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期)(教师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783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3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期)(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期)(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期)(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期)(教师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2北京)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我的老师齐白石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

2、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

3、奇。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

4、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

5、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

6、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1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_、_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2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4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答案】1 “一挥”题字; “将穿”石砚

7、;2白石老师平时作画,从来不会一边执笔,一边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罗万象,“一挥”而就,这体现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精神饱满,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一挥”是白石老师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挥洒,是白石老师高超的艺术境界背后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热爱的情感的挥洒。3“扑面而来”把白石老师的作品中蕴含的气息和力量写活了,写出了我看到白石老师作品后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一振的精神状态,表达了我对白石老师及其作品的热爱。4对生活观察细致,认识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取法生活,但作画的时候是“凭空”作画。作画或者写字很认真,很慎重。白石

8、老师给别人写字的时候,前后打量斟酌,横量竖量。作画勤劳,白石老师使用的砚台经过千万次研磨,都快要把砚底磨穿了。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白石老师把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祖国、一切生命的热爱都画在画里、写在诗里。【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第一空,通过第段中“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的内容可概括为:“一挥”题字;第二空,通过第段中“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

9、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的内容可概括为:“将穿”砚底。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第段中“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第段中“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

10、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已经达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所以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而是“一挥”而就; 通过第段中“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第段中“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

11、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第段中“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的作品未见衰颓之气,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其中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让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一挥”正是精神力量的挥洒,表达出白石老师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生

12、命的热爱。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首先理解词语本义,在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扑面而来”意思是朝着你的方向过来。联系“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的内容和语境可知,“扑面而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看到白石老师作品后被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所折服,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一振的精神状态,表达了我对白石老师的感佩之情和对白石老师作品的赞美和热爱。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通过第段中“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

13、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第段中“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已经达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而是

14、“一挥”而就; 通过第段中“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厚实拙重,给别人作画、写字的时候,很认真,很慎重;通过第段中“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

15、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勤学苦练,功夫不间断,作画之勤,“将穿”砚底;通过第段中“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的内容可知,白石老师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他把这种感情都画在画里、写在

16、诗里。(2022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寻找“红衣姐”李春雷吃完早饭,她去缴纳社保金。出门时,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镇上的社保所,就在她居住的小巷口,小巷里挤满了一棵棵粗大的芒果树,蓊蓊郁郁的。小榄,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镇,以盛产菊花闻名,是珠三角的工商重镇,这里是一个财富的世界。但是她啊,却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人。她生于一个偏远农村。后来,经人介绍,她到了小榄镇上。缴纳社保金的人太多了,队伍排得长长的。她叹一口气。先回去吧,反正还有时间。婚后,她和丈夫挤在一间逼仄的小屋内。几年后,两个儿于相继出生,丈夫也下岗了,变得愈发窘困起来。那些年的苦日子,真是羞于言说啊。后来,她和丈夫临

17、街开起一个小吃店,经管最简单的饭菜,还买来一台电磨,加工大米,做米浆、米粉或酿酒。5年前,因为旧城改造,小吃店关闭了,似乎是转眼间,两个儿子长大了,先后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要两万元,而家里的外债,还没有结清呢,每当孩子开学,那些日子都是她最尴尬的时光。丈夫老实、木讷,没有技术,只得去干点零活儿,而她呢,不得不去捡废品。她继续往回走着,拐进了小巷里。她常常在这儿捡废品。刚开始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无所谓了,她也感谢这个小巷呢,这是她的领地啊,在这里,她每天能够捡到那么多的废品。夏天太热了,汗流不止,可她,从未买过一瓶矿泉水,有时侯,看看街边商铺里芳香四溢的小镇名吃菊花肉,她也从不舍得掏钱买一盒。

