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专题演练-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5439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考前专题演练-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考前专题演练-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专题演练-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前专题演练-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乡怀人送别类诗歌(满分100分 )1.(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的首句,在“问归期”而“未有期”的问答中,包含着诗人_的心境;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意在告诉妻子,在如此的环境中,更感_。(2)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虚实相生。哪一次是实写,哪一次是虚写?为什么?2.(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的作者为_代诗人_。 (2)你认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下

2、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写这封“家书”时地处巴蜀,而妻子身在长安,所以说“寄北”。B.首句的朗读节奏为“君问/归期/未有期”。C.“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现实与想象为一体。D.这首诗的语言沉郁顿挫,字里行间透漏出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感。3.(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客路”即旅人前行的路。它在“青山”之外,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中的“潮平”和“风正”分别

3、点示出江面开阔、风顺且猛的宏大气势。C.颈联中的“生”和“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昼夜更替与新年旧年交接的景象。D.这首诗抒写诗人王湾停宿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请解释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阅读使至塞上,该诗颈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4、,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其中的意境。(上、下句各选一个字即可)5.(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首联也是对仗的。B.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C.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D.尾联写人向客路,雁向家乡,在一问一答

5、中,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子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

6、达到了高度统一。(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7.(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天净沙春通过温暖的阳光、和畅的春风、_、_等,描绘了一幅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图。(2)下列诗歌中的“柳树”与天净沙春中的“柳树”所蕴含的情感最不接近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古木阴

7、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白朴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8.(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

8、”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9.(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是一首_(体裁)。“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

9、夜郎国,以见其偏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诗句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10.(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首联和颔联中两个“空”字的意思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诗篇交替出现哪些场景?相互映衬有哪些景物?1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次北固

10、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发挥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黄鹤楼中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12.(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13.(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

11、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了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作者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表现了作者不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别时不应作小儿女之态。(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

12、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14.(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妙在何处。(2)词中有一句是从前人诗句“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这诗句是_,_。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15.(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

13、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说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含义。(2)词的最后两句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6.(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

14、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解说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歌,“歌行”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体裁,类似的诗歌还有登幽州台歌水调歌头。B.“武判官”是古代常用的称呼他人的方式,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杜少府”“范文正公”与之相同。C.“北风卷地白草折”一句中,“卷”“折”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狂风肆虐的情态。D.画横线句子是诗中的过渡句,由前文的咏雪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2)请解释诗句“纷纷暮

15、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意思。(3)请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两句进行简要赏析。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选择_(填序号)赏析:_17.(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

16、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写雪景。C.诗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骤,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8. (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注释】: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是李端朋友。 (1)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17、2)第三、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19.(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长安旅夜唐许浑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20.(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

18、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怀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鹡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二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侧面写离别的哀痛,掀起感情的波澜。B.颔联诗人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悟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C.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他善用典故,经过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真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19、之处。参考答案1.【答案】(1)苦涩与无奈,孤独凄凉(2)第一次是实写,因为写的是眼前景色;第二次是虚写,因为写的未来之景(或:写的是想象回家团聚后的情景)【解析】(1)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第一问:“君问归期未有期”家人来信,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诗人却说没有准确的日期。亲人盼归,自己亦思亲,却归家无期,包含了诗人思家的苦涩与归家无期的无奈之感。第二问:思亲却不得归,又有秋雨缠绵无尽,无人陪伴,无处诉说,凄风苦雨里,更感孤独凄凉。(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处的巴山夜雨当为实景,因为这是作者眼前之景。秋雨缠绵,诗人展读家书,眼前景,心中情,融为一体,更增凄凉孤独之感。”却

20、话巴山夜雨时”当为虚景,是作者的想象,想象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回到家中,与妻子在窗下秉烛夜谈,谈论的正是巴山夜雨之时,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身处异乡的孤独之感。2.【答案】(1)唐,李商隐(2)示例:“涨”字。“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绵绵深重的愁思。(3)D【解析】(1)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2)“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写出了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同时“涨”字也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仅是秋雨,更

21、是诗人流露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3)D项,“这首诗的语言沉郁顿挫”错误,应是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3.【答案】(1)B(2)设问,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1)B项,“风正”指风顺而不猛。(2)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借“雁足传书”的故事,烦劳雁儿啊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4.【答案】(1)示例: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

22、风高高直挂。(2)示例:上句中,“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沙漠中景物的单调,“直”字则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下句中,“长”字显出黄河的渺无尽头,而“圆”字则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塞外风光的奇美壮丽、画面壮阔、意境雄浑,还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解析】(1)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词中景物的特点,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中“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一叶白帆高高挂起,风顺而不猛,表现了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23、的壮观景象。据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将画面描绘出来即可。(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此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旷远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5.【答案】(1)C(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

24、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解析】(1)C项,“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错误,“日”与“春”是新生事物的象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

