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2130-2023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357772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2130-2023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11_T 2130-2023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 2130-2023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 2130-2023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13.030.5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21302023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of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forrecyclablesystem2023-09-25发布2024-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21302023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25可回收物交投点建设与管理.2设置要求.2建设要求.3设施设备.3环保要求.3安全要求.3管理要求.36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与管理.4设置要求.4建设要求.4设施设备.4环保要求.4安全要求.5管理

2、要求.57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与管理.5设置要求.5建设要求.5设施设备.6环保要求.6安全要求.6管理要求.68运输.7小型收集机具运输.7货车运输.79信息管理.7信息记录.7信息报送.7附录A(规范性)公示牌样式.8附录B(资料性)编号规则.10B.1可回收物交投点编号规则.10IDB11/T21302023B.2可回收物中转站编号规则.10B.3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编号规则.10参考文献.11IIDB11/T2130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

3、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永刚、唐艳菊、王全、庄登鹏、张涛、刘晓明、张莅莉、胡佳伟、曹雅、王晓燕、田光、贺洁、胡昌夏、尹南华、苟晓光、田雷、胡新征、陈鹏、徐娜、俞清、倪文军、徐源鸿、庄鹏、秦继川。IIIDB11/T21302023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管理的一般要求,可回收物交投点、可回收物中转站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要求,以及运输和信息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可回收物交投点、可回收物中转站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建设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4、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368862018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SB/T10720再生

5、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DB11/307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可回收物recyclable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注:本文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具体可参见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再生资源recyclableresource1DB11/T21302023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

6、重新获得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可回收物交投点recyclablecollectionstation对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进行投放、回收、初级分类和暂存的场所,包括固定交投点和流动交投点两类。固定交投点fixedcollectionstation具备可回收物投放、回收、初级分类和暂存功能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可回收物交投点。流动交投点mobilecollectionstation具备提供定时定点回收服务等功能,采用电话、网络预约回收或车辆流动回收等方式,可供交投常见品类可回收物的可回收物交投点。生活垃圾分类驿站municipalsolidwastesortingstation具备垃圾分类宣传教

7、育、可回收物交投、在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承担误时投放收集等功能的场所,是固定交投点的一种形式。可回收物中转站recyclabletransferstation对可回收物进行集中回收、初级分类、减容、暂存和转运的场所,可兼具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等其他品类生活垃圾暂存功能。再生资源分拣中心recyclableresourcesortingcenter对再生资源进行精细分选、拆解、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储存等专业化、规模化加工处理的场所。可回收物回收体系recyclablesystem以可回收物交投点、可回收物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为基础,建立的包含运输、信息管理在内的可回收物运营体系。4

8、一般要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应以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安全规范、环境友好为原则。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市容环卫等有关方面的政策和规定。5可回收物交投点建设与管理设置要求5.1.1可回收物交投点应根据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固定交投点或流动交投点。5.1.2根据居住小区规模,每300户500户居民应设置1个可回收物交投点,农村地区每个行政村(自然村)至少设置1个可回收物交投点,可依托村级收集点设置。固定交投点的用地面积宜按照每2100户5m计算,用地面积不应小于6m。DB11/T2130202322注:村级收集点,指行政村内设置的生活垃圾收集设

9、施,用于集中收集、暂存行政村产生的各品类生活垃圾。5.1.3固定交投点宜依托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设置。新建小区应同步建设固定交投点,已建成小区可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改建,或利用社区内其他建筑物设置。5.1.4无法建设固定交投点或村级收集点的区域,应设置流动交投点。建设要求5.2.1固定交投点应为密闭式建筑,或为符合安全规范的顶棚和围墙形式。可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钢材、预制混凝土等组件组装,和周边建筑物相协调。5.2.2固定交投点地面应作防水、防渗漏处理,有特殊要求的地面应作防腐蚀处理,一般地面为混凝土地面。5.2.3固定交投点内部应分区管理,可设置交投区、可回收物堆存区、工具存放区等。5.2.4

