭古人 ,缺乏创新42.陆机认为创作之前 ,作家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9、 )A.虚静养心 B.观察万物 C.钻研古籍 D.怀抱高洁的心情E.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43.刘勰认为 ,培养艺术构思能力须具备的条件有( )A.积学以储宝 B.酌理以富才 C.研阅以穷照 D.驯致以绎词E.凭情以会通44.下列观点 ,属于钟嵘的有( )8A.反对声病 ,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 B.反对做诗用典 C.提倡五言诗体D.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 ”的观点 E.提出了“别趣说 ”三 、填空题45.诗品序说: “观古今胜语 ,多非补假, 皆由 。”四 、简答题46.简要评价“文以气为主 ”。答案&解析27.答案: C解析: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
20、 ,“ 气 ”指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 ,作家的独特个性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作用 。故选 C。28.答案: D解析: 曹丕典论论文:“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大意: “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 的本质是共同的 , 而具体(体裁和形式) 的末节又是不同的 ,所以奏章、 驳议适宜文雅 , 书信、论说适宜说理 ,铭文、诔文崇尚事实 ,诗歌、赋体应该华美 。” 故选 D。29.答案: A解析: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 ,指出了两种文学批评者的错误态度:贵远贱近 , 向声背实: 斥责了尊 古卑今的观点 ,这并不是作者的创见 ,早在西汉末东汉初的桓谭、王充便
21、提出 。对“ 文人相轻 ”的指斥: 是曹丕的新论 ,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 ,说明各个作家各有短长 。故选 A。30.答案: C解析: 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 ,通塞之纪 ,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 。”翻译: “ 至于文思灵感到来 的时机 ,顺通和阻塞的机遇(难以言之) ,来时不可遏止 ,去时不可抑制 。” 故选 C。31.答案: C解析:陆机写文赋就是要通过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探寻文章写作的规律 ,以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文 赋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创作构思的过程 ,仔细分析了文章的利病得失 ,并指出了写作中应注意的一 系列 问题 。在陆机之前 ,还没有一篇文章如此详尽地讨论创作规律 。刘
22、勰作文心雕龙便深受文赋启发。 故选 C。32.答案: B解析:此句出自陆机的文赋 。精:神 。骛:驰 。八极:喻极远之处 。万仞: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万9仞喻极高之处 。意谓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 ,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 。此句所描述的过程是艺术 想象 ,故选 B。33.答案: B解析: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体例周详 ,论旨精深 ,清人章学诚称 它“体大而虑周” 。故选 B。34.答案: C解析:文心雕龙神思阐述的核心是艺术的想象 。1.定义: 身在此心在彼 ,不受身体局限 。2.性质: 非 主观冥想 , 以现实为基础 。3.重要纲领: “ 思理为妙 ,
23、神与物游” 。故选 C。35.答案: A解析: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神思列为创作论之首 ,具有纲领性质 ,涉及到创作论各方面问题 ,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艺术的想象 。故 选A。36.答案: B解析:原道: 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 文原于道 。时序: 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 ,集中 反映刘勰文学史观 。通变: 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和革新问题 。神思: 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 。故 选 B。37.答案: B解析: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古今情理 ,如可言乎! ”翻译: “ 随着时代的 交替推移 ,崇尚文采或者质朴各代不同 ,古往今来的情理发展 ,似乎可以谈一
24、谈吧! ”故选 B。38.答案: A解析:诗品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 ,计上品十二人 , 中品三十八人 ,下品七十 二人 。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而不涉及文章 。故选 A。39.答案: D解析:钟嵘在诗品序:“但令清浊通流 , 口吻调利 ,斯为足矣 。”大意:诗歌 ,原本就是要吟诵的 , 不要弄得艰涩不通 ,只要清亮的声音与重浊的声音协调 , 出口爽利 ,这就足够了 。 因此钟嵘主张自然和谐 的音律 ,故选 D。40.答案: A解析:10诗的“ 滋味 ”是“指事造形 ,穷情写物 ,最为详切 ” 。详 ,是指描写的细致 。切 ,指描写的深刻 。要达到 这个要求 ,必须赋、比、兴
25、并重 ,做到言近旨远 ,形象鲜明 。故选 A。41.答案: AC解析: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 ,指出了两种文学批评者的错误态度:贵远贱近 , 向声背实: 斥责了尊古卑今的观点。对“ 文人相轻” 的指斥:是曹丕的新论 ,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 ,说明各个作家各有短长。 故选 AC。42.答案: BCD解析: 陆机认为进行文学创作必须观察万物 , 钻研古籍和怀抱高洁的心情 ,有了这三方面的准备 ,要进入 创作过程 ,还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遵四 时以叹逝 , 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 , 喜柔条于芳 春 。” 文以情生 ,情因物感 ,才是创作过程的起点 。故选 BCD。43.答案:
26、ABCD解析:ABCD 项出自文心雕龙神思 ,译为:为了做好构思工作 ,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 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 ,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 ,最后要训练自 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 。故选 ABCD。44.答案: ABC解析:D 项出自陆机文赋 ,E 项出自严羽沧浪诗话。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道:“但令清浊通流 , 口吻调利 ,斯为足矣 。” 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 。( A 项正确)“观古今胜语 ,多非补假 , 皆由直寻 。” 补假:拼凑借用前人语句或典故 。直寻:直接描写感受 。( B 项正确)始言“滋味”说,认为“五言居文 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
