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习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6783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习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习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习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习题(教师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二、(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诗】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 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明卿:作者的好

2、友。楚:楚地。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3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4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三、(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四 (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6.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

3、析任务。【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知背景】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赏写法】甲诗后两句_乙诗后两句_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这首诗的作者是_。8诗歌第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9这首诗运用想

4、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六、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0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11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

5、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13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C

6、“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4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点题。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这两句诗暗含了诗人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7、。C尾联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D题目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宿的意思,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15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6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A峨眉山月贯穿了整个诗境,全诗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首句又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B“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也点明秋夜行船。C诗中连用四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峨眉山、平羌江、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四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D本诗寓情

8、于景,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1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8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9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十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行军九日”表明作者正处于连续九天的行军路途中,暗指军情紧急。B“强”字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

9、情绪,“送酒”则化用了有关陶渊明的典故。C本诗中的“怜”与“仍怜故乡水”中的“怜”意思分别是“怜惜”和“喜爱”。D“遥怜故园菊”与“采菊东篱下”中的“菊”,分别寄托了诗人不同的情感。21阅读下面的“知识卡片”,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知识卡片: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十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

10、书”“归雁”遥相呼应。C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D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23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十三、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4下列理

11、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与情感描绘出来。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6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描述“共剪西窗烛”的场景(不少于20字)。27提到时间词语,通常会想到年月日、上下午等,而古诗词中表

12、示时间的词语则繁多而丰富,且蕴含情感。请仿照示例,从其他三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含时间的词语并简要分析。示例:第一句:归期,未有期。你问:何时归?我答:无准时。问中含有思念、渴望亲人归之意,答中含有思归不能归、不知何时归的苦涩和无奈。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第三句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C诗的三、四句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

13、述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D本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9“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3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美。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31

14、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参考答案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2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此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

15、壮观的景象。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2此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描写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壮志。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步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

16、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3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4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解析】3本题考查字词赏析。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

17、是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4本题考查诗词比较。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5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

18、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语调符合诗歌情感基调,能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即可)【解析】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流露的是羁旅之苦,思乡之切。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日暮秋郊之景的萧瑟凄凉。故其语调是:悲凉、平缓低沉、缓慢的;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

19、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明丽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里,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故读起来的语调是:轻快、昂扬的语调,充满动感和喜悦。6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甲诗: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乙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

20、古人的伤痛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夕阳已西下,梁园之中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叫声嘈杂,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园中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只有乱飞的乌鸦的聒噪声,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2)甲诗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见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运用联想,想象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景象。诗人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只是设想故园菊花“应傍战场开

21、”。这样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园中树木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梁园极目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考生若回答运用拟人的手法,“不知”“还发”意为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这样也是对的。7李白8杨花和子规。渲染了一种悲凉、感伤的

22、离别气氛。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同时托付“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与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解析】7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识记。根据积累可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8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

23、”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运用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逐月到夜郎以西。“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诗人将“明月”人格化,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10 竦峙 示例:宏伟壮阔11示例:曹操的诗句借

24、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王安石的诗句写不畏视线被浮云遮挡,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王冕的诗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解析】10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25、深入描写。故第一空填“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故第二空可填“宏伟壮阔”或“波澜壮阔”或“汹涌起伏”等。11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王

26、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王冕墨梅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品格。12因为“过五溪”体现友人前行路途遥远、艰

27、难,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13C【解析】12考查对诗句的朗读能力。题干要求解释“过五溪”应该重读的理由依据。答此题,注意要理解好“过五溪”的意思,然后答出强调的目的。只有“过五溪”才能到龙标。“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通过重读“过五溪”突出龙标这个地方的偏僻遥远。这样就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幸而悲伤、同情,也是对朋友的前途命运的关注。1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潮平两岸阔”中的“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此句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恢弘阔大的景色。“风正一帆悬

28、”,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故选C。14C1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意思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尾联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并没有体现“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这一情感。故选C。1

29、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从修辞运用来看,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从而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16C17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秋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解析】16C

30、.有误。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选项错误;故选C。17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描绘画面,可从诗中的意象入手,并抓住其特点,展开恰当的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呈现的景物有:峨眉山、月亮、月影、羌江水,时间的秋天夜晚,据此,描绘出画面即可。示例:秋夜,半轮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皎洁而明亮,照在江边的峨眉山上。山下,平羌江静静的流淌,月影倒映在江水中,水面泛起一道道冷冽的金光。18追忆往昔和李龟年交往的美好岁月; 流露出对盛世的怀恋之情以及对战乱的不满和愤懑。19

