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08-12-25 发布 2009-04-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45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08 年 第 64 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该标准自 200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特此公告。2008 年 12 月 25 日 i HJ 4532008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6 6 工程沿线环境状况与分析.8 7 声环境影响评价.9 8 振动
3、环境影响评价.12 9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15 10 水环境影响评价.16 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8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9 13 公众参与.21 14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与投资估算.2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题设置和编制要求.2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公式.2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振动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公式.3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电视的接收与信噪比指标.34 iii HJ 4532008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
4、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12 月 25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0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v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
5、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铁、轻轨等轮轨导向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5468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T 10071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G
6、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252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J 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T 17247.12000 声学 户外声传播衰减第 1 部分:大气声吸收的计算 GB/T 17247.21998 声学 户外声传播衰减第 2 部分:一般计算方法 GB/T 50452 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
7、响 HJ/T 24 500 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 90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DL/T 988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HJ 4532008 3.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导向装置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交通
8、以及直线电机轨道交通。3.2 地铁 subway 采用专用轨道、专用信号,在全封闭线路上独立运营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主要设在地下隧道内,也有部分延伸到地面或高架结构上,高峰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30 00070 000 人次。3.3 轻轨 light rail 采用专用轨道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线路上,以独立运营为主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平交路口采用“轻轨列车优先通过”的信号。线路一般设在地面、高架结构上,也有部分延伸到地下隧道内,高峰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10 00030 000 人次。3.4 有轨电车 trolley bus 独立运营或与其他交通方式混合运行的低运量城市轨道
9、交通系统,线路设在地面上,高峰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15 000 人次以下。3.5 单轨系统 monorail transit 通过单轨支承稳定和导向,车体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6 自动导轨系统 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 自动导轨交通是一种采用橡胶车轮,依靠导向轨引导方向,在两条平行的平板轨道上自动控制运行的新型快速交通系统。3.7 直线电机系统 linear metro 采用直线感应电机非黏着驱动方式牵引车辆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8 设计年限 design life limit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年限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按建
10、成通车后第 3 年要求设计,近期按建成通车后第 10 年要求设计,远期按建成通车后第 25 年要求设计。3.9 车辆 vehicle 具有牵引动力或无牵引动力、可独立运行也可编成车组运行的单节车。3.10 车组 set of car 由单节车编成固定的基本行车单元,可在轨道上独立运行的车辆组合体。3.11 列车 train 在线路上运行的,由一个或多个车组组成的集合体。3.12 车辆段 wikipedia 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较高级别的车辆检修任务的基本生产单位。3.13 停车场 depot 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的基
11、本生产单位。3.14 建设 constru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以及试运行。3.15 运营 opera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称。4 基本规定 4.1 评价程序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 1 所示。2 HJ 4532008 启动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标准及相关文件的研究工程及污染源分析沿线、地区环境分析及敏感目标调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范围、重点和专题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及投资估算制订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向建设、设计单位反馈意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完成环
