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卷(六)诗歌鉴赏(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题卷(六)诗歌鉴赏(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押题卷(六)诗歌鉴赏纵观最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古诗赏析的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赏析的一些命题特点:一是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古诗词鉴赏的3种套路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步骤: (1)描绘诗
2、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 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
3、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 (用什么手法)步骤二: (写什么内容)步骤三: (有什么作用)步骤四: (抒什么情感)三、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答题步骤: (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
4、之交,泊船北固山下。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C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的哲理。【答案】1A 2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江春入旧年”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景象,并非“春夏之交”。故选A。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5、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
6、,精神抖擞。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4“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请简要分析。【答案】3C 4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解析】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
7、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5(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8、故。注着:遭受。苦:苦苦,极力。一任:任凭。零落:凋谢。(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题目点明了本词的写作内容。B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D本词托物言志,词中梅花正是作者在仕途屡遭排斥后失落惆怅、内心无限悲凉的写照。(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本词上片呈现的画面。【答案】(1)D(2)示例: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
9、风雨的摧残。【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D.有误,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并非是“作者在仕途屡遭排斥后失落惆怅、内心无限悲凉的写照”。故选 D。(2)本题考查词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词句译为: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景描绘即可。(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南园(其一)唐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
10、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6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7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答案】6D 7(1)内容:南园通过“花枝”“草蔓”等意象,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雁门太守
11、行则通过“黑云”“角声”“燕脂”“夜紫”等意象,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情感:南园抒发了诗人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雁门太守行则赞扬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报效国家的精神。【解析】6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视听结合”有误,本诗没有听觉方面的描写;故选D。7考查比较阅读。本诗: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日莫暮花落,纷飞如雨。作者从视角角度落笔,表现出田园生活的美好。雁门太守行:诗共八句,前四
12、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这是两诗内容上的不同。本诗:前两句写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隐含了作者对仕途的无望与无奈之意。雁门太守行:
13、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这是两诗情感上的不同。(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游溪韦应物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注】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澹:水波荡漾。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1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清新淡雅,以“游”统摄全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划舟游溪的所见之景。B颔联“绿蒲垂钓”,趣味盎然,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闲适之情。C颈联一“飘”一“澹”用词精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静态美。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9“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答案】8C 9(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或水天鹤唳图)。野外烟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鹤声声鸣叫,清幽婉转;天空(或南方的天空)云散雨停,空旷辽远。【解析】8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飘”意为飘动。“澹”意为
15、水波荡漾。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动态美;故选C。9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本诗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意为:溪水细长涨满,村烟中,白鹤多,鹤唳远。方才还阴云密布,春雨潇潇,现在雨住云退,万里楚天舒。“野水”“烟”“云雨空”是从视角的角度描写景物的;“鹤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连绵的春雨让山中的溪水涨满了,野外一片烟雨迷蒙,几只白鹤直冲云霄,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鹤鸣。转眼间,雨就停了,天空显得是那么的空阔辽远。作者运用白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16、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0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
17、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11甲诗以“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12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答案】10D 11 望 歌唱 12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
18、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分析有误;故选D。11本题
19、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
20、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诗以“歌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1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
21、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22、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家的热爱。(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清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注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注】苦誉:极力赞美。13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14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答案】13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 14“照
23、人胆似秦时月”是说龚自珍的朋友与人相处肝胆相照,“送我情如岭上云”是说龚自珍的朋友对他情深意切。由此我得到启发,与人交友要坦诚相待,情真意切,给人以温暖。【解析】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意思是: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是你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据此得出: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1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的意思是: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据此得出启示:交朋友要真诚,肝胆相照。同时又要以情待人,给自己的朋友温暖。(2022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
24、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琼瑶:美玉,这里指冰。15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16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答案】15示例:踏雪寻梅、喝酒作诗、寒冬赏雪、溪山踏冰、席上赋诗、野桥访梅(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 16示例:调动视觉,诗句中的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让人仿佛看到青山红梅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调动触觉,“寒气侵入骨”
25、,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调动听觉,“溪山深处踏琼瑶”,让人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调动嗅觉,“贪看梅花过野桥”,让人仿佛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调动味觉,由“酒未消”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根据“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的提示,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根据“飞雪初停酒未消”的意思“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可概括为:大雪初停、酒意阑珊、喝酒作诗等;根据“溪山深处踏琼瑶”的意思“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可概括为:溪山踏冰、深山踏冰等;根据“不嫌寒气侵入骨”的意
26、思“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可概括为:不惧严寒等;根据“贪看梅花过野桥”的意思“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可概括为:野桥访梅、恋看野梅等;也可根据题目“刘伯川席上作”并综合诗意,概括为:席上赋诗、踏雪寻梅等。16本题考查感官理解和分析。根据“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和“贪看”可知,调动了视觉;根据“踏琼瑶”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可知,调动了听觉;根据“寒气侵入骨”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可知,调动了触觉;根据“酒未消”容易使人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可知,调动了味觉;根据“梅花过野桥”仿佛诗人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可知,调动了嗅觉。(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
27、考真题)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18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
