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鞍山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卓越(zhu)校对(jio)榜样(bng) 当之无愧(ku)B. 涉足(s)循环(xn)默契(m)悔人不倦(hu)C. 繁锁(su) 取缔(t)炫耀(xun) 海市蜃楼(shn)D. 炽热(r)艰韧(jin) 执着(zhu) 忍俊不禁(jn)【参考答案】A【点津】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涉足(s)(sh),悔人不倦诲人不倦C.繁锁繁琐,取缔(t)d;D.艰
2、韧坚韧,忍俊不禁(jn)jn;故选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珂与艰辛。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C.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D. 苹果营养丰富,但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参考答案】D【点津】本题考查语病辨析。A.成分残缺,删去“使”或“通过”;B.两面对一面,在“提高”前加上“能否”;C.搭配不当,“控诉”和“意识”不能搭配,应把“意识”改为“行为”;故选D。3. 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生命不是赛跑,而是旅行,是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与追求。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了沿途值得驻足的风景,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动。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心灵寻一处栖息之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有学会享受寂寞,才能宁静致远。A. “生命”“最”“一处”分别是名词、副词、数量词。B. “无限向往”是偏正短语,“追寻梦想”是动宾短语,“春暖花开”是并列短语。C. “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了沿途值得驻足的风景”一句中,“常常”是状语,“风景”是宾语。D. “只有学会享受寂寞,才能宁静致远。”此句是假设关系复句。【参考答案】D【点津】本题考查语法知识。D.从关联词“只有才”可知,此句是条件关系
4、复句。故选D。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油翁。B.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C.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充满厌恶。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海、
5、自由翱翔的梦想。【参考答案】B【点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纪传体”应为编年体。故选B。5. 阅读下面名著中的语段,回答问题。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的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文字中的“他”是_(主人公) ,出自作品是 _ 。【参考答案】 祥子 骆驼祥子【分析】【点津】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识记。根据语段中“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
6、不小的疤,小的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可知,语段中的外貌描写刻画的是祥子,是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6. 古诗文默写填空。(1)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2)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朔气传金柝,_。(木兰诗)(4)在陋室铭中,作者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_,_”的主旨句。【参考答案】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 寒光照铁衣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点津】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自缘、绝、馨”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45分)(一)(2分)阅读下面两
7、首诗,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释】此诗是六言绝句。嗔:嫌怨。焙:用微火烘。7.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B. 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C. 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D. 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
8、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C【点津】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所以“箫鼓追随”写的是民风民俗,不是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二)(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
9、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闲。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祥,美好。兼彩:兼有各种颜色。逼:接近,迫近。肖:相像,逼真。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香远益清 益:_(2)陶后鲜有闻 鲜:_(3)纯以情韵胜 以:
10、_(4)名之不可 名:_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10. 下列对【乙】文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B.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C.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11. 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香味:莲_;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参考答案】8. 益:更加。 鲜:少。 以:凭,用。 名:说出,表达
11、。9.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可以嗅取的。10. D11. 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8题点津】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益:更加。(2)陶后鲜有闻: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3)纯以情韵胜:纯粹凭情韵取胜。以:凭,用。(4)名之不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名:说出,表达。【9题点津】本题
12、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要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替、换”,在翻译句子时也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掌握了这些要点以后,翻译时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根据“抓关键词连整句”的方法去翻译整个句子。注意重点词句:(1)出:长出;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2)逼:逼近,靠近,接近;取:嗅取。【10题点津】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该句意思
