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学年奉贤区质量调研九年级综合测试(202104)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一、选择题(1-14题均只有1个正确选项。15-17题均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钢铁生锈C.冰雪融化 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详解】A、海水晒盐 将水蒸发,得到固体溶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接触生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冰雪是水的固体状态,融化后成为液态水,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
2、气态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氯气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详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约为五分之一,所以含量最多的为氮气。二氧化碳约为0.03%,氮气为稀有气体含量也很少。故选A。3.在足量水中能形成悬浊液的是A.麻油 B.食盐 C.白糖 D.面粉【答案】D【解析】【详解】A、麻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C、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
3、液,不符合题意;D、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符合题意。故选D。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银与水银 B.氧气与液氧 C.石墨与金刚石 D.生石灰与熟石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银和水银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一种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C、石墨与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D、生石灰与熟石灰分别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均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
4、。5.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是A.KNO3 B.CuCh C.CaCl2 D.NaCl【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钠元素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A、KNCh中含有钾元素,灼烧时通过钻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呈紫色,故选项错误。B、CuCb中含有铜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绿色,故选项错误。C、CaCL中含有钙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砖红色,故选项错误。D、NaCl中含有钠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项正确。故选:D。6.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A.NH4HCO3 B.CO(NH2)2 C.Ca3(PO4)3 D.K2SO4【答
5、案】D【解析】【分析】【详解】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璘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A、N H 4 H C O 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C O(N H 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C a 3(P C h)3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K 2 s 0 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D。7 .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A.明帆 B.活性炭 C.氯气 D.细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明帆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B、
6、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C、净化水时,氯气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D、净化水时,细沙层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故选:B o8 .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 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选:B o9 .下列化学用语对应的意义正确的是A.H e:1 个氢分子 B.2 S i:2个硅元素C.3 N2:3个氮分子 D.C6 0:6 0 个碳原子【答案】C【解析】【
7、分析】【详解】A、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He可表示氢气、氢元素、一个氢原子,说法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只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2Si表示:2个硅原子,说法错误;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时,就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3冲 表示3 个氮分子,说法正确;D、C60表 示 1 个分子,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答案:Co10.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墨制作电极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C.硫酸铜检验水 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作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导电
8、性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正确;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正确;C、硫酸铜检验水时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结合水后形成蓝色CUSO“5 H 2 O,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正确;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主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o11.如图是甲在乙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反时前笏 氮 原 子 一氧原子复原子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是17:32C.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D.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3【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9、由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点燃2N2+6H20OA、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属不于复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NH3)与 乙(0?)反应的质量比是:(17 X 4):(3 2 X 3)=17:2 4,选项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N 2)、丁(H 2。)的分子个数比是2:6=1:3,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2 .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石蕊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硫酸 D
10、.氯化铁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发生中和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选项物 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AC O (C O2)通过灼
11、热的C uOBC a O (C a C O3)加水溶解、过滤CN a N O3(N a 2 s o 4)加过量的B a(N C h)2 溶液、过滤DF e C b 溶 液(C uC l2)加过量的铁粉、搅拌、过滤【解析】【详解】A、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B、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硝酸钢溶液,硝酸钢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钏和硝酸钠,硝酸钢过量,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须,不符合题意;D、加过量铁粉,铁能与氯化铜反应
12、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故选D。14.如 图 1是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2 往锥形瓶中加水至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f 改变压强f 观察现象f 得出结论图2B.图1改变压强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答案】A【解析】【详解】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没过导管A 末端,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加水后,接下来从右端向瓶内吹气,观察玻璃管中是否有上升的水柱,若能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选:Ao15.含有游离态氧元素是A.氯酸钾 B.过氧化氢 C.液氧 D.空气【
13、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即是以单质形式存在。A、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C、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氧气属于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故选项正确。故选:CD。16.某温度时,有 mg氯化钾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ng氯化钾晶体。下列图象不能正确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解度与时间之间变化关系的是溶质
14、质量分数溶解度间寸U 时间 时间【答案】AC【解析】【详解】A、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氯化钾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n g氯化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达到饱和之后不变,图像不符,A 错误。B、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氯化钾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ng氯化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增加,达到饱和之后不变,图像相符,B 正确。C、当温度确定时,固体的溶解度是个定值,图像不符,C 错误。D、当温度确定时,固体的溶解度是个定值,图像相符,D 正确。故选:AC。1 7.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所以燃烧能生成水