12、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声环境环境振动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现状调查、测量与评价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施工期与运营期类比调查、测量与评价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施工期与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 图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2 评价依据 4.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与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行业规范、城市规划相关资料、建设项目工程资料,以及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资料等。4.2.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污
13、染防治等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城市环境功能区划。4.2.3 环境保护标准,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质量标准、国家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 HJ 4532008 以及环境测量等相关标准。4.2.4 行业规范,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施工等技术规范及环境保护有关规范。4.2.5 城市规划相关资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4.2.6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包括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及其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等。4
14、.2.7 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特别是涉及工程选线选址、线路走向、敷设方式等关于规划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4.2.8 报告书应附当地有关部门关于规划方案的批复意见,当工程方案涉及需特殊保护地区时(见6.2.1),应有当地规划、建设、土地、环保、文物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于工程沿线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需附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功能区及适用标准确认的相关文件。4.3 评价内容 4.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并覆盖施工与运营的全部过程、范围和活动。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及施工期;运营期包括运营初期、近
15、期和远期。4.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应考虑噪声、振动、电磁、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报告书的专题设置及相关要求参见本导则附录 A,各专题评价概要见表 1。表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概要 时段 评价专题 主要评价内容 评价对象及评价目的 声环境 施工机械与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场界噪声符合相关标准 振动环境 钻孔、打桩及施工机械振动 地表水环境 施工废水等 污水排放口水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地下水环境 施工降水 施工降水区间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大气环境 施工粉尘、二次扬尘、尾气排放、有害物质挥发等 大气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施工期 生
16、态环境 土地规划利用、城市敏感区域等 列车运行噪声 风亭、冷却塔运行噪声 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符合相关标准声环境 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 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符合相关标准 列车运行振动 评价范围内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室外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二次结构噪声 评价范围内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室内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振动环境 振动速度 评价范围内文物保护建筑符合相关标准 列车运行电磁干扰 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符合相关标准电磁环境 110 kV(含)以上主变电站电磁环境 110 kV(含)以上主变电站边界及其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符合相关标准 车站生活污水 地表水环境 车辆段、停车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17、 污水排放口水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运营期 大气环境 车辆段、停车场锅炉污染物/食堂油烟大气污染物排放点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4 HJ 4532008 4.3.3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按评价工作程序对工程推荐方案进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工程选线选址、敷设方式、设备选型与布局,以及建设方案的环境可行性。4.3.4 当工程穿越已建成或规划的居住区、文教区时,报告书中需增加线路方案比选及替代方案的环境可行性论证的内容。通过工程造价、运营费用、环保投资、土地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进行规划符合性、环境合理性、工程可行性分析,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并按评价工作程序进行
18、替代方案环境影响评价。4.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及其落实情况,并根据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进行工程方案的符合性分析。4.3.6 城市轨道交通续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按评价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说明续建工程与前期工程的关系。报告书应包括前期工程的环境问题、影响程度、环保措施及实施效果,以及主要评价结论等回顾性分析的内容。若前期工程已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还应包括环境验收的主要结论。4.3.7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总结论应包括环境正面影响的评价内容。4.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4.4.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应在工