18、社区干部调查走访后,为她一家办理了“低保”,还为她安排了工作,在一家商场当清洁工,每月1400元、自已的工资,正好是大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而丈夫的辛苦钱,又可以供养小儿子。她已经好多年没有如此开心了。现在是早晨9点30分,小巷里空空荡荡的。突然,一个黄衣男子驾驶摩托车飞驰而来,急火火的,似有天大事情发生,果然,“啪”的一声,男子口袋里掉下一沓钱,红花花的,散落在地上看着地上的钞票,她惊呆了,这些钱足足有上万元。“老板,老板,丢钱了、丢钱了!”她大声喊道。可是,“黄衣男”戴着头盔,根本听不见,风一样,跑远了。她的双脚,紧紧地踩住钞票,唯恐被风吹去。她瞪大眼,呆呆地站着,不敢弯腰,双手死死地按住身

19、上装有自己社保金的口袋。她害怕混淆,说不清楚。唉,这个善良的女人啊!足足过了5分钟,“黄衣男”终于急火火地跑回来了。她还在那里站着,直挺挺的。她吼道:“你带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小心?喊得我喉咙疼。”20多年来,在人前,她总是自卑,畏畏缩缩的。而现在,那么理直气壮、堂堂正正。这在她的人生中,绝对是第一次。“黄衣男”涨红了脸,蹲下去,低着头,匆匆忙忙地捡钱。“你的钱一张也没有丢!你慢慢捡吧。”她再次大声说,那么笃定。说完,她就转过身去,走了,走进了小巷深处。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压根儿,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只是,事件现场的远处,正好有一个看风景的人,他感觉好奇,便掏出手机,顺手定格了这一瞬间,这一举手

20、之拍,打破了小镇的平静。这位不知名的旁现者,虽是有心之人,却不够专业,他只是拍了两个背景:一小穿着红上衣的女人,双脚踩住钞票,等待失主到来的背影;还有一个她悄然走开的背影。微博发表之后,开始,只有几个人,最多几十个人关注,她也没有想到,很快,就产生了蝴蝶效应,于是,小镇上的数十万根手指,不约而同地按动着同一个程序在这样一个快速创造财富的南方小镇上,发生了这样一件温馨小事,真情!暖人!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一群人、感染另一群人、这股热流,一夜之间,蔓延了小镇,成为人们当天晚餐热议的话题。第二天早晨,这则消息,赫然登上了本地报纸。于是,小镇上的20多万人振奋不已,纷纷感叹,想要把这个“红衣姐”找出

21、来,然而,我们的主人公,根本无意识。她只收旧报纸,不看新报纸,更不关注新闻。当天下午,当地多家媒体和镇政府一起组织数十个人,开始在监控显示“红衣姐”消失的地带进行地毯式搜寻,他们把所有晒红色衣服的家庭都问遍了,把所有的门板都敲响了傍晚时分,仍然没有踪迹。太阳消失到地平线以下去了。大家有些失望了。她家的小楼临近河边,屋门紧闭着。一位阿婆前来磨粉,敲门,无声、便大喊:“阿娣,阿娣,磨粉呢?”“好呢。”门开了。她,探出头来。这时,在河边一筹莫展的记者发现了她,急忙跑上前,“阿姐,你认识这个人吗?”说着,打开报纸。她一看,惊呆,“你找她干嘛?”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她脸上的细微变化,“阿姐,这是你吗?我们是

22、记者。”她吓得脸色煞白,“出了什么事?”记者已经认出她,上前一把抓住,唯恐她跑掉似的,“终于找到你了!”她更害怕了,浑身颤抖,惊骇万分,“是不是钱少了?我没有拿,连腰也没有弯一下!”“阿姐,不是的,不是的,你误会了!”一会儿后,她开心地笑了,笑成了一朵花菊花。那,是小镇的图腾!当晚,大儿子打来电话:“红衣姐,你真棒!”而小儿子,则戏谑地与她谈判:以后称呼要变一变,不叫妈,改称“红衣姐”,哈哈。半夜时分,丈夫也回来了。他把买来的一盒菊花肉、双手捧给“红衣姐”。她一时无语,脸色羞红。自己的丈夫啊,还是那个憨人,但是蛮可爱的,那是她的最爱。这是她喜欢的生活踏踏实实的生活!是啊,生活正在变得好起来,自