15、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碳酸盐与硫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所以与硫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答案】B【解析】【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虽然是由碳、氧两种不同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 A 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故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故 B 正确;C、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
16、换反应,例如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c错误;D、碳酸盐与硫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但与硫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的金属或碳酸氢盐与硫酸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故 D错误;故选B。二、简答题(共30分)1 8.2 0 2 0 年 6 月 2 3 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 5 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AI .工业制钛的一个反应为:T i R+2 H 2 s o 4=4 H F+2 X+T i O”X 的化学式为,Ti C h 中Ti 的化合价为。I I .室温下,铝能和稀盐酸反应,
17、而钛不能,可判断钛 金 属 活 动 性 比 铝(填 强 或 弱”),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肿(C 2 H 8 N 2),C 2 H 8 N 2 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 C 2 H 8 N 2中,碳、氢 元 素 的 原 子 个 数 比 为,I m o l C 2 H 8 用 中约含有 个 C原子。【答案】(1).S O3(2).+4 (3).弱(4).2 A 1+6 H C 1=2 A 1 C 13+3 H2 T(5).有机物(6).1:4 (7).1.2 0 4 X1 02 4【解析】【详解】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8、反应前后原子数量不变的原则,反应物中含Ti、F、H、S、0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0、2,可知,X 为 S O 3;Ti C h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Ti 的化合价为+4 价;I I.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室温下,铝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而钛不能,所以可以判断出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A 1+6 H C 1=2 A 1 C 1 3+3 H 2 个;由于C 2 H 8 冲 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在 C 2 H XN 2
19、 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8=1 4 一个偏二甲肝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所 以 l m o l C2H8N2中含有2 x 6.0 2 x 1()2 3 个碳原子,即 1.2 0 4 x 1 0 2 4 个。1 9.K N C h 与 N H 4 c l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1 6 0溶解度(g UO Q g 水)K N O a /1 2 0出体质也析晶的量甲8 0zN H 4 c lt C 时,K N O 3 的溶解度为4 0I!:*0 m i 叫0 t i t i温度t 蒸发溶剂的质量,g图一 图二_ _ _ _ _ _ _ _ _ g/1 0 0 g 水,该温度下
20、将2 5 g K N O 3 加入到5 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 _ _ _ _ _ _ _ _ g。t2 时,饱和K N O 3 溶液中混有少量N H,。,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K N Ch。t 时,将一定量的K N O 3 和 N H4 c l溶液分别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质量与析出晶体质量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原 溶 液 中 属 于 饱 和 溶 液 的 是 (填“甲”、“乙”),其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甲是N H 4 c l溶液,贝 Ut 的取值范围是。n【答案】.4 0 (2).7 0 (3).降温结晶(4).甲 (5).-x lO O%
21、.t t in+m,【解析】【分析】【详解】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t C 时,K N C h 的溶解度为4 0 g/1 0 0 g水,该温度下将2 5 g K N Ch加入到 5 0 g水中,只能溶解2 0 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 0 g+5 0 g=7 0 go由于K N Ch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 N H4 c 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t 2 时,饱和K N Ch溶液中混有少量N H4C 1,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O如图二所示,蒸发溶剂,甲溶液马上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甲;蒸发mi 质量溶剂析出nn 质量的甲物质,则其溶质质量分数=诉 t lo
22、2 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b铺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实验室用装置C 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 相比的优点是 一。若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a”或b”)通入。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I.选 择 的 发 生 装 置 为 (填字母序号);可以用装置E 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 的性质。H.充分燃烧Imol甲烷,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质 量 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答案】MnO2(1).2H2O2=2 H2O+O2 T(2).分解反应(3).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4).
23、a(5).A(6).密度比空气小(7).解:设充分燃烧Imol甲烷,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占燃CH,+20,CO,+2H,0-1 Imol-=-,x=lmol1 1 1 XImol xImol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lmolx44g/mol=44g。【解析】【分析】【详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H2O2=2 H2O+O2t,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实验室用装置C 制取二氧化碳,关闭装置C 中的活塞,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稀盐酸被压进长颈漏斗中与大理石脱离,反应停止
24、,打开活塞,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小,稀盐酸进入试管内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发生。所以与装置B 相比的优点是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若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上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b 端排出,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 端通入。I.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可以用装置 E 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n.详见答案2 1.通过学习,同学们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以下研究。甲组同学I.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
25、滴无色酚醐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变成无色,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写 出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和 稀 盐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H.甲组同学继续探究实验后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溶质除了酚醐还有什么?【提出猜想】(D NaCl;(2)NaCl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无色溶液有_ _ _ _ _ _ _ _ _ 产生猜 想(2)成立方案二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乙组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所得
26、溶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小组同学认为据此不能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于是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7,据此能否证明两种发生反应?并说明理由 o【答案】(1).红色(2).NaOH+HCl=NaCl+H2O(3).HC1(4).气泡(5).溶液变红(6).能;若 NaOH不与盐酸反应,蒸发后得到的固体为N aO H,将固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的pH会大于7【解析】【详解】(1)NaOH溶液显碱性,滴儿滴无色酚献试液溶液变红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故填:红;NaOH+HCl=NaCl+H2O(2)溶液变为无色,可能显酸性
27、,也可能显中性,显酸性盐酸过量溶质是NaCl和 H C L 显中性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N aC L 故填:HCL(3)猜 想(2)成立即无色溶液中溶质除了酚醐还有NaCl和 H C 1,加入锌粒,稀盐酸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体生成,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变红,故填:气泡;溶液变红。(4)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7,据此能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原因若NaOH不与盐酸反应,蒸发后得到的固体为N aO H,将固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的pH 会大于7,故填:能;若 NaOH不与盐酸反应,蒸发后得到的固体为 N aO H,将固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的pH 会大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