19、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污染源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按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识别。4.4.2 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与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要求,明确重要环境影响因素,确定评价重点。4.4.3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通常采用矩阵法进行,分别从单一影响程度和综合影响程度进行判定,参见表2。表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评价项目 评价时段 工程内容 施工与设备 噪声 振动 废水 大气电磁 辐射 弃土 固废 生态 环境 社会环境单一影响程度判定征地 2 拆迁 2 2 2 树木伐移、绿地占用 2 道路破碎 22 施工准备阶段 运输 2 2 基础开挖 22 2 连续墙维
20、护、混凝土浇筑 2 地下施工法施工 2 2 钻孔、打桩 22 施 工 期 车站、地面、地下、高架区间施工 运输 2 2 综合影响程度判定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较大 较大 较大较大地下线路 3 较大地面线路 3 较大列车运行 高架线路 3 较大车站运营 乘客与职工活动 2 2 变电站 变压器 2 地面设施、设备 风亭、冷却塔(空调期)2 列车出入、检修、调车 2 采暖设备 2 运 营 期 车辆段、停车场 生产与生活 2 2 综合影响程度判定 较大 较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注:“”,正面影响;“”,负面影响;“1”,较小影响;“2”,一般影响;“3”,较大影响。5 HJ 45
21、32008 4.4.3.1 单一影响程度是反映某一工程活动对单个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性质分为:正影响、负影响。影响程度分为:较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影响。4.4.3.2 综合影响程度即反映某一工程活动对各个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或某个环境因素受所有工程活动的影响。综合影响程度分为:较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影响。4.4.4 在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期和运营期的评价因子筛选,参见表 3。表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表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评价 单位 预测评价 单位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A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Aeq dB(A)振动环境 铅垂向
22、Z 振级,VLz dB 铅垂向 Z 振级,VLz10、VLzmax dB 地表水环境 pH、SS、COD、BOD5、石油类 mg/m3(pH 除外)pH、SS、COD、BOD5、石油类 mg/m3(pH 除外)地下水环境 TDS、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CODMi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mg/L TDS、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CODMi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 mg/L 施工期 大气环境 PM10 mg/m3 PM10 mg/m3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AeqdB(A)昼间、夜间及夜间运营时段 等效声级,LAeq dB(A)列车通过时段的Z振级,VLz10、VLzmax
23、 dB 室内结构噪声 dB(A)振动环境 铅垂向 Z 振级,VLz dB 振动速度 mm/s 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V/m、mT 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 V/m、mT 电磁环境 电视信号场强 dB(V/m)电视接收信噪比 dB 水环境 pH、SS、COD、BOD5、石油类 mg/m3 pH、SS、COD、BOD5、石油类 mg/m3 运营期 大气环境 烟尘、SO2、NOx、PM10mg/m3 烟尘、SO2、NOx、PM10 mg/m3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类别、系统制式、地理位置、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工程规模、工期、投资等。5.1
24、.2 工程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改、扩建工程需对既有工程情况进行说明。5.1.3 土建工程与设备系统的工程指标、运营指标和技术参数。5.1.4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给出线路、隧道、桥梁、轨道、车站、场段等工程图。主要包括线路地理位置图,线路走向示意图,典型隧道及桥梁横(纵)断面图,风亭平面位置图,车辆段、停车场平面位置图等。5.2 工程分析 5.2.1 工程分析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建设项目特点,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运营、运输,土地开发利用等与环境相关的过程与活动进行分析。工程分析内容见 5.2.25.2.5。5.2.2 工程构成及工程量分析,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线路、隧道、桥梁、轨道、车站建筑、
25、车辆段及停车场。设备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供电、通风、空调、采暖、给排水、环境保护等设施设备,以及运营组织与行车计划、设备运行方式等,见表 4。6 HJ 4532008 表 4 轨道交通工程分析概要 类别 专业工程 工程内容、工程指标及技术参数 线路工程 正线、辅助线、车场线。辅助线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出入线等。说明线路走向、线路形式、空间位置、水平布置、起止位置、里程长度、曲线半径、线路坡度等 隧道工程 隧道结构(单洞、双洞)、隧道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尺寸、隧道质量、隧道材料、隧道埋深、基底深度,以及隧道段的土壤类型、土质特点等 桥梁工程 桥梁结构、桥梁材料、桥面宽度、净空高度
26、等 轨道工程 钢轨、扣件、轨枕、道床等轨道结构 车站及附属建筑 车站名称、数量、站间距、站中心里程、车站形式(地下、地面、高架、岛式、侧式、换乘站及换乘方式),以及风亭等车站附属建筑 土建工程 车辆段、停车场 车辆段、停车场的地理位置、用地性质、占地面积、使用功能、运用车辆及配属车辆、车间分布、设备类型以及出入线的情况 车辆系统 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条件,包括受电方式、运行速度(最高设计运行速度、平均旅行速度)、车体尺寸、车辆自重、轴重等 供电系统 供电方式、电压等级、110 kV(含)以上变电站的形式、分布、位置、数量等 通风空调系统 车站系统和区间系统的设备选型、地面设备的数量、布置方式、设
27、置位置、运行时间等 采暖系统 车站和车辆检修基地的采暖方式、采暖设备、燃料种类等 给排水与消防系统 给排水与消防系统的水源、给排水及消防用水的用水量标准、用水量、废水种类、排放去向、排水量等 行车组织 列车编组、行车间隔、开行对数、营运时间等 设备系统 环境保护 工程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 5.2.3 施工作业及作业量分析,施工准备及施工期的施工范围、施工周期、作业方法、作业时间、施工机械、施工场地(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等,还包括土石方平衡及取、弃土场,工程拆迁及安置、植被破坏与恢复等,见表 5。表 5 施工阶段工程分析概要 施工阶段 施工作业 工程内容 要求 征地拆迁 征用土地的范围、性质、