23、己的工资已经涨到了2000元;儿子的对象也确定了,这件红上衣,正是女孩儿前几主动送她的。小巷里的芒果树。在悄悄结籽儿,小小的青胎,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是的,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做一株小草也好啊、只要心是绿的。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我们的主人公。名叫冯欢娣。这个故事呢,发生在2014年6月17日。(选自2015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5阅读选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寻找“红衣姐”。6选文中多处出现前后照应的语句。请找出一例。7请品味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9选文中,“红衣姐”具有哪

24、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5“红衣姐”是全文核心人物,题目概括了核心内容;寻找红衣姐实际上是寻找美好品德: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展现当今社会红衣姐拾金不昧精神的稀缺,凸显她人穷心高贵的高尚品质。6示例:开头“出门时,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与“儿了的对象基本确定了,这件红上衣,正是女孩前儿天主动送她的”相照应。7妙用神态描写“瞪大眼睛”“呆呆地站着”,动作描写“死死地按住”,心理描写“不敢弯腰”“害怕混淆,说不清楚”,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她”(或:红衣姐)生怕社保金跌落出来自己捡拾可能导致丢钱人误会而紧张害怕的心理,凸显出她的淳朴善良。8小草比喻普通人,绿色是希望,是和谐,是生机

25、蓬勃;这个句子赞美了红衣姐这样普通又朴实的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呼吁人们做不了伟大的人,那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有爱心的人。9追求幸福、吃苦耐劳、乐观豁达、心地善良、拥有爱心、为人本分。【解析】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由第段“出门时,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第段“一小穿着红上衣的女人,双脚踩住钞票,等待失主到来的背影;还有一个她悄然走开的背影”,第段“于是,小镇上的20多万人振奋不已,纷纷感叹,想要把这个红衣姐找出来”等可知,“红衣姐”是文章的主人公。由第段“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一群人、感染另一群人、这股热流,一夜之间,蔓延了小镇,成为人们当天晚餐热议的话题”可知,

26、文章围绕“寻找红衣姐”展开故事的叙述,寻找红衣姐其实是寻找热心助人的美好品德。同时,看到标题自然会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红衣姐是谁?为什么要寻找红衣姐?从而吸引读者阅读文章,从而更加赞美以红衣姐为代表的拾金不昧的精神,突出文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题。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选文中多处出现前后照应的语句,找出相关语句即可。示例一:“小巷里挤满了一棵棵粗大的芒果树,蓊蓊郁郁的”与“小巷里的芒果树。在悄悄结籽儿,小小的青胎,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相照应。示例二:“有时候,看看街边商铺里芳香四溢的小镇名吃菊花肉,她从不舍得花钱买盒”与“半夜后,丈夫也回

27、来了,他把买来的一盒菊花肉,双手捧给红衣姐”前后照应。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妙用神态描写“瞪大眼睛”“呆呆地站着”,动作描写“死死地按住”,心理描写“不敢弯腰”“害怕混淆,说不清楚”,结合第段“她的双脚,紧紧地踩住钞票,唯恐被风吹去”和第段“唉,这个善良的女人啊”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红衣姐担心别人误会而紧张不知所措的样子,更加突出她老实善良的本性。8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句子中运用比喻的修辞,大树比喻伟大的人,小草比喻普通人,“心是绿的”喻指人有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心态。再结合上文“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和下文“只要拥有一颗爱心

28、,自己,就是富有的”可知,这里意在赞美红衣姐的热心肠,更突出文章主旨:即使人不能成为一个伟人,那做一个普通的人也不错,只要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爱心,同样也是成功的、富有的人。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由第段“吃完早饭,她去缴纳社保金。出门时,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第段“小榄,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镇,以盛产菊花闻名,是珠三角的工商重镇,这里是一个财富的世界”可知,她想过好日子,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由第段“后来,她和丈夫临街开起一个小吃店,经管最简单的饭菜,还买来一台电磨,加工大米,做米浆、米粉或酿酒”和第段“她常常在这儿捡废品。刚开始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无所谓了,她也感谢这个小巷呢

