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1.1编制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4)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6、其他相关专业要求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2给水(1)水源:以市政给水管网为水源。市政给水管网资用水压0.25MPa。从校内给水管网接入一路DN80管道进入基地,供各楼生活及消防用水。(2)管网布置:本工程单独从室外给水管网接出总水表。给水管网下行上给枝状供给。(3)供水分区:生活用
2、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4)用水量:设计用水量主要为生活用水;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本项目设计使用人数500人,根据*省用水定额2008,日用水量定额为100L/人天,日用水量为100L/人d500人=50m3/d,不可预见及其它按其10%考虑,即5m3,则最高日用水量为55m3/d。全年用水天数300天,则年用水量为16500m3。(5)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衬塑热浸镀锌钢管,螺纹或沟槽连接。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6)管道基础及管道接口管顶覆土控制在-0.7m,管道基础采用在原土夯实的基础上采用150mm砂垫层基础。球墨铸铁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给水工程
3、工程量表序号工程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球墨铸铁给水管DN80m1801.3排水(1) 排水量:按日用水量90%计:5590%=49.5m3 /d。(2) 排水方式:本工程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水分流。由各单体污水官网排入校内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再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排出管管径为DN300。(3) 基地雨水经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校内雨水管网,再进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按*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P=2年。雨水排出管管径为DN300。(4) 管材 考虑管材的质轻坚韧、耐压、耐衡击、耐酸碱、机械性能、施工周期,本工程污水管道管材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屋面雨水管采用内涂塑焊接钢管
4、,沟槽连接 。(5)管道基础污水管道基础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于一般地质条件的地区,塑料双壁波纹管可采用铺150mm 厚的砂垫层作为管道基础;对于本工程地基土湿陷性黄土地区,砂垫层基础下做300mm厚三七灰土垫层。(6)管道接口管道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不透水、能抵抗污水或地下水的浸蚀并有一定的弹性。污水管道双壁波纹管拟采用承插橡胶圈(柔性)接口。不同管径相接时,采用管顶平接;相同管径相接时,采用水面平接。污水工程工程量表序号工程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HDPE排水管道De300m1601.4消防给水系统(1) 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 20L/S 室外消火栓 20L/S 合计 40L
5、/S(2) 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各层按两股水头到达任何部位要求布置室内消火栓箱,充实水柱为10米,消火栓保护半径为25米。本工程地面部分室内消火栓箱采用单阀单出口消火栓箱,箱内配DN65室内消火栓,19水枪,70*25m胶质龙带各一套,消防水泵启动按钮一套,4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具,消防水喉一套。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由消防水池(有效容积288m3)+消防泵+消防稳压设备+屋顶水箱(有效容积18m3)供水,平时由屋顶水箱维持管网供水压力,火灾时消防主泵从消防水池取水增压。消防水泵由火灾时管网压力联动或消防控制中心启闭。 (3) 室外消防系统室
6、外消防给水管二路进水并在基地内形成DN200的环状管网,室外按沿道路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设置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四个。 (4) 管材本工程室内消火栓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DN100,采用丝扣连接;DN100,采用卡箍(沟槽式)连接,室外消防给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1.5节能(1)本工程所有龙头均采用陶瓷芯片,所有洁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2)本工程低区供水采用变频供水技术,节约能耗。1.6 环保(1)生活给水管采用铜质阀门,生活贮水箱均采用不锈钢装配水箱(材质为SUS304),保证生活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2)生活贮水池进、出水管布置保证水的良好流动而无死角。(3)室外设洒水龙头浇洒绿地和道路。(4)所有水泵机组均设置橡胶隔板垫(器)和可曲挠橡胶接头等起到消声,隔振作用,并选用低噪音水泵。(5)生活供水采取防二次污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