28、类型、面积、期限,以及房屋拆迁的范围、类型、面积、户数和人口数量等 树木伐移 树木伐移的种类、数量、能否恢复等 施工准备阶段 绿地占用及恢复 占用及恢复绿地的范围、类型、性质、数量、期限等 工程规模 施工周期、工程筹划、工程总投资、环保工程投资等 施工方法与施工范围 列表给出车站及区间的施工方法、结构形式,以及施工场地、作业时间等 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施工阶段 土方工程 挖方量、填方量、弃(取)土量,土方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弃(取)土场的地点、位置、面积等 弃土场位置示意图 5.2.4 工程污染源分析,即施工期和运营期噪声、振动等污染源特征分析,包括
29、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物种类、污染源强、排放方式、排放量等。5.2.5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源特征,分析噪声、振动、电磁、废气、废水以及生态等环境影响,施工期还应对土石方平衡及处置,土地占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5.2.6 源强的确定 5.2.6.1 噪声源强类比测量 7 HJ 4532008 a)测量列车运行噪声源强时,传声器应距外轨中心线 7.5 m,距轨面高 1.5 m,测量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 LAeq,取不少于 5 次算术平均值,并同时测量车速。测量时列车运行速度应为最高设计运行速度的 75%,或按实际运营线路的最高运行速度,速度的波动范围应
30、小于5%。测量时背景噪声的声级应比被测声源的噪声级低 10 dB 以上。b)测量风亭噪声源强时,传声器距风亭当量距离 Dm处,测量高度应与风亭进、排风口同高度。风亭当量距离 Dm的确定参照附录 B。c)测量冷却塔噪声源强时,传声器距冷却塔当量距离 Dm处,距安装基准平面高 1.5 m,以冷却塔进风口方向的测点为准。当声源运转稳定时,测量声源的 A 声级 LA。测量时背景噪声的声级应比被测声源的噪声级低 10 dB(A)以上。冷却塔当量距离 Dm的确定参照附录 B。5.2.6.2 振动源强类比测量 测量列车运行振动源强时,地下线测量时,传感器应置于道床上部近轨外侧 0.51.0 m 处;地上线测
31、量时,传感器应置于外轨中心线 7.5 m 地面处。在 60 km/h 速度下,测量列车通过时段的 VLz10和VLzmax值,取不少于 5 次算术平均值,并同时测量车速。6 工程沿线环境状况与分析 6.1 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 6.1.1 工程沿线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建设项目特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的要求,进行工程沿线环境特征调查与分析。环境调查与分析内容见 6.1.26.1.6。6.1.2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包括城市经济概况、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城市生态及城市人口分布等情况。6.1.3 城市规划调查分析,包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
3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给出城市总体规划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图、沿线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图,重点说明拟建工程与轨道交通规划、沿线道路交通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分段说明工程沿线用地现状和用地规划情况。6.1.4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动植物、土壤以及气象等。a)地表水:工程沿线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地理分布;工程涉及地表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分布及水质。工程涉及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范围、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
33、利用情况。b)地下水:工程沿线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层(组)分布,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埋深(或水位)、水质特征。工程涉及地下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分布、含水层位置、水质状况以及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等情况。工程涉及地下饮用水源井的井位、井深、取水含水层层位、水质及开采利用情况。c)动植物:工程沿线的绿地布局、植被类型与分布、野生动物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等。d)地形地貌、地质:工程沿线的地形特征、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e)土壤:工程沿线的土壤类型、土质特点、土壤环境现状,水土流失现状、类型及成因等。f)气象:工程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日照、
34、风向、风速等,以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6.1.5 环境功能区划调查分析,包括工程沿线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及其执行标准。给出城市声环境、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生态功能区划图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区图,说明拟建工程沿线所属环境功能区的情况。6.1.6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是指工程沿线声环境、环境振动、电磁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大气8 HJ 4532008 环境以及生态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给出工程沿线噪声、振动等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布图。6.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分析 6.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通常可能涉及的环境保护目标有:社会关注区如: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科研及党政机关集中的
35、办公地点、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还可能涉及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及保护建筑等。6.2.2 除建成区的既有保护目标外,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环评批复之前,评价范围内已获规划部门审批的待建、筹建、在建的敏感建筑,以及拆迁后暴露出来、拆迁后重新规划的敏感建筑,均应视为规划的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对于工程沿线待拆迁的敏感建筑还要根据有关部门的拆迁文件确认拆迁落实情况。6.2.3 按环境要素分类,列表给出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详细说明保护目标
36、的相关特征及其与拟建工程的横、纵向相对位置关系。必要时,应说明环境保护目标与现状道路的位置关系。对于规划的保护目标还应说明与拟建工程的建设时序关系。a)声环境保护目标:说明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类型、功能、分布、数量、楼层、受影响的户数等,以及所属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噪声标准;说明其对应的线路形式、站间区段、里程、方位、距离、高差等位置关系。给出工程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b)振动环境保护目标:说明振动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类型、功能、分布、数量、楼层、受影响的户数、结构类型、建设年代等,以及所属的振动地带范围及标准;说明其对应的线路形式、站间区段、里程、方位、距离、高差等位置关系。当工程下穿地面
