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级药师-专业知识-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单选题1.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Css与k0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江南博哥)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E.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药代动力学特征。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时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k0(1-e-kt)Vk。式中:k0为零级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Css=ksub0Vk,即Css与k0成正比。稳态时体内血药浓度恒定,体内药量Xss
2、=k0k,fss=CCss。所需半衰期个数n=-3.323lg(1-fss)=6.64。故本题答案应选D。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4.关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B.在一个剂量间隔内(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商C.是(C)max与(C)min的几何平均值D.是(C)max除以2所得的商E.与(C)max与(C)min无关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系指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给药间隔时间内,药-时曲线下面积除以所得的商。它既不是(C)max与(C)min的算术平均值,也不是其几何平均值
3、,仅代表(C)max与(C)min之间的某一血药浓度值。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5.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清除该药99需要的时间是A.6hB.12.5hC.23hD.26hE.46h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已知k=0.2h、C=1C0,带入公式C=C0*e-kt,得t=23h。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6.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中,用于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的参数是A.KmVmB.VmKmC.Km*VmD.KmE.Vm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非线性药动学可采用米氏方程拟合动力学过程,方程为:-dCdt=Vm*C(Km+C)。式
4、中,C为血药浓度;Vm为药物体内消除的理论最大速率;Km为米氏常数,它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7.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正比关系B.药物半衰期保持不变C.给药剂量与AUC不成正比关系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E.容量限制过程的饱和,会受其他需要相同酶或载体系统药物的竞争性影响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正比关系;给药剂量与AUC不成正比关系;药物消除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变化;容量限制过程的饱和,会受其他需要相同酶或载体系统药物的竞争性影
5、响;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8.可以采用首次给药负荷剂量的药物类型是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中速消除类药物(t1/2=38小时),如茶碱为4-7小时,此类药物多采用按t1/2作为给药间隔时间用药。为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可首次给以负荷剂量。该给药方案可以使血药峰谷浓度波动在最小范围内,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减少晚上至次日晨由于服药时间间隔过长而引起血药浓度下降过大。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9.下列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
6、监测的是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的药物C.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D.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E.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对于临床上药效易于判断且能定量测定,药物治疗浓度范围很大以及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不需要进行TDM。如抗高血压药物,可通过观察血压的变化判断降压药的疗效。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0.在临床上,TDM(治疗药物监测)使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B.具有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C.怀疑患者药物中毒D.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E.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
7、在临床上,TDM的使用指征包括: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2)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的药物;3)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4)怀疑患者药物中毒;5)肝、肾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6)合并用药;7)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8)成分不明的药物;9)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1.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有A.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t1/2、Cl等)发生显著改变B.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不相关C.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线性关系D.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与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比率不发生变化E.药物体内按一级动力
8、学过程消除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符合非线性药动学的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度常数与剂量或浓度相关,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未能呈现线性关系,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也发生显著改变,即表现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达稳态时的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0-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C.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于稳态的AUC与给药间隔的比值
9、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既不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也不是其几何平均值,仅代表(Css)max与(Css)min之间的某一血药浓度值。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系指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给药间隔时间内,药时曲线下面积除以得的商,其公式如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X0/KV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3.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两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A.40g/mlB.30g/mlC.20g/mlD.15g/mlE.10g/ml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
10、为X0,本题X0=200mg,V=5L。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C0表示。C0=X0/V=200mg/V=5L=40mg/L=40g/ml。根据公式:lgC=(-k/2.303)t+lgC0得:lgC=(-0.3465/2.303)2+lg40=1.30C=20g/ml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4.下面哪些参数是混杂参数A.kB.,C.F0D.E.Km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时,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式中和为混杂参数,k为消除速度常数,Km为米氏常数。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单选题15.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给药,为
11、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A.增加半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预测连续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连续恒量给药,约经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max),又称坪浓度或坪值。首次剂量增加一倍,药物可在1个半衰期内达到坪值。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单选题1.(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
12、功能轻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单选题2.(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中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
13、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单选题3.(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重度障碍A.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B.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C.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D.给药间隔缩短至正常间隔的2-5倍E.维持剂量增至正常剂量的1.52倍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剂量调整的经验
14、方法:肾功能轻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1.52倍;肾功能中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2-5倍;肾功能重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10-15,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4.t1/2=38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
15、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5.t1/20.5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单选题6.t1/2=0.53hA.超快速消除类药物B.快速消除类药物C.中速消除类药物D.慢速消除类药物E.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超快速消除类药物(t1/20.5小时);快速消除类药物(t1/2=0.5
16、-3小时);中速消除类药物(t1/2=38小时);慢速或超慢速消除类药物(t1/28-24小时)。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7.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A.B.C.D.E.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8.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A.B.C.D.E.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9.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A.B.C.D.E. 正确答案:B
17、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10.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A.B.C.D.E.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11.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稳态最小血药浓度A.B.C.D.E.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B、C、D、E、单选题12.表示非线性药动学方程的是A.B.C.D.E. 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
18、.腹腔注射单选题13.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单选题14.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 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腹腔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共享答案题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单选题15.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静脉注射属于血管内给药,所以没有吸收过程。皮下与皮内注射时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的吸收较肌内注射慢,甚至比口服慢,故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可采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吸收更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掌握“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基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