13、为“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也不可以疏远”,因此断句为“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故选D。【11题点津】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比较。结合甲文第一段“香远益清”可知,莲花在香气上的特点是“香远益清”;从品味上来看,莲花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花与莲花是有共同之处的,因此再结合乙文的最后一句“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可知,兰花在品味上的特点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点睛】翻译:【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
14、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
15、、渗信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也不可以疏远。(三)(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海之滨,椰林深处,广袤绿野中高耸一座钢铁塔架。这里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从此启程,踏上太空建房之旅。“5,4,3,2,1,点火!”经过约几秒的“蓄力”后,“长五B”火箭腾空而起,飞入太空。为了这短短的一瞬,航天人走了一条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的心血
16、和汗水。【材料二】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天和”空间站核心舱成功进驻太空,为11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施工”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稳迈开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为了完成空间站建造,今明两年,我国计划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届时将建成“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空间站,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材料三】中国国家航天局5月22日宣布,“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了进行对这个红色球的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将研究火星的土壤、大气电
17、离层和气候。5月19日,“祝融号”从火星上传回了首批照片和视频。“祝融号”火星车开启漫步火星之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在火星上成功部署探测车的国家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首次火星任务中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国家。12. 对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021年4月29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的空间站核心舱名为“天和”。B. 为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今明两年我国计划实施11次飞行任务,于2022年完成任务目标。C. “祝融号”火星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的土壤、大气电离层和气候,5月19日已传回首批照片和视频。D. 中国成为第一个在首次火星任务中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国
18、家,这离不开几代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13.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参考答案】12. B13. 科技自立自强;几代人的航天精神(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国家“三步走”战略。(意思相近即可)【12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B.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可知,“于2022年完成任务目标”错误;故选B。【13题点津】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为了这短短的一瞬,航天人走了一条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可得:科技自立自强;中
19、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结合材料二第一段“这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稳迈开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可得:国家“三步走”战略。(四)(12分)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
20、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A梨花。我问:“梨
21、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B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C梨花处处开。”14. 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加点词语“弯”“行”表情达意的作用。15. 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6. 请结合语境,说明A.B.C三处加点词语“梨花”的不同含义。17. 第段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4. 运用动词“弯”“行”,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瑶族老人深深弯腰,给哈尼小姑娘们行大礼的情形,表现了瑶族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为下文揭开解放军盖小草房的悬念做铺垫。
22、15. 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小茅屋的来历),使叙述更加充分、完整,赞美了具有和发扬雷锋精神的人,为下文“我们”了解小茅屋的真相做铺垫。16. A.哈尼姑娘梨花。B.自然界的梨花。C.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17. 这里的“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指在边疆驿路上处处盛开的梨花,又象征着到处都有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人:引用诗句,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明主题,雷锋精神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使语言富有文采,引人深思。【14题点津】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瑶族老人立即走到
23、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的内容可知,“弯”“行”等属于动作描写,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之所以给一个小姑娘深深地鞠躬,从老人的语言“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可知老人是想用这个鞠躬来真诚地表达他对哈尼小姑娘行为的感激。【15题点津】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一般有:补充交代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第段讲的是10多年前的事,是属于插叙。通过小姑娘的叙述,让读者明白了小茅屋的来历和照料者,解开了前面的悬念;同时也让读者知道了小茅屋在10多年前被解
24、放军建造好之后,有梨花的照顾,还有梨花妹妹的照顾,表明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在代代相传,能突出文章中心。据此言之有理即可。【16题点津】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第段“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可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这里是人名的“梨花”,也就是“我”们要找的人物哈尼姑娘梨花。“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中的“梨花”这很明显是自然界的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深刻意思是指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17题点津】考查词句赏析。根据尾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
