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2)物质的化学变化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2)物质的化学变化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阶段测试(二)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时间:35分钟满分:4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卷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盐酸挥发B.食物变质C.海水晒盐D.干冰升华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3.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化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和质量守恒定律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图14.工业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中的()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5.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O2B.N2C.NH3D.SO26.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氢气难溶于水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C.浓氨水易挥发D.钨丝难熔化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O2CO2B.H2CO3H2O+CO2C.Cu+H2SO4CuSO4+H2D.Na2CO3+HClNaCl+H2O+CO28.在一定条件下,5 g A物质和7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 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A.5 gB.6 gC.7 g
3、D.4 g9.下列关于H2+Cl22HC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质量比为171C.参加反应的氯气与生成的氯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2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10.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A.属于置换反应B.可减少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C.其中催化剂可以加快甲醛的消除D.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4、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2812反应后物质质量/g416x2A.反应后x的值为8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12.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图3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B.蜡烛发生了不充分燃烧C.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卷非选择题 (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13.(2分)常见的锅有陶瓷锅、铁锅、铜锅等。(1)铁锅清洗后如未擦干,容易产生红色铁锈,该过程中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铜锅加热后
5、,锅底容易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4.(3分)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对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和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措施。(1)向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中喷洒石灰浆Ca(OH)2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硫,生成C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SO3可用于制备石膏。(2)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钠的工业废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得到Na2SO3,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4所示。图4吸收初期(通入废气体积小于V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断通入废气,最终产物是。【科普阅读理解】15.(5分)阅读下面科普
6、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作“可燃空气”。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
7、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 000 以上的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
8、”是一种元素。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2)“可燃空气”是(填“单质”或“化合物”)。(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填序号)。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C.1782年拉瓦锡实验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生产实际分
9、析】16.(4分)从含有CuSO4和FeSO4的废液中回收Cu和FeSO4溶液。图5(1)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不考虑过程中铁元素的损耗,最终得到的FeSO4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填“”“解析(1)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2)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3)不考虑过程中铁元素的损耗,由于铁和硫酸铜、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因此最终得到的FeSO4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废液中铁元素的质量。17.(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C+SO2CO
10、2+S(3)物理变化(4)炼铁(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转化率也越高,所以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碳。(3)冷凝器中硫蒸气转化为硫固体,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4)流程中产生的矿渣和尾气均可再利用,尾气中含有CO,可用于炼铁。18.(1)物理(2)(3)AC(4)48解析(1)冷却器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甲醇中含有碳元素,转化过程是将煤液化,所以推测甲醇是一种液体燃料;碳和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
11、条件下生成甲醇,所以甲醇的生产会受到CO和H2比例的影响。(4)2CH3OH+3O22CO2+4H2O64 9632 t 48 t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 t。19.(1)右反应生成的CO2和H2O逸散至空气中,未被称量(2)增加参与反应的O2质量被称量在内20.(1)酒精和水不能反应容器敞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2)C(3)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4)(5)CO2(6)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解析(1)否定B装置的理由是酒精和水不能反应;C装置没有密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是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3)图A实验中锥形瓶底部放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元素种类。(5)由I2O5+5COI2+5X可知,反应前后碘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碳原子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包含在5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0个,反应后应该是10个,包含在5X中,故X的化学式是CO2。(6)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的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