10、流动交投点采用车辆流动回收的,应使用封闭式厢式货车,车辆按照发布的车辆涂装要求喷绘和设置标识。所选定的经营区域应符合所在街道(乡镇)的管理要求,经营区域应在地面划出明显的范围标记或以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设施设备5.3.1可回收物交投点应配备货架、货柜(箱)等可回收物分类存放设备,流动交投点应随车配备可回收物收集袋(箱)。5.3.2应配备检定合格的电子秤,如实、及时记录交投信息。5.3.3应配备消杀设备。5.3.4宜配备用于宣传教育的设施,如:宣传海报、宣传栏等。环保要求5.4.1运营过程中应保持内部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5.4.2混入的其他垃圾应集中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处。5.4.3夹带的有害垃

11、圾应集中收集并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处。5.4.4不应产生噪声扰民,不应使用大音量扩音器。5.4.5回收物品中残留的液体、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合规排放。安全要求5.5.1固定交投点主体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要求。5.5.2固定交投点应按GB50140的规定配备灭火器材,流动交投点应配备至少2具灭火器。5.5.3流动交投点停靠位置应远离高压电线、配电箱柜、易燃易爆品存储区域等危险场所。5.5.4应清理回收物品中可能夹带的易燃易爆品,包括但不限于充电宝、手机电池等,集中收集处理。5.5.5回收过程中应严禁烟火。管理要求5.6.1应在显著的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牌应符合附录A中图

12、A.1的样式。公示内容包括:编号、管理单位、管理责任人、收集服务单位、收集责任人、电话、投放品类、服务时间等。编号规则参照附录B中B.1。同时还应公示备案信息、回收品类的价格、回收人员信息、回收目录等。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按照有关要求执行。5.6.2可回收物交投点工作人员应接受作业、环保、安全、职业道德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应配36.2.1面积宜参考所在区域可回收物产生量设计,宜按照每10000户500m计算。原则上每个中转站面积不小于150m,不大于5000m。DB11/T21302023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保护措施。5.6.3采用流动回收方式的居住小区回收频率不低于每周一次,农村地区回收频率

13、不低于每月一次。5.6.4可回收物应分类存放、码放整齐,及时清运。5.6.5流动交投点采用电话、网络预约方式的,应保持预约渠道畅通,按照约定提供回收服务。5.6.6应将分类后的可回收物及时转运至可回收物中转站或再生资源分拣中心。6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与管理设置要求6.1.1应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统筹考虑区域面积、规划、人口数量等因素,确定位置和规模。不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可与其他街道(乡镇)统筹共建。每个中转站覆盖居民户数不宜大于20000户,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0m。6.1.2可优先结合现有密闭式清洁站或规划环卫设施共建。建设要求2226.2.2应带有符合安全规范的围墙,和周边建筑物相协

14、调,宜满足景观性要求。6.2.3应结合运营需要设置称量区、分拣减容区、存储区、装卸区等作业区。作业区面积应满足可回收物中转功能和能力的要求。具备条件的可单独设置有害垃圾暂存区、大件垃圾暂存区等,且与可回收物中转区域有物理间隔。6.2.4对环境有影响的作业区域不应露天。6.2.5地面应作防水、防渗处理,有特殊要求的地面应作防腐蚀处理,一般地面应为混凝土地面。设施设备6.3.1应配备货柜、分选筐等分类存储设施。6.3.2应配备起重、称重、减容、打包、装卸、转运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秤、地磅、泡沫塑料冷压机、打包机、叉车、货车。6.3.3应设置排水系统,配备液体截流、收集、泄水等设备设施。6.3

15、.4应配备电子监控设备。6.3.5不应配备生产性废金属切割、破碎设备。6.3.6宜采用立体分拣等设施,增加中转站空间利用率。环保要求6.4.1应制定并实施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6.4.2在分类、减容、装卸等各项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打扫、清理场地,保持内部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6.4.3回收物品中夹带的或分选出的有害垃圾,应集中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处。6.4.4站内如有减容压缩设备,应在其下方设置残留液体收集装置。污水排放应符合DB11/307的要求。6.4.5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屏蔽、隔声等减震降噪处理措施,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6.4.6分选出的一般工业固