29、”可知, 她为了改善生活,过上好日子,不断干活,吃苦耐劳。由第段“她也感谢这个小巷呢,这是她的领地啊,在这里,她每天能够捡到那么多的废品”“一会儿后,她开心地笑了,笑成了一朵花菊花”可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她乐观豁达。由第段“她的双脚,紧紧地踩住钞票,唯恐被风吹去”和第段“她瞪大眼,呆呆地站着,不敢弯腰,双手死死地按住身上装有自己社保金的口袋。她害怕混淆,说不清楚。唉,这个善良的女人啊”可知,她生怕社保金跌落出来自己捡拾可能导致丢钱人误会,凸显出她心地善良。由“你的钱一张也没有丢!你慢慢捡吧。她再次大声说,那么笃定”“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可知,她拥有爱心,拾金不昧。由“她只收

30、旧报纸,不看新报纸,更不关注新闻”“这是她喜欢的生活踏踏实实的生活”可知,她为人本分,喜欢过踏实的生活。(2022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像雪山一样高峻马力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五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

31、“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

32、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内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

33、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盘江三月燧峰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雷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

34、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

35、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

36、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注释】峁(m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訇(hng):拟声词,形容大声。10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画面感受(1)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2)感受到军民情深,彼此信任,相互鼓励萧克将军望着江水、篝火吟诗的画面(3)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4)11统观全文,自然段有什么作用?12选文自然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13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37、10(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题词画面”(2)雕塑上红军与船工相望的画面或“雕塑画面”(3)感受到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或“感受到革命者的浪漫情怀”或“感受到将军的浪漫情怀”(4)感受到红战士像苍鹰一般勇无畏的精神或“感受到红军的勇敢、坚强和向困难挑战的决心和毅力”11交代背景;通过描绘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引出下文(或“引出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引出红军渡江等历史的回忆”);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革命气势做铺垫。12与自然段内容相照应;

38、通过今昔对比,突显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13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用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红军将士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敬仰)之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地点和事件,不能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不能达到原文文题的表达效果。【解析】10考查筛选信息。(1)根据第段中的“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可得:中国工

39、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2)根据第段中的“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可得:雕塑上红军与船工相望的画面。(3)根据第段中的“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可得:感受到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4)根据第段中的“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可得:感受到红战士像苍鹰一般勇无畏的精神。11考查分析语段作用。本文前两段介绍了金沙江的地理位置,交代了触发作者感悟的背景。首段中的“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

40、弧形”描绘了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从而烘托了战争时期红军强渡金沙江的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联系第段中的“五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和后文作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生发出感悟的情节可知,前两段还有引出后文作者参观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想到红军强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为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革命气势作铺垫的作用。12考查分析句段作用。联系第段中的“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可知,第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正是当初那些烈士们坚信一定会实现的生活场景,光明重回人间,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1、。过去的“雨霾风障”与如今的“一派明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当初红军战士们排除万难,舍生忘死,取得了长征,进而取得了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所带来的,从而突出了长征胜利的意义。描写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13考查赏析题目。原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要像雪山一样高峻?,内涵丰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第段中的“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雷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和第段中的“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可

42、知,作者借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们顽强的革命意志与不屈斗争精神。联系第段中的“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可知,原题“像雪山一样高峻”是说红军将士、长征精神像雪山一样巍峨,一样高峻,一样不可战胜,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崇敬之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是交代了地点与事件,没有原题如此丰富的意蕴。所以不能改。(2022广西)季节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

43、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甲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乙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

44、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丙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

45、,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

46、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作者:韦其麟,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14【季节时序】谚语传递着千百年米的民间智慧,或揭示事物现象规律,或总结生产生活经验,或描述民风习俗。本文多处引用谚语融入四季故事的讲述,任取一例,理解其内容及

47、引用的目的。15【季节故事】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这样的春夜”特指散发草木芳香的春夜。B写夏收复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C写秋,写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D写冬,借传说强调对冬夜里给一家人带来温暖和愉快的桃军娘的喜爱与崇敬。16【季节语言】“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故乡四季的景象与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敏感而清晰。请在文章的画线句中,选取一句,并从感官运用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品析。17【季节情感】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答案】14示例一:“三月三,人拜山。”意思是到了三月初三,是人们该上山扫墓的时候了。一个“拜”写出了人们对扫墓(祖先)的敬重,运用这条谚语,准确说明了三月三拜山已是当地人的传统风俗,已植根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