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7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内容(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7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内容(教师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要点17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内容例1:【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略无阙处阙:同“缺”,缺口B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沿
2、溯阻绝绝:隔断C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素湍绿潭素:素雅D林寒洞肃肃:肃杀属引凄异引:延长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的特点。(2)第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和“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答案】1C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1)水流湍急(2)清荣峻茂林寒涧肃【解析】1C.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3、重点字词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由第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2)第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
4、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
5、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例2:【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
6、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讲信修睦 _男有分,女有归 _今恩足以及禽兽 _王请度之 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 _(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答案】(1)培养 职责,职分 遍及 思量,揣度。(2)大道在
7、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古人“过人”之处是: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2)句意: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分:职责,职分;(3)
8、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遍及到禽兽身上。及:遍及;(4)句意: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度:思量,揣度。(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行:实行;为:是;公:公共的;(2)权:称量;度:测量。(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思是: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与【乙】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遍及到尊
9、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遍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意思相近。(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甲】文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各司其职,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才。【乙】文,孟子采用类比的方式,先由尊敬自己的老人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引出“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的原因“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10、,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乙】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遍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遍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11、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丢分的原因主要有:1.不能读懂文言语段,对文章理解不透彻。2.读不懂作者的思想,也就是出题人出题的意图,答非所问。3.不会组织语言或者语言贫乏,回答问题词不达意。回答文言文内容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做题时,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
12、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方法技巧:1.整体阅读,把握内容。先从整体上浏览全文,疏通文意。把握文体,全文的框架与主旨。2.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或概括,从而找准有效信息点。教 3.抓中心句、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要注意文题、中心句、关键句、段首句、段尾句等。 4.巧妙运用“摘”“拼”“析”三种方法。“摘”就是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原句作答;“拼”就是拼接法,即将分散的词句有机的拼接起来;“析”就是分析法
13、,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归纳等。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内容”这一考点。1.【2022青海海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
14、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亲贤臣,远小人( )(2)躬耕于南阳( )(3)攘除奸凶( ) (4)至于斟酌损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B先帝不以臣卑鄙 徒以有先生也C还于旧都 苟全性命于乱世D可计日而待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B未尝不/
15、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先帝/知臣/谨慎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感情?6选文中作者给后主刘禅提出哪些具体建议?【答案】1(1)亲近(2)亲自 (3)排除,铲除(4)兴办、增加2B3B4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达有名望。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亲:亲近。(
16、2)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3)句意为:扫除奸邪。攘除:排除,铲除。(4)句意为: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益:兴办、增加。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B介词,因为;C介词,到/介词,在;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故选B。3本题考查断句。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先帝/知臣谨慎;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故选B。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苟全,苟且保全;于,在;闻达,显达有名望。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此臣所以报先帝
17、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意思是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感情。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可得:开张圣听,结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得:赏罚分明,结合“亲贤臣,远小人”可得:亲贤远佞。【参考译文】: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我原
18、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
19、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2.【2022山东枣庄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20、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缣:细绢。仅:将近。令:善,美好。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日食米一升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3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的句子回答)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看法。【答案】1(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天。2D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5范仲淹的“先天
22、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假字,同“俱”,全、皆;(2)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完备;(3)句意: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轻:轻视,不在乎;(4)句意: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原句应
23、为“高之庙堂”。A.“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是代词,指这件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与C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以养群从之贫者”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有:(1)以:介词,因为;(2)贤:贤明;令:善良,美好;奉:尊奉,奉行;废弛:废止,废弃。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
24、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心系他人,乐善好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心中有大爱的人,对应在甲文中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两句。5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由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及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
25、有赡给”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就是忧国忧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国家安定了,他才乐;百姓富足了,他才乐。【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诸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
26、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2022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文言文阅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27、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分:作:(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答案】(1)职分; 兴起。(2)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父母去奉养,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来抚养。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详解】
28、(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男有分,女有归”的句意是: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分:职分。“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句意是: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故(所以)、独(只,仅仅)、亲(以为亲)、其亲(自己的父母)、子以为子)”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
29、“货(财物)、恶(憎恶)、弃(抛弃)”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知,“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中可知,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可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据此可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
30、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2.【2022广东茂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31、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注释】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
32、,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宽怠(di):松懈,怠惰。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选自贞观政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 )(2)人恒过( )(3)征于色(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至安乐/徐公何能及君也B太宗谓侍臣曰/予谓菊C圣人所以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安而能惧/安求其能千里也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观 自 古 帝 王 在 于 忧 危 之
33、 间 则 任 贤 受 谏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乙文魏征的话印证了甲文的什么观点?(2)魏征和唐太宗对于“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答案】1集市 犯错误 征验、表现 指在国外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3C4观 自 古 帝 王 /在 于 忧 危 之 间 /则 任 贤 受 谏5(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唐太宗觉得守天下不难,只要帝王能任用贤能,接受谏言诤言就可以。魏征觉得很难,因为帝王于忧患危难的时候,就会任贤受谏。到安乐的时候,就会放松懈怠,让谏言的人惶恐畏惧,时间久了,国家就会危亡。环境安逸而能够做
34、到心怀恐惧,居安思危,这是非常难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市:集市。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过:犯错误。句意: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出:指在国外。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所以;任,责任;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困于心,内心困惑;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3本题考查多
35、义词的辨析。A.到,等到/比得上;B.告诉,对说/以为,认为;C.都是“处在,处于”的意思;D.安逸/怎么;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作答此题要结合【乙】文中魏征的话来分析,“徵曰: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
36、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这样)日月交替,直至灭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征的话意在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与【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一致的,都是说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本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理解。作答此题要抓住魏征和唐太宗的话来分析理解。【乙】文中唐太宗对“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根据“任贤能,受谏诤,即可”可知,唐太
37、宗认为(守天下)只要任命贤能的人才,接受别人的劝谏就可以了,一句反问“何谓为难”,表明唐太宗认为守天下不难;魏征对“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根据“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可知,魏征认为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环境安逸而能做到心怀恐惧,一句反问“岂不为难”,表明魏征认为守天下不容易的。据此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
38、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39、【乙】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群臣说:“守天下难还是容易呢?”侍中魏征回答说:“很难。”唐太宗说:“(守天下)只要任命贤能的人才,接受别人的劝谏就可以了,怎么会说是难呢?”魏征回答说:“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这样)日月交替,直至灭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环境安逸而能做到心怀恐惧,怎么能不算难呢?”1.【2022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40、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栽种;竖立;生长。结合语境,
41、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4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
42、,飘零君不知。【注】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浮香:荷花的香气。曲岸:曲折的堤岸。圆影:圆圆的荷叶。华池:美丽的池子。飘零:坠落,飘落。【答案】1B2(1)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3A4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
43、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之:的;鲜:少;闻:听说。3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本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强不屈”说法错误;D.文章最后句,作者以“牡
44、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故选A。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第“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参考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