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楼梦〉》名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红楼梦〉》名师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 著 导 读曹雪芹q红楼梦背景简介q 作者简介q 内容简介q 贾府人物关系分析q 代表人物分析q 练习题q红楼梦的结构艺术q红楼梦的语言特色q 对红楼梦的评价q红楼梦的诗词曲赋q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金钗q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目 录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红楼梦背景简介 由于原著后半部分散失,许多续作纷纷出炉。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较为著名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通俗版本和清代才女顾太清等的续作和整理版本。总之,红楼梦至今还是一部不完整的作
2、品,也是一部读者永远猜不着底的谜书,这正是红楼梦艺术魅力的所在。作者简介(一)(一)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鹗(约1738约1815年)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一般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其所续。作者简介(二)(二)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
3、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内容简介(一)内容简介(二)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傲、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宁
4、国公贾演贾代化贾 敷贾 敬贾珍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贾 赦(邢夫人)贾 琏(王熙凤)巧 姐贾迎春贾 政(王夫人)贾 珠(李纨)贾 兰贾元春贾宝玉贾 敏(林如海)林黛玉贾府人物关系分析贾贾府府人人物物关关系系一一览览表表代表人物分析贾宝玉贾宝玉多情,不受封建礼节的束缚。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林黛玉代表人物分析多愁善感,聪慧率真,口齿伶俐,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林黛玉之美:美在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多愁善感、弱不禁风、体弱多病。代表人物分析薛宝钗 举止娴雅,端庄大方,恪守礼教,圆滑世故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
5、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代表人物分析王熙凤圆滑,能干,心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练 习 题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面若中秋之月,
6、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如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答案:贾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 王熙凤:刁钻狡黠、谄上欺下 林黛玉: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一)(一)总体特点1.多线交叉,网状平展。2.“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一事多义,转换自然。3.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4.全书情节以甄士隐、贾雨村起结,首尾贯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串联,匠心独用。(
7、二)具体布局1.序幕(15回)相当于全书结构的骨架和蓝图。2.第一部分(634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3.第二部分(3555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尊容的享受期。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吟诗、贾母等女眷们宴饮游乐、繁华背后也矛盾重重。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红楼梦的结构艺术(二)4.第三部分(56104回)贾府势力由盛而衰,黛死钗嫁悲剧相继,是飘零而多事的肃秋。5.第四部分(105120回)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严冬。红楼梦的结构艺术(二)
8、1.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2.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红楼梦的语言特色3.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秦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对红楼梦的评价1.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性化,即茅盾先生所说的“按
9、头制帽”;第二,情节化,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第三,借题发挥,最典型的如芙蓉女儿诔;第四,暗示未来,即具有谶语性质,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贾探春 贾惜春 秦可卿 李 纨史湘云 王熙凤 贾巧姐 妙 玉金陵十二钗的寓意 曹雪芹以伟大的艺术力量,从痛苦中升华出理想,他没有把红楼梦写成一部表达政见的书,而是通过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二钗中许多女子的形象,表达出对人的个性尊严的肯定,宣布个体生命有追求诗意生存的神圣权利。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一)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10、章。3.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7.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二)9.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0.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11.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12.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1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不完春柳春花满花楼。14.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15.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红楼梦与高考作文v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
11、红楼一梦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这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凄凉,贫富悬异。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造就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群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怨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
12、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是对这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鞭笞。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音,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这样的“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地看到了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在听到曲中唱词“如花
13、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若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看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而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一梦里集结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赏析】小小红楼大世界。考生认为“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由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金陵十二钗”的悲剧显示了男尊女卑社会的残忍,黑暗。考生也认为,黑暗的红楼中有觉醒者,应以美人林黛玉为代表。她的冷眼旁观,她的思考,她的抗争,是封建社会中觉醒女性的形象。考生更认为,一曲红楼体现了作家曹雪芹对“黑暗与觉醒”的感叹。要认识封建社会请走近红楼。启示:拿作文高分,熟读一部名著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