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在“三真”下功夫、花精力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与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讲稿:练好服务群众这个看家本领【二篇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在“三真”下功夫、花精力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与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讲稿:练好服务群众这个看家本领【二篇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在“三真”下功夫、花精力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与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讲稿:练好服务群众这个看家本领【二篇文】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在“三真”下功夫、花精力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强
2、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全面认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
3、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其内容特征和内在逻辑如下:第一,理论核心,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实践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科学体系中其他思想、理论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其他思想、理论是从不同方面、层面和不同程度上对这一主题的回答和展开。第二,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即“十个明确其思想内容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
4、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的系统回答。其思想特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其重要作用是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定战略目标、擘画宏伟蓝图、绘就顶层设计,即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在科学体系中,“十个明确”是“理论核心”在战略层面的展开,偏重于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由于每一个“明确”都是原创性的新思想,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它称为“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第三,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其内容涵盖党的领导、改革、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
5、建设等全部社会生活的重大领域,是各领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其重要作用是指引各领域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提供必须遵循不能偏离的根本原则。在科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十个明确”,它是总目标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处于“策略”地位,但相对于各领域的具体工作,又处于“战略”地位。其思想特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不管国内外局势如何变化,始终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同时又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第四,各领域思想和重要论述,即“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内容包括已经形成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
6、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除此之外的其他思想,我们目前习惯上称之为重要论述。各领域思想和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个明确”中各领域的总目标和“十四个坚持”中各领域的基本方略同各领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总目标和基本方略在各领域的具体化、多方面展开和系统化建构。第五,各方面工作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是“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则称为“对各方面工作提
7、出的具体要求:其思想内容大致相当于“十三个方面成就”,但不能简单等同,也不仅限于此。因为,“十三个方面成就”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对工作的具体指导,而该方面内容在科学体系中属于实践操作层面,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怎么做的问题。第六,精髓要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以及“六个必须坚持“。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
8、体系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二、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一)要深刻把握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二)要深刻把握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9、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展现了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三)要深刻把握实践性。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
10、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四)要深刻把握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三、坚持“三真”,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11、。”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理论武装与思想建设的关系,对于推进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一)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必须在“真学”上下功夫、花精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路,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血肉之躯和不断学习走到辉煌的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就是要做到真学。真学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行动。要创新学习方法和载
12、体,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开展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党章党规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刻印在心、落实在行。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基层联系点、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式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辅学促学,推动学习深化深入。(二)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必须在“真信”上下功夫、花精力。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是理论武装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因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拥护“两个确立”
13、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转化为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在理论上清醒,更要在政治上坚定。(三)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必须在“真学”上下功夫、花精力。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就是要坚持学用贯通、知行合一,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精准锁定优势拉长长板,又聚焦短板靶向发力,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扭住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持续发
14、力、精准发力。同时,要强化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务必要自觉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行到底,全面深入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武器,积蓄奋进新征程的实践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讲稿3760字文:练好服务群众这个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求全党“坚持全
15、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增强服务群众
16、本领,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根本宗旨,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我们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就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服务。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党的
17、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有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根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造福群众是永远的“进行时”。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18、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其中第六种本领就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服务群众本领这块短板和弱项,使每一名干部都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群众工作也出现了新特点新变化,对象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环境更加复杂、要求更加务实。我们要紧跟时代要求,把准特点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用心亲近群众。共产党的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群众的一员。要深刻认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老老实实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充分尊重群众的个体诉求,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要追
20、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像焦裕禄那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经常深入群众。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把下基层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提高本领的重要途径,虚心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坚持“一线工作法”,经常开展蹲点调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用真心、听真话、察真情,做到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坚持群众在哪儿领导干部就到哪儿,热情做好信访工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信访、网络等渠道,摸清群众所思所怨、所需所盼。科学引导群众。适应群
21、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日趋明显的新形势,深入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密联系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其中的大道理、小道理讲通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明白,把党的为民利民惠民政策讲清楚。宣传引导群众要着力增强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聚焦群众需求,善用群众语言,运用乡村夜话、院场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确保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善于组织群众。领导干部既要做给群众看,更要带着群众干,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深入听
22、取群众意见,加强民主协商,善用法治方式,以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赢得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着办、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当好群众的“头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身影”代替“声音”,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为民的实际行动感召、带动群众。竭力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看一个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为群众干了什么、群众满不满意。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23、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真切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第三,把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贯穿工作全过程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使干部的服务群众本领与承担的职责相匹配。思想教育“铸魂”。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
24、为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必修课,进一步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干部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推动干部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深刻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收集整理各方面各层级服务群众的典型案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门教材,让干部在案例推演、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情景化学习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建章立制“定规”。严格落实党章、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干部任用条例、信访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中关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要求,研究制定群众工作专门制度,对领导干部开展调研、联系基层、
25、信访接待、结对帮扶等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等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民意沟通、民主协商、民主管理、线上对话等机制,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培养使用“塑形”。坚持系统观念,把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融入干部育选管用全过程。把实践和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完善落实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选派马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干部下沉、公务员逐级遴选等制度,推动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提升本领。树立重
26、视服务群众本领和群众评价的鲜明导向,把群众工作意识作为考察干部“德”的重要标准,把服务群众本领作为考察干部“才”的重要方面,把群众评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充分发挥老同志群众感情深厚、经验丰富的优势,建立传帮带机制,推动老干部手把手指导年轻干部做群众工作。管理监督“立威”。干部服务群众本领强不强,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重大民生政策、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及时开展效果评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织密监督之网,完善落实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机制,积极推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有效做法,使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高度警惕群众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引导干部始终带着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做好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