27、者也” 。专为五言诗立说 。( C 项正确)故选 ABC。45.答案: 直寻解析: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道: “观古今胜语 , 多非补假 , 皆由直寻 。”补假:拼凑借用前人语句或典 故 。直寻: 直接描写感受 。这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46.答案: 曹丕所谓“ 气 ”指作家的气质、个性 , 以及由此形成各自的独特的风格 。因此 ,不同作家各有所 长 。但过分强调作家的材性 , 而不懂得作家的风格是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的结果 ,观点不够全面。11第四章 唐一 、单选题47.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推崇的诗的境界是( )A.翡翠兰苕 B.鲸鱼碧海 C.独鹤于飞 D.流莺比邻48.提出诗应“情在言外
28、 ”、“ 旨冥句中 ”的文论家是( )A.司空图 B.王士祯 C.皎然 D.袁枚49.唐代诗论家中 ,提出“取境 ”问题的是( )A.皎然 B.陈子昂 C. 白居易 D.司空图50.与元九书是一篇纲领性著作 ,作为经验与理论它总结的对象是白居易的( )A.感伤诗 B.闲适诗 C.讽喻诗 D.杂律诗51.主张写古文要以气为先 ,并且把气与言关系比作水与浮物关系的文论家是( )A.陈子昂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52.韩愈古文理论关于文章形式的革新 ,主要表现在( )A.文以明道 B.文章接近口语 C.讲究骈偶 D.征圣宗经53.在“文 ”与“道 ”关系问题上 ,柳宗元提出了( )A.文以
29、明道 B.文以载道 C.文以贯道 D.作文害道二 、多选题54.陈子昂为纠正晋 、宋以来“彩丽競繁 ”的文弊而提出的变革方法有( )A.风骨 B.兴寄 C.韵味 D.滋味E.美刺55.下列名句出自与元九书的是( )A.诗者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B.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C.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D.气 ,水也;言 ,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E.盛唐诗人惟在兴趣56.李商隐文学思想在晚唐独树一帜 。他主张创作上“不爱攘取经史 ,讳忌时世 ” ,就是( ) A.不走复古老路 B.不说陈词滥调 C.不怕揭露现实 D.不讲究声律平仄 E.不使用典故三 、填
30、空题1257.“气盛言宜 ”的提出者是 。58.司空图认为好诗要做到“ ,远而不尽 ” ,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四 、名词解释题59.名词解释 :别裁伪体答案&解析47.答案: B解析:戏为六绝句:“ 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大意: “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 诗文 ,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 ,缺少大的气度 , 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 健才力和阔大气魄 ,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 因此杜甫推崇的诗的境界是鲸鱼碧海 。故选 B。48.答案: C解析:皎然诗式:“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 , 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 。” 故选 C
31、。49.答案: A解析: 皎然论诗的突出成就是“取境说 ”的创立 。其诗式取境云: “ 夫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取境之时 ,须至难至险 ,始见奇句 。” 故选 A。50.答案: C解析: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论的纲领 ,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 ,加 以发展 ,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 ,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 ,观点鲜明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故选 C。51.答案: B解析:韩愈答李翊书:“ 气 ,水也; 言 ,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翻译:“ 文章的气势, 就像水;语言 ,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 。水势大 ,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
32、能浮起来 ”。故选 B。52.答案: B解析: 韩愈古文理论关于内容的革新是文以明道 ,形式的革新是创造比较接近于口语的古文 。D 项是荀子 文学思想基本内容 。故选 B。53.答案: A解析:13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始吾幼且少 ,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 乃知文者以明道 。 因此 ,文以明道是柳宗元文论的核心 。故选 A。54.答案: AB解析: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原文: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 ,彩丽競繁 , 而兴寄都绝 ,每以永叹 。 见明公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 。在这篇短文里 , 陈子昂肯定了风雅、 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 ,指出了晋、宋以来“彩丽競
33、繁 ”的文弊 ,着重提出“风骨 ”和“兴寄 ” 两个问题 。 故选 AB。55.答案: ABC解析:ABC 项均出自与元九书 ;D 项出自韩愈的答李翊书 ;E 项出自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辩。 故选 ABC。56.答案: ABC解析: 李商隐在上崔华州书中说: “行道不系今古 ,直挥笔为事 ,不爱攘经史 ,讳忌时世 。”大意: 道并非周、孔所独能 ,人们行自己的道不必迁合古人 , 文章记事应挥笔独创 ,抒发自己情感 ,为文不必援 经据典 ,不必忌讳时世 ,亦不应甘居百经万书之下 。D 项无关 ,E 项过于绝对 ,故选 ABC。57.答案:韩愈解析: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 “ 气盛 ,则言之短长与声之
34、高下者皆宜 ” 。“ 气盛言宜 ” ,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 ,则在发言、著述时 ,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 ,均能得宜。58.答案: 近而不浮解析: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 “近而不浮 ,远而不尽 ,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翻译: “近 在眼前的形象 ,诗人写来而并不浮浅 ,诗的意境极为深远 ,不是句子所能表达尽情的 。这样在语言文字之 外 ,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59.答案:唐杜甫关于批判吸取前人创作经验的主张,语出戏为六绝句。意谓应辨别、剪除那些背离风 雅传统的、因袭模拟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14第五章 宋一 、单选题60.宋代论文推原于道 ,论学道而归之于关心现实生活“百事 ”的文论家是( )A.梅尧臣 B.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