25、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6.【答案】(1)C(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孤独地前行)。【解析】(1)C项,“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2)解答此题,注意抓住“古道”“西风”“瘦马”这三个意象,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孤独地前行)。7.【答案】(1)婀娜(嫩绿)的杨柳,歌唱的黄莺(翩飞的燕子、潺潺的流水、飘飞的

26、落花)D(3)白朴天净沙春中,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解析】(1)“杨柳秋千院中”写了婀娜(嫩绿)的杨柳,“啼莺舞燕”写了歌唱的黄莺和翩飞的燕子,“小桥流水飞红”写了潺潺的流水与飘飞的落花。(2)D项,“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表达的是依依惜别的挽留之意。而天净沙春中的“柳”指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表现的是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日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之情。(3)“小桥流水飞红”写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溪水在小桥下淙

27、淙作响,落花在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描绘了一幅意趣盎然、安闲悠然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写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描绘了一幅安详、静谧、温馨的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8.【答案】(1)D(2)【甲】诗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图,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从而生发思乡之情。【解析】(1)D项,两

28、首诗都是从视觉、听觉来描写景物的,没有运用嗅觉描写。(2)【甲】诗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图,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从而生发思乡之情。9.【答案】(1)绝句(七言绝句),降职(2)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

29、。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3)C【解析】(1)阅读诗歌可知,此诗共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故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人尊右卑左,因此“左迁”即降职。(2)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了凄凉哀愁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作者于景物中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凉哀婉的“子规”,既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也融情入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3)C项,“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错误。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是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30、希望其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10.【答案】(1)“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写好友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表达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2)画面交替出现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解析】(1)“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侧重写景。人去楼空,衬托得独自登临黄鹤楼的诗人孤独、渺

31、小,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此处重在抒情,鹤去楼空,物是人非,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2)全诗景物丰富,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

32、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11.【答案】(1)示例: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鲜美,长得非常茂盛。(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解析】(1)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萋萋”两词的意思,据此说明画面内容即可。(2)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

33、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为: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2.【答案】(1)“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2)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解析】(1)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

34、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与一般的感情悲伤、基调低沉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也因此得以千古传诵。13.【答案】(1)B(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

35、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和不舍。【解析】(1)B项,“悲伤之情”表述有误,本诗诗情明快,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并无悲伤之情。(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运用夸张的手法,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运用

36、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和不舍。14.【答案】(1)示例一:“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示例二:“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解析】(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描绘形象生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无眠”一词准确地表现了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

37、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情景。(2)“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是“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其演化而来。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更包含着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体现出词人旷达的胸襟与乐观的情怀。15.【答案】(1)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用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2)一方面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一切经受

38、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解析】(1)通读诗歌,要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理解句意。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据此来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含义是: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用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欲”和“恐”写出了词人既有对月宫仙境的向往,又有对人世的留恋的矛盾心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9、”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体现出词人旷达的胸襟与乐观的情怀。16.【答案】(1)D(2)傍晚军营外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寒冷,连军旗都好像被寒风冻住了,不再飘动。(3)选择示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送别时的热烈与隆重,渲染出边塞军中宴饮苍凉的氛围。选择示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解析】(1)A项,登幽州台歌水调歌头不是歌行体。B项,判官,官职名,“武判官”是

40、以官职名称呼他人,而“范文正公”是以谥号称呼他人,范仲淹,谥文正。C项,“卷”“折”是以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狂风肆虐的景象。故选D。(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也可以理解为:傍晚军营外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寒冷,连军旗都好像被寒风冻住了,不再飘动。(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写出了送别时的热烈与隆重,且又渲染出边塞军中宴饮苍凉的氛围。“山回路转不见君

41、,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写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却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运用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17.【答案】(1)A(2)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A项,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不是表达的“送别的喜悦之情”。(2)这句诗是写送别时的情景,依依不舍的目送朋友,直到看不见了,表达了依依惜

42、别之情。18.【答案】(1)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2)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中景物特点和描写的角度。细读前两句诗可知,“萧萧“是作者听到的,所以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众山和晚上的雨。(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根据第三句“那堪两处宿“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意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9.【答案】(1)点明自己客居长安的处境和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之情。【解析】(1)赏析重点诗句需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思考。细读前两句可知,

43、第一句“久客”一词点明了作者客居长安的处境。第二句“西风”点明当时的时令正是秋季。“雁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引出下文对家乡的思念。(2)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妙处,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并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独”有孤独之意,作者想用弹琴来排解内心的思乡之情,但却是弹不起曲调,这份思乡之情也无人可以诉说。“空”有白白之意。既然弹琴不成,那就用唱歌来排解吧,但唱歌真的能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吗?恐怕这歌声还没等到了家乡,就随风散去了吧。一个“空”字,一个“独”字,把作者因为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无奈之情写得淋漓尽致。20.【答案】(1)A(2)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

44、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解析】(1)A项,“侧面写离别的哀痛”错误,这里是正面写离别的哀痛。(2)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立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这里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的手法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对比鲜明。具体作答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借景抒情、比喻、对比三种手法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