16、体废物应单独收集,贮存、处置场应符合GB18599的相关要求。4DB11/T213020236.4.7运行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单独收集,贮存应符合GB18597的要求,由专业运输单位交由有资质企业处理。6.4.8宜使用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如叉车)应符合GB36886-2018中表1的排气烟度限值。位于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区域内的,应符合GB36886-2018中表1的类限值要求。安全要求6.5.1应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消防演习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5.2主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与周边建筑设施的防火间

17、距应符合GB50016的要求。6.5.3应按GB50140要求配备灭火器材。6.5.4应按GB2894的要求设置和使用安全标志。6.5.5特种设备应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检验合格证书,并建立台账,由专人管理。管理要求6.6.1应在显著的位置悬挂公示牌,张贴再生资源经营者备案信息表。公示牌应符合附录A中图A.2的样式,内容包括:编号、管理单位、管理责任人及电话、可回收物品类、服务时间、地址、监督电话等。编号规则参照附录B中B.2。6.6.2可回收物中转站工作人员应接受作业、环保、安全、职业道德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应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措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上岗证

18、。6.6.3可回收物中转站暂存的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管理应符合对应垃圾品类的管理规定,及时清运。6.6.4分类减容后的可回收物应按类别堆放整齐,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无洒落。注意存放高度和稳固程度,确保存放安全。6.6.5分类减容后的可回收物应运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或加工利用企业,并完成相关交接信息确认。6.6.6可回收物中转站内不应开展生产类废金属的切割、破碎等加工活动。7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与管理设置要求7.1.1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建设应符合本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7.1.2应根据服务范围内再生资源产生量确定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模,根据辖区面积和人口聚集情况确定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位置,宜结合循环经

19、济产业园设置。7.1.3与居民区距离应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要求为准。建设要求7.2.1宜建设为多品类综合型的分拣中心,厂区面积、年分拣能力和单位面积产能要求应符合SB/T10720的规定。7.2.2建筑应符合GB50352的建筑要求,突出集约、节约用地。外墙应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满足景观性要求。7.2.3对环境有影响的加工生产区域不应为露天。7.2.4应合理设置分拣中心生产、办公、教育展示、交易、物流等区域,生活区与办公区相互隔离,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5DB11/T213020237.2.5生产区域应合理设置称重区、原料区、分拣加工区、质检区、成品区、装卸区、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贮

20、存区、污水处理区等。7.2.6地面应作防水、防渗漏处理,有特殊要求的地面应作防腐蚀处理,一般地面应为混凝土地面。7.2.7地面道路载荷应符合GBJ22的要求。设施设备7.3.1应建设与回收品类、规模和工艺要求相适应的分拣线,根据需要配备与回收规模和工艺相适应,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分拣、拆解、剪切、破碎、清洗、打包、装卸、转运、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设备。7.3.2应配备检定合格的自动称量系统。7.3.3应配备电子监控系统。7.3.4应具备消防安全设备、上下水、电管网及排水系统,厂房应有液体截流、收集、泄水等设备设施。环保要求7.4.1应制定并实施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7.

21、4.2每日分拣、减容、装卸等各项作业结束后,应打扫清理场地,保持内部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7.4.3车间废气排放应符合DB11/501的要求。7.4.4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收集并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至污水管网,无法排至污水管网的,应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排放应符合DB11/307的要求。7.4.5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7.4.6分拣过程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单独收集,贮存、处置场应符合GB18599的相关要求。7.4.7运行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单独收集,贮存应符合GB18597的要求,由专业运输单位交由有资质企业处理。7.4.8宜使用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