25、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梨花”一语双关,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还是边疆少数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传播善意。“处处开”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五)(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好感(1)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并使之增值而充满快乐、幸福。(2)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投币,就把一百元人民币递给司机。司机皱着眉,
26、没说话。正在焦虑之时,我后面的一位先生拿出一元钱,说:“你拿着,投币吧。”我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下车告别之际,我再次感谢那位先生。“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3)还有一次,我着急去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送我至长安路。到学校后,
27、我又谢谢他,就快步跑去上课了。“好感”再次降临,我又收藏了。(4)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觉得很亏欠他。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十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十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住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找你。”他说:“找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三十元,当作付他二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保真了。(5)二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长久地享受他
28、赠与我的“好感”。那是2001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想吃一碗羊肉泡馍,便进饭馆排队交钱。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发现钱没带够。我当场羞愧难耐,打算抽身放弃。这时,一位陌生兄长越过两人,来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拿出十元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感激地看着他,竟无言以对,陌生兄长神色平静地回应了我,便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我注意到,陌生兄长身旁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在冲着他点头微笑。“好感”又一次降临,我再次收藏了。(6)我收藏了许多陌生人馈赠的“好感”后,开始使“好感”增值了。(7)一次,看到一个妇女刷卡乘车,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她又没有二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准备让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许多
29、于是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传递给了别人。(8)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9)以上的经历让我明白,社会上许多人都能给你带来“好感”,我们在收藏的同时也应该尽力使之增值,因为“好感”能暖心滋仁,会净尘兴世。(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 阅读选文(2)(5)段,完成下面表格。段落(2)(3)(4)(5)概括内容A司机拉载没带钱的我,我后来遇到他,为表谢意,付了他二倍车钱。B19. 请从修辞方法上,赏析选文第(2)段画线的句子。
30、我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阳光照耀着我。20. 选文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1. 请赏析选文第(5)段加点词“滚烫”“平静”的作用。22. 阅读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说出来共享。【参考答案】18. A.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后面的先生帮我付车费。B。我买羊肉泡馍钱不够,陌生兄长主动帮我补足了钱。19. 运用比喻,把因感动而通体温暖比作阳光照耀而全身温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得到后面先生的帮助而内心感到温暖的情形,表达了深深地感激之情。20. 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司机最初的惊讶神情和后来乐于帮助我的明确态度,表现了司机
31、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21. “滚烫”“平静”两个词语,具体、准确、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我”得到陌生兄长帮我补够钱后,内心强烈感动和陌生兄长帮助“我”后不求回报,态度自然、平和的情形,突出表现了人间的真情。22. 示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人都能及时帮助而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乐于助人的精神,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18题点津】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根据第(2)段中的“正在焦虑之时,我后面的一位先生拿出一元钱,说:你
32、拿着,投币吧。”可概括出这段的主要事件是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后面的先生帮我付车费。根据第(5)段中的“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等语句可概括出这段写的事件是“我”买羊肉泡馍钱不够,陌生兄长主动帮“我”补足了钱。【19题点津】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修辞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由“好像”一
33、词判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当时的感受比作被春天的阳光照耀的感觉,由第(2)段“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可知,当时“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特别窘迫,邻座一位先生热心帮助,为“我”化解了窘迫的局面,所以“我”顿时感觉特别轻松,也感受到了被人帮助的温暖,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我因得到邻座先生的帮助内心感到温暖,生动形象。【20题点津】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
34、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作用时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XX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一愣”“微笑”属于神态描写,“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是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司机最初的惊讶神情和后来乐于帮助我的明确态度,结合第(4)段“我掏出三十元,当作付他二倍的车钱”“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可知,表现了司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21题点津】本题考查炼字。结合“一位陌生兄长越过两人,来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感激地看着他,竟无言以对”可知,“滚烫”生动地写出了“我”得到陌生兄长帮我补够钱后,内心强烈感动;结合“便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
