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教案1.doc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96332296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教案1.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活存状况。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

2、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教师:1.CAI课件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实物投影仪、显微镜。教学设计第一部分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藻类植物 (以动态教学导入) (以实物导入) (情景导入)教师:创设问题的情景学生:课前采集实物(也可以是装片或模型)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学生:朗读教师:展示课件或录像学生:观看CAI课件1. 生活环境 2. 形态特征3. 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组织、参与讨

3、论。适当进行点拨学生:在课上进行观察,小组交流完成P79的讨论。教师:根据意境配以彩色板画。学生:讨论书P79观察思考的讨论题教师:提出问题1,“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2,“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3,“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概括。了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结构与环境的相适应等内容。教师:根据课件或录像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模型、实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寻找答案。 (认识藻类植物的结构)教师:展示CAI或图片等直观资料。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生:观看(进一步引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归纳、交流 教师:提出问

4、题“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学生:有兴趣者课后学习。布置课外探究,初步培养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 (引入方案一) (引入方案二) (引入方案三)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学生:观看挂图或彩图教师: 展示CAI课件或录像学生:观看教师: 展示实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苔藓植物1, 生活环境2, 形态特征3, 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展示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的环境课件或图片。学生:自由发言(以与藻类植物的对比的方式,讲解苔藓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实验用具,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认真观察

5、。(根据上面学生讨论的有关苔藓植物生活环境情况之后,再涉及苔藓植物的结构,让学生建立起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概念,同样也是用了与藻类植物对比的方法)教师:通过图片等方式提供信息,做探究的提示,并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指导。(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更为细节的提示,以便让学生思考,还注意了给学生更为宽泛的思考空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归纳。学生:小组代表对探究的结果在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上面的探究活动会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苔藓植物的不少特点,接下来师生一起进行交流、归纳。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苔藓植物的作用,也增加保护自然的自觉性。第三部

6、分蕨类植物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教师:组织课堂学生:展示课下采集的蕨类植物的实物或资料观察,其他学生倾听教师:展示标本、挂图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CAI课件。 学生:观察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讲解进行鼓励,并适当加以评述。学生:倾听教师:鼓励学生就观察之处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植物的特点及作用,然后将归纳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学生: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教师: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交流(仍然用对比的方法引出下一个问题,也有湿故而知新的作用)教师:提供盆

7、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提出问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实施,得出结论。 教师:对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予以适当的补充。学生:倾听并提出问题教师:提供带有孢子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教师:CAI或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讨论,发表看法,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第四部分课堂小结教学设计过程引言:教师先用CAI课件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油松、侧柏、小麦、樱花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

8、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一、 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表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中的景象,再请课前采集 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

9、境的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必要。“关于藻类植物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将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归类后用实物影仪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等等,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

10、的欲望。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学生课前采集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

11、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湖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云,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 探

12、究苔藓植物 “根据平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给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教师用媒体展示资料“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做了铺垫。接着,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

13、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植株的高度是多少 、如何测量?葫芦藓的茎、叶、假根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除此之外,你还想探究些什么?请自行设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及时提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测量 时如果发现有葫芦状结构并有长柄的植株,不要把这种结构及长柄测量在内;注意茎的质地、茎有

14、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观察假根的形态等。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选全班交流,大家相互补充,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较弱,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在过程中,学生们人人动手参与观察、实验、探究,并分工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全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CAI课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在什么

15、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以后,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为什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量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三、 探究蕨类植物CAI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学生观察、讨论后达成共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

16、处,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紧接着学会质凝:“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蕨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先让每个小组制定出探究计划并实施,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学生

17、们自己得出结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理解了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师将带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分发给学生,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识有

18、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础。CAI课件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提高了学了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四、 课后小结播放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使学生对这三类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是地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五、 达标检测请设计一种比较方式 ,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你是否能从中领略到植物进化所遵循的规律呢?将你的设计及同学交流。六、 课外活动通过查阅、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关注本地区这三大植物类群的生存状况,强化与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进环保意识,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