22、机械。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如叉车)应符合GB36886-2018中表1的排气烟度限值。位于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区域内的,应符合GB36886-2018中表1的类限值要求。安全要求7.5.1应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消防演练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7.5.2建筑物耐火等级应不低于GB50016中厂房和仓库的三级要求。防火间距可参考GB50016丙类车间仓库防火间距的要求。7.5.3应按GB50016要求,设置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车通行通道以及消火栓系统。7.5.4应按照GB50140要求配备灭火器材。7.5.5防雷设施设备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23、。7.5.6防爆、防毒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7.5.7应按GB2894的要求设置和使用安全标志。7.5.8特种设备应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检验合格证书,并建立台账,由专人管理。管理要求7.6.1应在显著的位置悬挂公示牌,张贴再生资源经营者备案信息表。公示牌应符合附录A中图A.3的样式,内容包括:编号、管理单位、管理责任人及电话、可回收物品类、服务时间、地址、监督电话6DB11/T21302023等。编号规则参照附录B中B.3。7.6.2应按照企业运营要求,制定完善的岗位操作守则、工作流程、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制度。7.6.3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应

24、符合GBZ1的要求。7.6.4各岗位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大型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和质量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应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操作证。8运输小型收集机具运输8.1.1可回收物交投点相关的收集和转运可采用合规的三轮环卫机具或四轮收集车。8.1.2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安全、规范、整洁,采取措施防止可回收物在运送过程中撒漏、掉落。8.1.3运输过程中应开启车辆警示装置。货车运输8.2.1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建立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度,保持车辆安全、规范、整洁。8.2.2优先使用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运输车辆。燃油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排放标准要求。8.2.3应按照车辆涂装

25、要求进行喷绘并设置标识。8.2.4运输过程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并采取措施防止撒漏、掉落。9信息管理信息记录9.1.1可回收物交投点应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可回收物的回收品类、质量(数量)、回收价格;转运去向、转运可回收物的品类、质量(数量)。9.1.2可回收物中转站应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可回收物的来源、品类、质量(数量);可回收物转运方名称、运输记录、转运品类、转运日期、价格、金额。9.1.3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应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进入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可回收物的来源、品类、质量(数量);转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可回收物的品类、质量(数量)、价格、金额、固体废物台账记录、危险废物

26、台账记录。9.1.4运输过程应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货物种类、重量或数量信息、承运车辆牌照、所属公司、驾驶人基本信息、货物运输的始发地和到达地名称、运输合同等。9.1.5相关记录应保存3年以上。信息报送9.2.1可回收物交投点、可回收物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管理责任人应建立信息台账,宜采用电子运单管理,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应按要求报送本市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9.2.2可回收物交投点、可回收物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管理责任人对统计信息报送应符合辖区可回收物体系统计管理制度要求,报送信息准确、及时。7DB11/T21302023附录A(规范性)公示牌样式图A.1可回收物交投点

27、公示牌图A.2可回收物中转站公示牌8DB11/T21302023图A.3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公示牌9DB11/T21302023附录B(资料性)编号规则B.1可回收物交投点编号规则区名拼音首字母大写(第1、2位)+街道(乡镇)名拼音首字母大写(第3、4位)+区内顺序码(最后4位)。注:区名如超过2个字符,则使用前2个字符的拼音首字母;街道(乡镇)名如超过2个字符,则使用前2个字符的拼音首字母。示例:朝阳区第1个建成验收的在劲松街道可回收物交投点编号:CYJS0001。B.2可回收物中转站编号规则区名拼音首字母大写(第1、2位)+街道(乡镇)名拼音首字母大写(第3、4位)+区内顺序码(最后2位)。注

28、:区名如超过2个字符,则使用前2个字符的拼音首字母;街道(乡镇)名如超过2个字符,则使用前2个字符的拼音首字母。示例:朝阳区劲松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区内第1个建成验收的可回收物中转站)的编号:CYJS01。B.3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编号规则区名拼音首字母大写(第1、2位)+区内顺序码(最后2位)。注:区名如超过2个字符,则使用前2个字符的拼音首字母。示例:朝阳区第1个建成验收的在金盏乡高安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编号:CY01。10DB11/T21302023参考文献1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2SB/T107192012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3SB/T111092014废旧商品回收分拣集聚区建设管理规范4SB/T111112014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交易行为规范5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39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6京政发20157号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7京政办发20174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8首环建管办202031号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新建改造提升和收集运输车辆涂装工作的通知9京管发20211号关于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10市垃圾分类指办20211号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11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