35、”可知,“平静”写出陌生兄长帮助“我”后安然无波,淡然处之,从中表现出陌生兄长品格的高尚,也更可以衬托出我内心的感激。【22题点津】本题考查谈感悟。示例: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可以形成美好温馨的氛围。我们在生活中,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我们自己。三、写作(40分)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23. 请以“在学习中成长”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根据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积极向上,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过分潦草,错别字过多,语句很不通顺,卷面严重污损,
36、可酌情扣分。【参考答案】例文:在学习中成长古语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啊,这就话说的无疑是在说我呀,我是一名初中学生,在学校里我曾经骄傲过,也曾失败过,又曾经绝望过。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绷紧神经”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我在这里真正明白“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个道理;早这里我真正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启示。小学时,记得每次到了周末的时候,我便会去同学家玩,那时的我,觉得朋友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词;每次到了春游的时候,我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寻春的足迹,去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到了小学快毕业考试时,老师们会布置像“一座山”似得作业,简直把我压得喘不过气。但是时间又怎么会垂怜你呢,
37、一眨眼,小学的难忘生活也结束了,我带着老师和父母的期盼进入了自己理想的班级。到了初中我才发现一切都变了,没有和自己小学时那么知根知底的朋友了,没有像父母那样关心你的人了,也没有像小学时,春天和伙伴一起放风筝的乐趣了。但是,我却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竞争对手、一个十分关心并看着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的老师。虽然没有了与同伴们在蓝天和白云间的嬉戏,但却仍然有老师陪着我们一起学习的乐趣,虽然周末的娱乐时间被占据了,但却可以用书本来充实我的知识视野;也没有小学时的那般任性、渐渐地我成长为了一个乖巧,懂事有理性,孝敬父母的人,摆脱了小时候的幼稚与天真。在这里我要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吧!名校在等你、祖国需要你。
38、”不要让“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否定了你;学习吧,做一个在学习中的佼佼者,学习吧,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学习吧,成为一个能担当起明天太阳的接班人吧,不要让今天成为过去,不要让明天成为遗憾。只要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又何常不是一种成长。【点津】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文题“在学习中成长”,关键词“学习”限定了写作内容,写发生在自己成长路上的事情;“成长”限定了文章主题,反映自己在成长路上的收获。选材构思。写作思路是:在学习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这里的“学习”,可以是思想品质的提升,可以是
39、具体的经验方法,比如宽容、乐观、自信、坚强等。我们可以借鉴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写法:先具体叙述冒险、脱险的经过,再写自己学到的收获“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个大困难”。在写人叙事时,一定要借助人物描写方法,比如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在写遇到困难带来的影响时,通过心理描写写出自己当时接近崩溃的心理状态。结尾部分再借助抒情议论,表达出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的东西,同时紧扣主题,照应题目。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
40、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积极向上,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过分潦草,错别字过多,语句很不通顺,卷面严重污损,可酌情扣分。【参考答案】例文:人生,要找准方向有贤者言:“日月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体味到的不仅有山青水绿,燕舞莺歌,更有层峦叠嶂与崎岖坎坷。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浑沌与迷茫,有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41、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相较之下,我更欣赏第三种人:他们会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调整前进的方向,结果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选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使自己豁然开朗,走出苦闷与彷徨,从而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当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时,他改变了人生的航向,毅然选择了清贫,归隐田园,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些清新舒畅的诗句。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在官场中庸庸碌碌、昏昏噩噩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不过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官而已。“陶潜”这名字将会湮没在吏部那一长串官员
42、名册中,后世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也将失去一个能给自己精神慰藉的家园。人生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在理想的桅杆被风浪摧折的时候,在命运被搁浅在泥泞的沙滩的时候,
43、在面对落寞和失意而无处躲藏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时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克服自身的浅薄、鲁莽,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或许成功正在某一个角落静静地等待你的到来。【点津】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材料中“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告诉我们没有方向就会迷茫,会懈怠,强调“方向”对人生的指引。据此立意可为:有方向的前行,收获颇多;坚定方向,才会成功;有明确的方向才会有拼搏的动力;制定计划,明确方向等。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行文,先写消极的面对学习,面对测试等,再写通过老师或是家长的引导逐渐明白作为学生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相应的计划,才能够走得更远,最后再次明确“方向”的意义。若写成议论文,围绕“方向”立意明确中心论点,中间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例如:勾践明确目标(方向),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华罗庚喜欢研究数学,中学辍学后让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等。围绕“方向”这一论题进行选材,最后重申论点,扣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