37、敏感建筑时,说明穿越线路的里程、长度、建筑物数量。给出工程沿线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c)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说明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类型、建筑数量、受影响的户数及其对应的线路区段、里程、位置、距离等。给出工程沿线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d)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说明沿线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名称、等级、保护范围及其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当工程穿越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时,说明穿越线路的区段、里程及长度,构筑物与沿线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相对位置、距离、隧道基顶与地表水深的高差。给出工程沿线地表水源保护区分布图。e)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说明沿线地下水源地及饮用水源井保护区的名称、分布、保护范围及其与拟
38、建工程的位置关系。当工程下穿地下水源保护区时,说明下穿线路的区段、里程及长度,地下构筑物与沿线地下水源地及饮用水源井保护区的相对位置、距离、隧道基底及隧道基顶与地下水位的高差等。给出工程沿线水文地质图(含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水源井及保护控制范围分布图。f)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说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名称、分布、规模、保护范围;说明对应的线路区段、里程、距离等位置关系。给出工程沿线生态功能保护区及保护范围分布图。g)文物保护目标:说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建筑的名称、数量、分布、建设年代、保护等级、保护范围及其保护现
39、状,工程沿线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分布、类型、保护范围等;说明拟建工程与沿线文物保护单位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位置关系。给出工程沿线文物分布及保护控制范围图。7 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 评价内容 a)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所受列车和设备运行噪声影响评价,以及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评价,并提出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9 HJ 4532008 b)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为施工场界噪声评价,并提出施工期噪声防护措施。7.1.2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a)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工程运营前后噪声级变化程度,以及沿线环境敏感程度及其声环
40、境标准来确定,一般分为两级。b)对于地上线路,评价范围内含适用于 GB 3096 规定的 0 类标准地区,或对噪声有限制要求的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敏感建筑;其工程运营前后噪声级变化量为 5 dB(A)以上不含 5 dB(A),应按一级评价开展工作。c)对于地下线路,评价范围内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敏感建筑,其工程运营前后噪声级变化量在 5 dB(A)以下含 5 dB(A),应按二级评价开展工作。7.1.3 评价工作等级的基本要求 7.1.3.1 一级评价 a)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目标,除环境条件相同点位的监测数据可类比采用外,各敏感点的噪声现状值均应实测。b)采用类比
41、测量法确定噪声源强。c)声环境影响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点,给出各敏感点运营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噪声预测量、现状变化量及超标量,对声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价。d)根据需要给出规划区典型地段或敏感点(昼间、夜间)水平或垂直等声级图。e)针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声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要求,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降噪效果及投资估算。7.1.3.2 二级评价 a)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目标,各敏感点的噪声现状值可适当利用环境条件相同敏感点的类比监测资料,但重要的敏感点必须实测。b)噪声源强的确定以资料调查为主,可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引用源强等类比测
42、量数据。c)声环境影响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点,给出各敏感点运营初期的噪声预测量、现状变化量及超标量,对声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价。d)针对声环境保护目标提出声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要求,并给出降噪效果及投资分析。7.1.4 评价范围 a)距地上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 150 m;距地面声源周围 50 m;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外 1 m,有敏感目标时应扩大到敏感目标处。b)必要时,可根据工程及环境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7.2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7.2.1 调查内容 a)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现状,包括声源种类、数量、车辆类型、交通流量及昼夜分布情况。b)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与工
43、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其环境噪声标准,详见 6.2.3 a)。7.2.2 监测内容 a)测量工程沿线及车站周围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背景噪声。b)测量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处的环境背景噪声。7.2.3 测量方法 a)现状监测点均应对应评价范围内的各环境敏感点设置。b)测量噪声敏感建筑户外噪声时,测点应选在敏感建筑外距墙壁或窗户 1 m 处,距地面高度 1.2 m以上。具体方法按照 GB 3096 的相关规定。c)测量拟建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 1 m,高度 1.2 m 以上,距任一反射面10 HJ 4532008 距离不小于 1 m 的位置。具体方法按