28、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7B 18示例一:这两句诗写的是: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示例二: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解析】17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有误,诗的开头“斗十千”“直万钱”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其目的不是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而是为接下来写感情的激荡变化做铺垫。故选A。18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
29、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背景,诗句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1(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苏轼博学多闻,善于用典。阅读他的浣溪沙寓意,补完注释。词作注释浣溪沙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典出白居易“昨日屋头堪炙手”,此处表现作者仕途不顺,无人搭理。梧楸:梧桐和梓树,此处“脱”字极妙,_。典出战国
30、策秦策(见文言文)。用来_。顾:但,只是。当世望:有为于当世的愿望。典出晋书王衍传,用来夸说人的才德高超,极为难得。肯:哪肯,哪能。典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了作者_。【答案】 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场景,烘托词人内心的悲凉。 比喻自己功业未成的落魄,或比喻漂泊在外的狼狈。 对友人高洁坚贞品格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不悲观消沉的乐观心态。【详解】(1)本题考查炼字。“萧萧晚雨脱梧楸”意思是:傍晚,淅淅沥沥的秋雨是梧桐的枯叶纷纷飘落。“脱”将“梧桐”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雨后树叶纷纷飘落的情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词人内
31、心的悲凉。(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谁怜季子敝貂裘”的意思是:谁还爱惜季子破旧的貂皮裘衣呢?季子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这里用“季子”典故比喻自己功业未成的落魄。(3)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岁寒松柏肯惊秋”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的松柏也不肯(或怎么肯)迅速凋零衰败。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这里用“岁寒松柏”喻友人,表达了对朋友高洁坚贞品格的赞美,蕴含着自己虽遭贬谪,却不悲观消沉的乐观心态。2(2023湖北统考一模)浣溪
32、沙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注释】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二度受挫,辞去相位后退居金陵。(1)请概括诗人归隐地的生活环境。(2)这首词以“为谁零落为谁开”问句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1)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优美、清闲,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2)示例:用“为谁零落为谁开”十分贴切,这里词人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也像它一样孤独,没有人问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环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嘘。这首词以问句结束,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详解】(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
33、词大意:很大的庭院,里有一半长满了青苔,门前的白沙道曲曲折折,和清清的溪流缠绕在一起。平日里没有几个人过来,我喜爱这宁静的生活。小院和回廊在春天里都寂静无声,山坡上溪水边三三两两地栽着几棵桃树和杏树。在这个寂寞的地方。请问你们是为谁凋谢又为谁开放的呢?上片中“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作者写到寓居的环境有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下片中“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写到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静,山上的桃花开了,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优美、清闲,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为谁零落为谁开”,山里的桃花已经开放了,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
34、放,为谁凋零。再美又有什么用,哪里会有人来这里欣赏呢。这小园风情景物,寓意颇深。王安石变法二度受挫,辞去相位后退居金陵。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法”,其中酸苦,用“为谁零落为谁开”之问也十分贴切。这里词人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也像它一样孤独,没有人问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环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嘘。同时,这首词以问句结束,启迪读者思考词外之意,深化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2023四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3化用,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他人作品中的相关语句分解、重组到自己作品中的一种方法。本诗前两句运用
35、了化用,意境优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同是送别诗,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答案】3本诗前两句化用诗经兼葭中的“蒹葭苍苍”,表达出对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以景入情,以情造境,使水国之夜、凄寒的月色与夜幕中的山色融为一体,读来令人沉醉其中。 4面对别离,诗人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看似洒脱,实则有难舍难分的离愁;而王诗与其不同,以旷达、乐观的心态慰勉友人。【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茫茫”的意思是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其中的“蒹葭”一词化用了诗经兼葭中的“蒹葭苍苍
36、,白露为霜”,“蒹葭”可知是秋季,蒹葭与山色“共苍茫”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营造一副萧瑟凄凉的送别情景,以景入情,以情造境,烘托出送别时的不舍和离愁。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本诗后两句“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可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谁说朋友之情能在一晚上之间完结呢?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表达对友人的慰勉,“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指离别后遥远得连“梦魂”也难以飞越,抒发作者因友人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离愁之情;结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写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抒发对
37、友人的惜别之情,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真正的友谊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表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胸襟,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5(2023广东广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引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描绘出一副孤独(萧瑟、清冷)的山村秋日夕照图。(2)引用了周武王灭商后,伯夷、
38、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隐逸山林之志(渴望隐居的愿望)。【详解】(1)考查诗句画面的理解。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山山、树树,秋色、落晖中展现的画面是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独、惆怅和抑郁。(2)考查诗句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
39、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怀念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6(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望”字,送友人首
40、联中的“横”“绕”字,它们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蕴?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从全诗看,所表达的送别之情有什么不同?【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送友人中的横和绕字,暗示了离别的情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离别之情是积极向上的离别之歌。送友人中的离别之情是难舍难分、意蕴深远的离别之歌。【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诗歌情感分析。第一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
41、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送友人的首联描写了远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的画面。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而“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未见“送别”二字,“横”“绕”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问。分析作者送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巾。这句话改变了以往送别诗的伤感,通过此句可看出作者的乐观以及宽广博大的胸怀。表现
42、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2023湖南衡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
43、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理解。【答案】7B 8我国历代名人志士都有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44、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和赏析。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修辞为双关;故选B。8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诗句翻译及作者生活背景理解。这首诗是一首以死明志的绝命诗,诗人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句话作者直抒胸臆,在个人生死与国家面前,他不惧死
45、亡,毅然选择了舍生取义,这是文天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题干还要求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因此在作答时还需要结合具体名人志士事例分析。如:面对生死,曹植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呐喊,自古以来,为了国家,名人志士都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文天祥这句诗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点睛】参考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9(2023浙江
46、宁波统考一模)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病马唐朝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注释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这此诗。本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经秦中辗转去往成都的漂泊时期所作。 “国家不幸诗家幸”,请你参照示例,结合病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示例春望中杜甫借“草木萧条”“战火”等沦陷区长安的一片萧条零落景象,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之情,以及反对战争、期盼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可见,艰难的国运和窘困的个人命运,给予诗人写作素材并激发创作情感,促使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诗人。【答案】病马以“病马”自比,塑造了一个艰难漂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