31、表面上的暮春时节,国运兴衰之际,诗人自己身世漂泊之时。【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意思是: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此诗作于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19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

32、老相识。这两句诗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首先,“落花时节”交代了作者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时间,“落花”是自然景色;其次,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变得萧条衰败,作者用“落花”暗指国家的衰败景象;再者,作者用“落花”来喻指作者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生活处境。20A21本诗先实写诗人重阳登高无人送酒的现实,再联想到故乡沦陷的景象,于虚实交融中抒发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20A.错误。行军:军营。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点

33、明诗歌写于重阳佳节军营中。并不是“连续九天的行军路途,暗指军情紧急”。诗人写勉强按照习俗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故选A。2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前两句作者实写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表现出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34、”。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作者想象: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据此回答即可。22A23C【解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述错误,“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而非“游览”的意思。故选A。2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联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作者客居在外,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通

35、过秋天意象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之情,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不同;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

36、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一夜”和“尽望”道出了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情感一致;故选C。24C25示例:夕阳渐渐落下,羁旅异乡的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一气呵成。【解析】24C“形象地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有误。天净沙秋思是悲秋。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故选C。2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及情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是:夕阳渐渐落下,羁旅异乡的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据此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如:太阳落山了,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依然跋涉在苍凉的古

37、道上,不知归向何处,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26窗外,微风轻吹,竹影婆娑;窗内,红烛晕染,一室温馨。洗去轻尘,与你相对而坐,轻剪烛花,促膝长谈,不知不觉时间流逝。27参考答案: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时)。“秋”表示时节,秋季雨夜,情境中暗含“此刻”,指游子写信的时刻,思归不能归,渲染孤独凄凉的氛围,烘托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以及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第三句:何,共剪西窗烛(时)。“何当”指什么时候,希望中有一天。感情由低沉凄迷变得充满希望,“共剪西窗烛”以特定的情景显示想象中团聚后的温馨时刻,其乐融融;同时反衬此刻羁旅他乡的寂寥无

38、奈,表现出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归之情。第四句:(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再回首今宵,此刻此情此景。非常巧妙设想团聚的时刻,会想起今宵,阴雨连绵时。估计回忆时,不会再有此刻的酸楚了吧。这番想象更加深对亲人的思念。【解析】26本题考查画面描述。示例:终于,在期盼已久后得以相聚。微微的清风吹拂,斑驳的竹影轻摇,偶尔还有几声虫鸣,像是为这团聚浅吟低唱。你我对坐窗前,轻言细语,慢话离别,一任时间点滴到天明。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示例: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暗含时间,“秋”为季节,“夜”为晚上,秋季的晚上大雨不停,雨水涨满秋池,思归不得的游子,提笔写信寄深情,可是这恼人的夜雨给本就无归期的孤独凄凉更增添了

39、几丝愁绪,“夜雨涨秋池”烘托出羁旅他乡的诗人此时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身处远方的孤独寂寥之情。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本就是时间的表达,“何”似在问,但又能问谁呢?“剪烛西窗”只是此时的美好想象,这份美好的团聚何时才能实现呢?似乎谁也无法回答,此句传达出诗人内心强烈的盼望,表现出对家人、朋友的强烈思念,但是现在只能孤独一人客居他乡,两相对比,更反衬了诗人的思归之情。第四句:“时”点明时间,诗人想象日后团聚之时,再来聊一聊这一夜的秋雨,和这一夜的思念,那时不知是何滋味?或许愁绪已解,或许酸楚未退,但是总好过此时一人独自面对孤独。由此,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28D29答:诗

40、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解析】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赏析有误。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可知,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都是叙述,并没有

41、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D。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根据“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意思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可知,“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30D31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解析】3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有误,由“终古高云簇此城”可知,诗歌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再由“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可知,诗歌还写出了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的景象。可见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所以“全诗清新秀丽”表述有误;故选D。3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秋风吹散马蹄声”句意为: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可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加入个人联想和想象来丰富画面。示例:英气勃发的诗人骑着马儿登上了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一阵萧瑟的秋风拂过,清脆的马蹄声也被吹散远去,好像捎去了远处的滚滚云涛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