44、照 GB 12348 的相关规定。d)声环境影响范围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增加监测点。对于高架路段两侧高层敏感建筑物,需在垂直断面不同高度布置测点进行监测。e)对于道路交通噪声,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 20 min 等效声级。对于铁路、内河航道,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 1 h 的等效声级。f)对于声环境现状非稳态地区,必要时进行 24 h 连续监测。g)给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布图。7.2.4 测量量与评价量 a)测量量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b)评价量同测量量。7.2.5 现状评价 a)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按照 GB 3096、GB 12348 的相关规定进行达标评价,并对超标点的超标
45、程度及原因进行分析。对评价范围内的交通、施工、工业、社会生活等噪声源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加以说明。b)通过声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数据了解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现状情况,为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提供背景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运营期的声环境变化程度。7.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3.1 预测内容 a)根据运营期的声源特性,综合考虑各种运营条件和环境条件确定预测参数,对评价范围内各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进行预测。b)对运营期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进行预测。c)对声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的声环境影响进行预测。7.3.2 预测方法 a)噪声预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和噪声源的特点确定。列车及设备噪声预测应选
46、用附录 B 推荐的预测计算方法,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预测采用类比测量方法。若采用其他预测方法,则须注明来源并对所采用的预测模式进行验证,说明验证结果。b)声环境影响预测时,应注意噪声源强的确定和预测参数的选取。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噪声源强的取值方法,源强的取值一般采用类比测量、资料调查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噪声源强的类比测量详见 5.2.6.1。c)进行类比测量时,应选择与拟建工程相似的线路、车辆、运营及环境等类比条件,并根据类比条件的差异进行必要的修正。引用类比资料时,应说明引用数据的来源,且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数据。d)选用预测模式计算时,应注意模式的适用条件,若实际情况不能充分满足数学
47、模式的使用条件时,需对预测模式进行修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7.3.3 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a)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对应。场段边界和沿线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均应作为预测点,预测点应与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点相对应。b)声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包括运营初期、近期和远期,根据不同评价等级的要求对不同运营时段进行预测。7.3.4 预测量与评价量 a)预测量包括轨道交通噪声昼间、夜间及夜间运营时段的等效声级(夜间运营时段视夜间实际运营时间而确定)。b)评价量为轨道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运营时段等效声级。7.3.5 环境影响评价 a)根据预测结果,按照 GB 3096 的相关规定,对运营期各敏感点的声
48、环境影响进行达标评价,进11 HJ 4532008 行超标情况统计及超标原因分析,并对轨道交通噪声、环境噪声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b)根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按照 GB 12348 的相关规定,对车辆段、停车场厂界噪声进行达标评价。c)根据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分析工程中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针对性地提出声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其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d)对于未建成区或规划区段,应按照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给出昼、夜间的平面或垂直等声级图。根据夜间等声级图,提出噪声防护距离要求。7.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4.1 施工期的评价范围为施工场界外 1 m。若场界外有敏感点,应评价至敏感
49、目标处。7.4.2 施工噪声预测采用类比测量或资料调查的方法,确定各种施工阶段、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源,进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7.4.3 进行施工场界噪声类比测量时,测点应选在施工场地边界上离敏感建筑物或区域最近的点,传声器距地面的高度不小于 1.2 m。具体方法按照 GB 12524 的相关规定。7.4.4 根据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施工期噪声防护措施与管理对策。7.5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5.1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包括声环境现状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声环境保护措施等结论。7.5.2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应明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及其声环境现状情况。7.
50、5.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应明确运营期噪声超标与否,超标程度、范围、受影响的人数、分布,以及施工期的噪声影响情况。7.5.4 根据声环境评价结果,给出施工期和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防治效果及投资估算,以及噪声控制距离的要求。7.5.5 需要进行工程方案比选时,应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在评价结论中明确推荐方案。8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 评价内容 a)运营期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列车运行振动对评价范围内振动环境保护目标的振动影响评价;对于隧道上方或距外轨中心线两侧 10 m 范围内的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对于评价范围内的文物保护目标应进行振动速